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胡一三
    人民黄河. 2007, 1(5):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滩区是下游河道的主要组成部分,至2003年底居住有179.5万人,耕地约25万hm2.滩区在黄河防洪方面具有行洪、滞洪、沉沙3种功能,尤其是沉沙作用可减缓河床的抬升速度.滩区在发挥防洪功能时要被淹受灾,国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安全建设保证滩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重要财产安全;通过实行补偿政策来弥补洪水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及其他损失.
  • 潘杰
    人民黄河. 2007, 1(5):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一般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水商品的内在价值规律入手,提出"价格节水"的相应对策.在立足价格节水的8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水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市场供需分析,形成"价格节水"模式的核心要素,即运用价格调控、提高水价、降低水需求、保护水环境、提高用水效率.
  • 丁渠
    人民黄河. 2007, 1(5):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权是权利人依法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使用、收益的权利,是一个集合概念.水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①水权是在动产上设定的用益物权;②水权是包含了处分权的用益物权;③水权是经过行政许可方式获得的用益物权.我国对水权制度的立法还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只是概括地规定了水权制度,对水权的具体种类和内容应由再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来完成.
  • 杨春杰;郭党伍;王耀兴;李胜利;庞秀淼;白思建
    人民黄河. 2007, 1(5):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小浪底-高村段两岸GPS控制网的精度分析表明,GPS控制网布设合理,联测方案设计、外业观测和内业平差计算均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精度良好,该网可满足黄河下游河道测验体系、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河道控导工程改建等的测量需要.
  • 王延红;赵大洲;丁大发
    人民黄河. 2007, 1(5):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际情况,从工业与生活供水、农业灌溉供水及生态环境供水等方面分析了1999~2004年水量统一调度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工业与生活增加供水量23.79亿m3,效益为183.73亿元;农业灌溉减少供水总量58.20亿m3,减少灌溉效益82.01亿元;生态环境供水增加量35.03亿m3,效益为70.19亿元.产生的总经济效益为171.91亿元,对黄河流域及供水区GDP的贡献累计增加1 470亿元.
  • 闫大鹏;冯久成;王玉明
    人民黄河. 2007, 1(5):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99~2004年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期间的来水和耗水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来水和耗水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年类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水量统一调度前后流域各主要断面的实测来水、干流主要水库的蓄泄和河流入海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流域各河段、各省(区)、各行业耗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水量调度前相比,年均向黄河下游补水41.9亿m3,年均增加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即入海水量7.14亿m3,年均调度期耗水量减少了6.88亿m3.
  • 杨泽元;胡安焱
    人民黄河. 2007, 1(5):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所建立的水量平衡方程和盐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内陆湖泊多年水盐演变,重点分析了源流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的水盐不均衡使湖泊水量和盐量发生变化,其中气候变化是水盐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湖泊也有强烈的干扰作用.针对干旱区的特点,探讨了内陆湖泊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维持湖泊面积长期相对稳定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计算出博斯腾湖的生态需水量为8.93亿m3,艾比湖的生态需水量为5.03亿m3,乌伦古湖的生态需水量为7.82亿m3.
  • 郑瑞强;施国庆
    人民黄河. 2007, 1(5):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在水库移民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水库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水库移民与后期扶持资金的对接能力表现在4个方面:政策敏感性、获取能力、回应能力、监督反馈能力.提高水库移民与后期扶持资金对接能力的措施主要有:重视移民自身组织资源的培育与建设、加强移民自身的能力建设、着力构建移民对接能力建设的支持系统等.
  • 胡建兰;刘玉忠
    人民黄河. 2007, 1(5):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得出的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符合.该方法具有考虑因素系统、全面,各种影响因素定量化、计算方便快捷和模拟精度高等特点,为预防堤防事故及堤防加固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堤防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 奥村运明;张天航;李宁;张波
    人民黄河. 2007, 1(5):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提出了堤坝边坡位移图像的测量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处理程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堤坝模型边坡失稳过程进行了记录分析,验证了数字图像技术可以应用于黄河堤坝边坡的管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先进的技术性和简单、实用、省力等优点.
  • 郭选英;安催花;段高云
    人民黄河. 2007, 1(5):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小北干流来水来沙特性、2004年放淤试验总结以及多沙河流水库分组沙排沙关系,确定不同的来沙组成条件下,全沙排沙比控制指标应在40%~70%间变化.同时,提出了增大淤区粗沙淤积比例的退水闸调度指标:①当预报龙门站来沙中粗沙含量大于40%、全沙排沙比达到40%时,增加退水闸2孔闸门的1层叠梁;②当预报龙门站来沙中粗沙含量大于30%、全沙排沙比达到60%时,退水闸叠梁加高1次;③当预报龙门站来沙中粗沙含量小于30%、全沙排沙比达到70%时,退水闸叠梁加高1次.
  • 郝振莉;吕良军
    人民黄河. 2007, 1(5):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某地采用T213数值预报和SVM回归方法预报模型两种方法,对6 h降雨进行预测,分为6个等级向公众发布.根据预报的41 d雨量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对两种预报方法的准确性和公众对预报降雨等级的敏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方法1比方法2好.
  • 丛沛桐;王瑞兰
    人民黄河. 2007, 1(5):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济南段冰凌研究为例,采用电测深方法对黄河凌汛期典型断面进行了地电测试,并与无冰情况下的测深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冰时视电阻率高于无冰的情况,随着河道流冰量增加,视电阻率增大,有冰和无冰测深曲线间的面积与河道流凌量成正比关系,采用地电测试技术模拟河道断面流凌量是可行的.
