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黄峰;张再厚
    人民黄河. 2007, 1(6):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久成;闫大鹏;王新功;王延红;刘娟
    人民黄河. 2007, 1(6):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沿黄地区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分析表明:截至2004年,每年增加河道内生态用水量7.01亿m3,流域内累计增加GDP1 470亿元.
  • 王福刚;廖资生;于景宗;杨晓翰;赵玉红
    人民黄河. 2007, 1(6):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18个断面的3H同位素测试数据,研究了黄河从源头至人海口不同区段河水3H同位素的季节变化.3H同位素变化复杂,空间上总体趋势表现为由源头至人海口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雨季下降趋势更为明显.3H同位素旱季的变化幅度远大于雨季,并且上、中、下游不同区段存在3个不同水平中心值.雨季氚值的变化水平中心值由旱季的3个减少为2个.包头以上的上游区段(青铜峡除外)和花园口以下的下游区段,黄河水3H同位素均表现出严格的季节协变性规律,而在包头以下至花园口的中游区段表现出严格的季节异变性规律.
  • 盛海洋
    人民黄河. 2007, 1(6):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卫片,对黄河上游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的地表景观特征、遥感解译标志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仍呈发展趋势;②研究区沙化趋势呈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状态,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
  • 张新民;胡想全;邓建伟
    人民黄河. 2007, 1(6):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区域水利规划的特点和甘肃省水利发展实际,建立了甘肃省"十五"水利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总指标、分类指标和主体指标组成.利用调查和统计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完成情况:总体指标评分为0.877,规划完成情况较好,但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情况一般,防洪工程完成情况较差.
  • 苏群生;郭党伍;娄洪富;姜天福
    人民黄河. 2007, 1(6):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大坝以下至山东阳谷县陶城铺之间的黄河河段,是黄河下游从逐步形成到具有明显特征的"二级悬河"河段,其中长约163 km的东坝头-龙湾河段已全线形成"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基本形态是主槽平均高程高于滩地平均高程,具体可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形态,突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明显高于滩地,渐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较高、向背河逐渐降低.
  • 兰雁;杨小平;王笑冰;沈细中
    人民黄河. 2007, 1(6):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施工过程中部分堤段及其道路发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东明堤段的土样进行了土体湿化变形试验,结果表明:①东明段堤防堤身、堤基及淤背体表层由四大类土体组成,分别为低液限黏土、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及高液限黏土;②同类土质的邓肯-张模型参数中,自然样的强度参数K、ψ值比饱和样的大;③粉土质砂的K、ψ值最大,低液限黏土及低液限粉土次之,高液限黏土最小.
  • 李舒瑶;张宇华
    人民黄河. 2007, 1(6):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形成原因、地质、地貌等基本情况,利用组合数学的乘法原理建立了河流流路数公式,对黄河下游夹河滩-高村段进行了初步应用验证.计算结果证实该公式在黄河下游河道演变、河流流路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杨武学;杨秉澍
    人民黄河. 2007, 1(6):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根除陕西省华阴市南山支流洪水及渭河洪水倒灌造成的水害,设想:在三门峡库区335 m高程以下原淹没滞洪区的二华夹槽低洼地带建设南山支流滞洪区,将华县境内的构峪河和华阴市境内的方山河、葱峪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洪水拦截流人滞洪区,再通过加宽断面后的长涧河流入渭河,除长涧河外封堵各支流入渭口,以避免渭河洪水倒灌.该方案需投资3 190.22万元,较2004年提出的华阴蓄洪工程减少投资2.8亿元,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徐建华;董明军;李晓宇;胡跃斌
    人民黄河. 2007, 1(6):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2006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库区塑造人工异重流的基本情况,指出:①该次异重流具有入库水量较小、潜入点比较靠下、演进速度快和排沙比较大等特点;②在小浪底水库塑造人工异重流至少要有5.5亿m3入库水量、2 000万t入库细泥沙量,库区坝前水位宜低于230 m,异重流期间入库流量应大于3 000 m3/s,下泄流量也宜维持在3 700m3/s左右;③排沙洞应提前开启,以利于提高异重流排沙比.同时建议:①设立小浪底库区异重流观测与研究项目组;②对异重流测验投入必要的设施设备,并积极研发能够满足水库异重流测验要求的新仪器和计算机软件.
