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潘杰;潘闻闻
    人民黄河. 2007, 1(8):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水环境与对外贸易间关系问题的分析,指出入世后水环境与贸易间存在的问题是:初级产品的出口导致水资源的日益枯竭、印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导致区域性水污染、传统环境管理体制的僵化导致环境失控等.提出解决对外贸易与水环境关系的对策包括:环境成本内部化、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水环境监测与检验水平、通过贸易积极改善水环境、环境管理集约化等.
  • 董黎光
    人民黄河. 2007, 1(8):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现行法律对流域管理的规定存在着诸多缺陷,表现为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缺乏市场机制;缺乏流域内相关利益人对流域管理的参与机制等.流域管理的法律安排应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确立具有较高法律地位和法制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设立流域社群组织,并使之参加流域管理;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流域管理效率的提高等.
  • 穆范椭;赵玉红
    人民黄河. 2007, 1(8):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综合类大型水利工程的功能、产品(服务)和投资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职能不到位、企业运行存在政策和体制缺陷、事业单位无法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等.综合类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委托管理和由公司制企业统一管理.
  • 杨泽元;王文科;杨晓婷;马雄德
    人民黄河. 2007, 1(8):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秃尾河流域为例,围绕地下水建立了流域表生生态环境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根据自主开发的基于MAP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预警信息系统,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河谷阶地区及沙漠区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 焦洪川
    人民黄河. 2007, 1(8):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基层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后工程管理存在的责任主体地位不稳、养护公司履行合同能力不高、工程管理考核年度划分不合理、基层单位对工程管理标准存在模糊认识等问题,建议采取赋予水管单位有限放开养护市场、改进养护公司经营管理、调整工程管理考核年度划分原则、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完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 孙赞盈;叶春生;曲少军;彭红;黎贵喜
    人民黄河. 2007, 1(8):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下游的畸形河湾为例,阐述了畸形河势对河道排洪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①畸形河湾造成的弯曲河势的存在是短期内局部河段排洪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②施行裁弯可消除畸形河湾的不利河势,迅速提高河道排洪能力;③在河道整治中,规划流路过分弯曲对河道排洪能力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某些河势一直难以得到控制的河段,采用双岸整治的河道整治方法是从根本上消除不利河势再度发生的有效措施.
  • 张华;申海莲;贾明勇
    人民黄河. 2007, 1(8):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济南段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移民监理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监理使移民工程更加规范化,弥补了业主与移民实施单位技术力量的不足,保证了移民工程的科学性、公正性.针对移民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健全移民管理机制;②努力提高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 高振斌;尚应庆;李树彬;郝喜旺;付作民;马光清
    人民黄河. 2007, 1(8):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口汊1-汊2河段河势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河段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2002年调水调沙以来河势演变明显,河道冲刷塌岸严重,对孤东浮桥及北顺河路构成威胁,改汊点弯道仍向右岸逐步发展.建议应尽快分析研究河势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护.
  • 宗永臣;柴立和
    人民黄河. 2007, 1(8):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河长分维方法计算了黄河口各条近现代故道的分形维数,并使用流路维数衡量了黄河故道发育程度,发现流路维数具有以下特征:故道的弯曲系数与流路维数的代表性、整体性和相关性良好,能够很好地反映黄河下游近现代故道的特征,基本上能够体现黄河故道演变过程中的发育程度以及动力学因素.
  • 杨特群;饶素秋;张勇;陈冬伶
    人民黄河. 2007, 1(8):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1951年以来历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的主要特征,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黄河流域降雨洪水的关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在厄尔尼诺次年,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量偏多的几率较非厄尔尼诺次年要大,没有出现距平≤-50%的特少年份;②黄河中游以及兰州至托克托区间厄尔尼诺次年的汛期降雨总量偏多20%以上的几率明显大于气候概率,特别是晋陕区间偏多20%以上的年份占到46.7%;③花园口洪峰流量超过10 000 m3/s的大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或次年;④厄尔尼诺次年黄河下游汛期降雨量正常的年份很少.
  • 孙秋分;刘展;郭加树;班丽;杨作升
    人民黄河. 2007, 1(8):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据库技术、人机交互可视化分析等计算机技术开发了黄河口水深数据分析平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系统的数据流程顺畅,构建的分析平台能提供水深研究的常用分析方法;依托于Surfer的数据展示功能可以有效反映海岸演变、水深变化的趋势;系统具有简洁、直观的特点.
  • 陈雄波;杨丽丰;张厚军;李世滢
    人民黄河. 2007, 1(8):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渭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新的洪水期输沙用水量计算方法,确定了不同水平年的输沙用水量.认为:①渭河下游非漫滩洪水的冲淤临界条件与含沙量有关,当咸阳与张家山含沙量在300 kg/m3以下时冲淤临界流量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沙量超过300 kg/m3以后冲淤临界流量有所减小;②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来水来沙、河道淤积水平密切相关,河床边界条件对输沙用水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③利用渭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淤积比的计算公式得到的渭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是基本可信的.