  • 李小涛;黄诗峰;李纪人;徐美;杨海波;孙涛
    人民黄河. 2007, 1(6):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ODIS/Terra资料,得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2000~2004年逐月NDVI统计资料,详细分析了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NDVI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年中,黄河三角洲NDVI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但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的NDVI年际间变化不明显;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降水与NDVI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对来说当月NDVI对气温的响应较强,而降雨则对滞后1个月的NDVI的影响较大.
  • 郑利民;吴强;郭卫新;黄福贵
    人民黄河. 2007, 1(6):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黄河洪水资源化问题,分析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的思路与原则,提出了继续进行防洪工程建设、落实蓄滞洪区风险补偿机制、做好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工作、适当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等途径与措施.实践表明,只要加强对河流的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利用好洪水资源,确保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吴新;邓晓青
    人民黄河. 2007, 1(6):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干流上的贵德、兰州、河口镇、龙门、三门峡、花园口等6个主要水文站为节点,通过径流量频率分析,分别研究了各节点缺水状态.把各节点频率为50%的来水量作为缺水的基准,将缺水状态分为5个等级,以天然径流系列数据为样本,以贵德站为例建立了节点缺水决策树模型.决策树对观测样本的分类、预测直观明了,通过观测节点月径流量,可实现节点缺水状态的滚动预报.
  • 刘礼领;焦红军;邓晓颖;宋会香
    人民黄河. 2007, 1(6):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郑州市九五滩水源地为例,研究了黄河河道变迁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影响:①随着河道的北移,水源地内地下水位在下降,当河道北移的距离控制在800 m以内时对水源地的影响不大,漏斗中心水位降幅约为0.64 m;但当河道北移1 500 m时,水源地地下水位降幅达3 m以上.②随着河道水位的升降,滩区内地下水位也跟着升降,但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略小于黄河水位的变化幅度;河水位每升降0.5 m,地下水位跟着升降的幅度平均为0.41 m.
  • 吴湘婷
    人民黄河. 2007, 1(6):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防洪减灾及用水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5个方面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建立了包括总指标、准则层、子准则层、基础指标4个层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方法确定了指标值赋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 胡兴民
    人民黄河. 2007, 1(6):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水价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工程因素等,水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应遵循一定的市场经济规律,水资源的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配置方案不仅要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更要在政治上可行.
  • 陈耀登;高玉芳
    人民黄河. 2007, 1(6):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MODFLOW2000地下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沿海地区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借鉴含水层-湖泊边界的计算方法,将海岸边界设置成具有周期性和高渗透性的定水头边界,建立了沿海地区地下水模型.此模型在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实际应用表明,模型是可靠的,能有效地模拟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 雷文雪;龚晓洁;马庆国;张连胜;黄剑
    人民黄河. 2007, 1(6):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濮阳市地下水源地的核心取水区地势平坦、引黄渠河纵横交错,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对渠河水质造成污染的同时,对地下水质也造成了严重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COD.研究表明:COD在潜水含水层中迁移缓慢、降解速度较快,降解速度为15.84 mg/(L·m),迁移30 m至少需要500 d,目前对濮阳市水源地地下水质影响不大,但为防止污染程度升高,应及时对污染源进行治理.
  • 徐章文;杜子龙;李援农;王秀华;玉洪超
    人民黄河. 2007, 1(6):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喷灌工程管网布置效率低、不能较好实现自动化布置的问题,通过VB编程技术和AutoCAD开发平台,根据地块边界和避免田边地角处漏喷的条件,研究了将管段图形映射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逻辑关系,实现了喷灌工程管网支管布置的自动化.