  • 翟媛
    人民黄河. 2007, 1(8):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和实例分析,指出影响河道洪水传播时间的因素既有河道边界条件的外部因素,也有洪水过程自身的内部因素.不同的入流过程,在向下游演进过程中,洪峰的传播时间与坦化率差别非常大.建议:①做好河道清障工作,维持河道行洪畅通;②将来水库的调度不仅要调控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还应对进入下游河道的洪水过程进行优化和塑造.
  • 包为民;胡海英;瞿思敏;王涛
    人民黄河. 2007, 1(8):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根据青海湖各水体的实测稳定同位素值和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计算的青海湖多年平均蒸发量和地下水入湖水量分别为40.9亿、6.40亿m3,与实测值40.5亿、6.03亿m3相比十分接近,结果表明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估算湖泊水量各收支项的方法是可行的.
  • 王利;焦红军;侯怀仁;唐书平
    人民黄河. 2007, 1(8):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的整体变化趋势.指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维持了下游的合理流量,未发生断流,使下游引黄灌区得以安全运行和发展,各灌区实灌面积得到稳定和扩大;下游地下水调蓄功能增强,傍河水源地主要补给源稳定、运行安全性提高;黄河影响带集中水源地水位降深有所增加.
  • 张小娟;蒋云钟;赵红莉;秦长海;邢志;鲁帆
    人民黄河. 2007, 1(8):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SAS数据挖掘工具,以遥感监测系统获得的海量ET数据和区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期ET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温对ET的影响最大,气温和风速与ET呈正相关,降雨和相对湿度与ET呈负相关.SAS数据挖掘工具不仅能快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多样化统计分析,而且可以给用户展现丰富的图形,有利于对分析结果的解释和理解.
  • 唐莲;王艳芳;王德全
    人民黄河. 2007, 1(8):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银川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用水替代水源的两个方案,即西夏渠、西干渠两渠联合引黄方案和潜水替代方案,在进行初步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银川市工业用水替代方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水资源、工业、环境、生态等各个领域和部门,最终的方案还需要各方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来确定.
  • 封光寅;李龙国;余国莉;徐斌
    人民黄河. 2007, 1(8):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预报的方案.首先对水源区的污染物总量进行准确测算,其次对进入库区的水量进行预报,最后根据预报水量和预测的污染物总量,采用水库水质数学模型计算预报日期的污染物含量,从而预报坝前水质状况.
  • 杜鹏;高桂英;张前进
    人民黄河. 2007, 1(8):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各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993~2003年,用水总量除固原市呈微弱增长外,其他各市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用水量银川市、石嘴山市呈负增长,吴忠市和固原市呈缓慢增长;各市农业用水量普遍下降;城镇生活用水量银川市、吴忠市和固原市呈增长态势,石嘴山市呈下降态势.分析认为: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对宁夏这一对黄河极度依赖地区水资源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作用是第一位的;在单位水产出存在差异和外部供水量刚性减少而内部需水量弹性增长的情况下,节水压力远大于供水动力,最终导致了对水资源的强迫性节用、优先选择用水空间和用水部门来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流域水资源调配机制和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宁夏水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
  • 冯峰;许士国;周志琦;马德龙
    人民黄河. 2007, 1(8):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对封丘试区曹岗湖水质进行了评价,在计算相对综合隶属度时采用了不同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封丘试区曹岗湖水质为Ⅲ类,这种方法克服了单因子极值评价的片面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 安娟;路振广;路金镶
    人民黄河. 2007, 1(8):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类介绍了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如多目标优化、大系统方法、神经网络技术、模糊优化技术等,认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水量、水质联合优化调度;优化技术、模拟计算、"3S"技术相结合;建立水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体系.
  • 程琨;刘焕芳;吕宏兴;刘持峰
    人民黄河. 2007, 1(8):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取水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衡量渗渠成功与否的指标,而影响渗渠取水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渗渠取水常用公式,就渗渠上部明渠水深、含水层渗透特性以及渗渠的结构尺寸等因素对其取水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渗渠上部明渠水流深度的变化会改变渗渠取水时的有效水头;反滤层的渗透特性和能力直接决定渗渠的出水水质和取水量;渗渠结构尺寸和埋设方式的合理选择是关键.
  • 李彦彬;尤凤;徐建新
    人民黄河. 2007, 1(8):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引黄供水工程规划中方案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计算工作量,以半结构多目标模糊优选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引黄供水工程方案选择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制,并在典型区进行了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李方红;李援农;侯吉鹰
    人民黄河. 2007, 1(8):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春玉米膜孔沟灌田间试验,研究了膜孔沟灌主要灌水技术要素膜孔径、开孔率、单宽流量及地面坡度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灌水质量评价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并建立最优技术要素组合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各灌水技术要素对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影响的显著性不同,灌水均匀系数不宜单独用来评价膜孔沟灌灌水质量.