  • 范兴业;马孝义;康银红;青海华
    人民黄河. 2007, 1(6):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树状管网布置依赖设计人员经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树状管网两级优化方法:第一级优化根据树状管网单点供水的原则,避免了最优生成树方法的复杂性,将设计人员的经验有机融合到设计过程中,寻找出一组符合工程情况的管网布置形式;第二级优化在第一级优化的基础上采用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以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计算出最优管径组合.该方法采用MATLAB6.5编程,可得出较优的布置方案.
  • 李峰;郭院成
    人民黄河. 2007, 1(6):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其影响边坡稳定性及诱发边坡失稳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多因素耦合的.通过分析边坡降雨入渗模式,基于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从边坡非饱和土土体的吸力、吸水软化、地下水位等方面随降雨入渗量而变化的特性,研究了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考虑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空间变化特性的降雨入渗模型.
  • 邢永强
    人民黄河. 2007, 1(6):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秦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性质以及人类活动等,使该区成为泥石流多发区.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有:流域内单位面积松散固体物质数量、地质构造、补给形式、补给位置、流域面积、植被覆盖、山坡平均坡度、流域形态、沟床平均比降等.通过对影响因子的量化权重标准进行分析与计算,认为小秦岭地区大部分山谷都处在泥石流旺盛发育阶段.
  • 武哲;马生祥;马剑
    人民黄河. 2007, 1(6):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淤地坝的减蚀分直接减蚀作用和间接减蚀作用.直接减蚀作用的范围为坝地所覆盖的范围;间接减蚀作用的范围,坝上游为库区淤泥面以上至谷坡2/5-4/5处,坝下游为过水断面所占面积.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淤地坝调查与观测资料,建立了淤地坝直接减蚀量计算公式和间接减蚀量计算公式.
  • 胡建兰;温得清;陈兵
    人民黄河. 2007, 1(6):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应力管桩在饱和土体中的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利用圆孔扩张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得到考虑时效性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对预应力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土层参数中内摩擦角对承载力大小影响最为显著;在同一地层条件下,固结系数对承载力增长快慢的影响很大.
  • 贺玉珍;何阵营;蔡迎春
    人民黄河. 2007, 1(6): 5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含冷却水管的闸墩结构,采用水管冷却的有限元热流耦合法进行施工期三维温度场仿真分析,并跟踪对比仿真温度和实测温度,与等效热传导法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热流耦合法仿真结果与实际相符,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分析结果.
  • 焦爱萍;何江
    人民黄河. 2007, 1(6):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拟牛顿算法快速优化修正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研究基岩平衡冲刷深度与单宽流量、上下游水位差及基岩抗冲能力等因素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以国内已建若干挑流工程冲刷深度的实测资料为模型的学习训练样本,对冲刷深度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利用此神经网络模型对冲刷深度进行预报是完全可行的.
  • 苏群生;郭党伍;娄洪富
    人民黄河. 2007, 1(6):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溪洛渡水电站主体工程都位于地下,工程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效率低且不能满足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要求.经过探讨和试验,采用先进的仪器和作业方法,如应用免棱镜全站仪和中线坐标系、测绘数字化图、布设洞壁控制点、开发和应用三维立体数字模型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熊志平
    人民黄河. 2007, 1(6):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方案中有关黄河河势、路线选择、结构型式、施工技术、地质地震、安全维护、环境景观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选取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目标优序值决策法的赋权优序值计算方法,对穿黄线路、过河建筑物型式进行了分析,认为穿黄线路应采用李村线方案,过河建筑物应采用隧洞方案.
  • 张磊;刘韩生;纪志强
    人民黄河. 2007, 1(6):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大花水水电站中孔泄水道的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拱坝泄水中孔平底和跌坎两种窄缝消能工进行了对比试验,指出:平底窄缝消能工水流冲击工作弧门支铰,水舌纵向拉开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跌坎窄缝消能工水流不冲击弧门支铰,且水舌纵向拉开长度明显增大,在各种水头下均能形成形态良好的窄缝水舌,解决了该泄水道的高速水流问题.