  • 楼文高
    人民黄河. 2007, 1(8):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由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黄家二岔小流域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家二岔小流域在1982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85年处于临界可持续发展阶段;1990年处于中级可持续发展阶段;1995年处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1996~1998年基本处于高级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2000年又处于中级可持续发展阶段.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定量分析和比较精细的特点,在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刘鑫;臧春鑫;宋炳煜
    人民黄河. 2007, 1(8):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间锦鸡儿是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不同生境其生长状况差别很大,为分析其原因,在皇甫川流域选择一面中间锦鸡儿灌丛化峁坡,对土壤、植物群落及中间锦鸡儿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丘顶土壤质地较硬、水分状况不良,不适宜中间锦鸡儿生长;覆沙层较厚的砒砂岩峁坡,水分状况较坡顶有所改善,有利于中间锦鸡儿生长;覆沙层较厚的坡底,虽然土壤质地疏松、水分状况较好,但中间锦鸡儿株丛密度过大,抑制了其生长,株丛生物量较低,且限制了草本层的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因此即使在适宜生境种植中间锦鸡儿,也应适当控制种植密度.
  • 刘怀国;周栋城
    人民黄河. 2007, 1(8):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引黄入晋工程地下泵站引水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泵站运行期结构性态正常,建筑物的安全度较高;内水压力对结构安全影响很小,而温度作用占主要地位,低温高水位是泵站建筑物的最不利工况,应尽量避免或减轻此类工况的发生.
  • 李宗坤;何芳婵;王建有;赵凤遥
    人民黄河. 2007, 1(8):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NSYS的"生死单元"和二次开发功能,采用邓肯E-B模型,编制了土石坝静力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实现了分层加载.对某土石坝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所得计算结果符合施工模拟逐层加载的计算规律,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 荆富荣;陆晓平;许莹莹
    人民黄河. 2007, 1(8):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oodman单元模拟防渗墙与覆盖层之间的接触面,对某土石坝及地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重点研究防渗墙中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计算中变化接触面参数K1、δ及防渗墙顶部塑性黏土参数G,以研究应力对这些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改变接触面参数K1和摩擦角δ时,防渗墙的应力有变化,但总体上变化不是很大;增大G,防渗墙的应力特别是上部的应力随之增大.
  • 李占松;朱太山
    人民黄河. 2007, 1(8):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一维明渠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组出发,采用特征线法进行数值离散,探讨了明渠流水击现象的基本理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某段明渠为例,计算分析了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下进、出口节制闸同时关闭时的水位最大壅高值.指出:明渠流中亦存在水击现象,这种水击可划分为直接水击和间接水击,水击的出现类型与断面水力要素及渠长有关.
  • 马思乐;马建伦;尚远合
    人民黄河. 2007, 1(8):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引黄涵闸安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提出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控制策略,建立专家系统,将专家的经验整理成知识库,使其体系化、完整化,为涵闸安全性态综合评判和辅助决策提供服务,实现了实时分析、综合评价涵闸安全性态等目标.
  • 张涛;王宝成;刘玉文
    人民黄河. 2007, 1(8):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混凝土防渗墙的研究现状,结合东平湖围坝塑性混凝土防渗加固,进行了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膨润土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弹性模量没有随砂率的提高而有效降低.认为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塑性混凝土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混凝土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 李莉华;庄心善
    人民黄河. 2007, 1(8):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渗透破坏试验,对单向渗透力引起的渗透固结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临界水力坡降随固结度、干重度变化的关系式,指出:在相同固结度下,随着干重度的增大,临界水力坡降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大;在同一干重度下,临界水力坡降与固结度成线性关系.
  • 范仲文
    人民黄河. 2007, 1(8):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东平湖库区移民开发性扶持战略实施效果的分析和与保障性扶持战略在目标、运行机制、效益三方面的比较,认为解决东平湖库区移民面临的贫困、医疗、教育等经济和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建立和完善水库移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开发性扶贫与保障性扶持协同发展战略,才能更加有效.
  • 叶祥凤
    人民黄河. 2007, 1(8): 7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库区移民心理具有一般水库移民的普遍心理特征,又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从东平湖移民心理特征研究出发,提出了促进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切实满足移民需要,开展移民心理适应性问题研究,重视对移民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注重移民心理健康,提升移民素质,强化目标激励、树立发展信念等.
  • 江东权
    人民黄河. 2007, 1(8):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阐述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入手,认为东平湖库区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有:基础设施薄弱,移民生产生活、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条件差,部分移民没有土地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供给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库区移民对公共产品供给多样性的要求,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结构失调,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公共产品供给错位等.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政府增加对库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拓宽库区公共产品的融资渠道,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创新供给机制,实现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等.
  • 刘应洪;崔炳玮;杜通平;邹小宁
    人民黄河. 2007, 1(8):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水库"随时分洪运用"的功能定位严重制约了库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了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截至2004年,东平湖库区的城镇化率只有11.98%,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通过对库区实际情况的分析,认为库区小城镇建设应选择异地城镇化建设之路,库区农业应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