  • 朱军祚;王正中;方寒梅;孙丹霞;谌磊
    人民黄河. 2007, 1(6):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拓扑优化理论进行水工钢闸门的布置优化,得出了大型钢闸门的合理结构形式:横向框架悬臂段长度为横向主梁长度的0.22倍;纵向框架悬臂段长度为纵向主梁长度的0.39倍.为水工钢闸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理性且实用的优化布置方法.
  • 苗丽;郭雪莽;王复明
    人民黄河. 2007, 1(6): 6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心墙土石坝的测压管观测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可识别大坝不同部位的平均渗透系数.通过修正神经网络学习算子及对观测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提高了参数识别的速度.具体算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参数识别精度,收敛速度快,且抗噪音能力强,拟合误差小于0.16.
  • 周建郑;周国庆;高清平
    人民黄河. 2007, 1(6):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小浪底水库在调水调沙期间的运用方式,揭示了其库水位与土石坝变形的一般规律:土石坝顺水流方向水平位移变化与时效和库水位变化关系密切,土体固结是沉降的主导因素.调水调沙期间,大坝顺水流方向水平位移的时效作用改变,水位快速下降时,坝顶及上游坝坡、下游坝坡各监测点明显向上游移动;水位快速上升时,各监测点明显向下游移动;库水位变化时,坝体垂直位移的时效作用改变,沉降速率加快.
  • 褚来和
    人民黄河. 2007, 1(6):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潇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布局的设想,建议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加强榆次市城区渠道的管理,进一步开展灌区的观测试验工作.
  • 吴运霞;阎国平
    人民黄河. 2007, 1(6):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全国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相比,东平湖水库运用方式的历史变迁所导致的移民迁徙、补偿与开发的难题,是制约这一区域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东平湖库区移民经济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水库运用方式、库区管理体制和移民群体3个方面,库区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自然灾害频繁、环境容量有限、缺乏长效机制等.提出了对东平湖库区的管理体制进行论证、对库区经济进行整体性的产业规划以及拓宽库区开发资金的融资渠道等建议.
  • 刘琳
    人民黄河. 2007, 1(6):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东平湖库区有3万多移民没有土地资源,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截至2004年库区东平县可以改造利用的土地面积约10 685.75 hm2,其中:可开发为耕地的有1 921.76 hm2,可开发为园地的有2 694.57 hm2,可开发为林地的有5 033.17 hm2,可开发为牧草地的有1 036.25 hm2.开发未利用土地应采取的措施: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统一领导;制定鼓励政策;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期开发;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培训,为土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等.
  • 叶祥凤
    人民黄河. 2007, 1(6):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东平湖库区的特色文化的挖掘,认为库区的"多元文化"主要由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水浒文化、移民文化、生态文化交融而成.库区文化传承及建设现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主要有:缺乏主导文化、缺乏精神文化支撑、文化活动开展不多、移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提出了对库区特色文化建设的建议:重视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再造库区文化,将库区特色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库区文化等.
  • 赖斌
    人民黄河. 2007, 1(6):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东平湖库区移民实施旅游扶贫在移民和政府观念、旅游资源、区位条件、资金状况、人才机制、市场需求、扶持力度等方面适应性的论证,认为实施旅游扶贫战略是可行的,其实现途径应采取"三三"模式:一是坚持"政府+企业+移民"三位一体的旅游扶贫利益主体;二是要做好库区可持续性旅游开发的"水乡"、"水浒"、"水生态"三大主题设计;三是要处理好东平湖库区旅游扶贫中的三大关系,即移民与政府的关系、地方利益与区域协同的关系、原生态与城镇化的关系.
  • 人民黄河. 2007, 1(6):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