  • 吕翠美;吴泽宁;刘文立;胡彩虹
    人民黄河. 2007, 1(5):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伊河径流的周期特征,用小波分析法对伊河中上游潭头、东湾、陆浑3个水文站的月径流实测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潭头、东湾两站的径流序列存在10 a左右的显著周期,陆浑站径流序列存在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陆浑站与潭头、东湾两站径流趋势的差异说明人为因素(陆浑水库)对天然径流具有干扰作用;②小波分析理论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潜力较大,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时频分析手段,不仅可以解释非平稳序列中存在的隐含周期成分,而且可以解释序列趋势、奇异点、不连续性等信息.
  • 刘增进;王振雨;朱光亚
    人民黄河. 2007, 1(5):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模糊优选熵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简单、评价结果客观,且不同地域、不同年份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以郑州市为例,根据2002~2005年水资源状况,以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水环境状况3个子系统为对象,进行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从2002年到2004年持续提高,2005年略有下降; 3个子系统呈非同步性、非一致性的特点.
  • 吴新;邓晓青;彭少明;乔西现;李梅
    人民黄河. 2007, 1(5):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量,受多个随机过程的影响.以黄河干流花园口站为例,应用序列运算理论,分析研究了在多随机过程相互作用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合理调水量.结果表明:在花园口站年缺水量、黄河干流输水能力和花园口配水量3个随机过程共同作用下,合理的年调水量应为160亿m3;年调水170亿m3和80亿m3也是可行的方案.
  • 陈南祥;徐海洋
    人民黄河. 2007, 1(5):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用水量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将其预测模型的求解归结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实例验证表明,改进的模糊线性回归方法预测精度明显高于普通线性回归预测精度,且能有效地解决观测数据不精确及用水量变化不确定时的预报问题.
  • 李志萍;何雨江;朱中道
    人民黄河. 2007, 1(5):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熵权法赋权对水质进行评价,考虑了多个样本间的联系,根据各项指标值的差异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削弱异常值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合理.熵权法应用于巩义市农村安全饮水水质评价的实例表明,该法是一种有效的赋权方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杨素珍;褚玲玉;邓晓颖
    人民黄河. 2007, 1(5):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FEFLOW软件,对郑州北郊水源地建立三维地下水流方程求解,并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检验,对水源地水位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水位对比表明:模拟潜水流场与实际流场总体流动方向相同,大部分结点水位拟合较好,模型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 周艳丽;樊引琴;曾永;张宁
    人民黄河. 2007, 1(5):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0年黄河流域地表水取水工程调查资料,对流域各省(区)的取水工程现状、供水水量结构、供水水质结构及供水水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地表总供水量2 722 233万m3,以引水工程供水为主;供水主要用于农业,占流域总供水量的88.3%,工业次之,生活较少;供水水质以Ⅳ类、劣Ⅴ类为主,劣于Ⅲ类水质的供水量占76%,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生活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64.6%,工业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66.2%,农业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56.3%.
  • 刘永峰;孙照东;徐志修;郑建国;史瑞兰;闫海富
    人民黄河. 2007, 1(5):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可供水量的区别.通过经验估算法、倒算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切割法对湟水干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以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计算结果为准,湟水干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51亿m3,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95亿m3.
  • 张运鑫;李飞;石萍;彭斌
    人民黄河. 2007, 1(5):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以GIS为平台、GSM为信息传输方式的城市供水管网实时监测信息采集系统,由监测终端、监测中心和GSM移动通信网络三部分构成.监测终端的硬件由GSM功能模块、多种传感器件、开关控制电路、微控制处理单元等构成.系统充分利用GIS和GSM的优点,使得城市供水管网实时监测精度和效率更高,从而为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的智能监测、数据采集、长距离控制、及时修缮等提供技术支持.
  • 薛雁;李援农;杜子龙
    人民黄河. 2007, 1(5):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膜缝沟灌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膜缝宽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及水深4个因素对膜缝沟灌二维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缝宽度越大,累计入渗量越大,但是不利于水平入渗;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在相同的入渗时间里累计入渗量越小,但是其垂向、水平入渗速率越快;土壤容重及灌水沟中的水深对累计入渗量及垂向、水平入渗速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提出了分别以膜缝宽度和初始含水率为参数的入渗模型.
  • 赵永军;孙顺蒂;王云璋
    人民黄河. 2007, 1(5):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往往使地表大面积硬化,从而改变项目区入渗、蒸发、地表径流量和特性.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仅预测土壤流失量的现状,认为应开展水流失量预测.鉴于水流失量预测及其危害分析工作过去尚未开展、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较少的情况,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流失量预测范围、单元划分的原则及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的获取途经等.
  • 李红艳;薛安;韩鹏
    人民黄河. 2007, 1(5):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解决土壤侵蚀尺度推演问题,需要从尺度转换的角度出发,按照空间、时间和主导过程的差异,将土壤侵蚀细分为典型的几个尺度;按照典型性、代表性以及可尺度转换性分析并提出不同尺度上研究区域和表征指标的选择准则.基于这些准则,引入"3S"技术,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估和不同尺度土壤侵蚀研究结果的推演和比较具有现实意义.
  • 王俊林;赵冬花;李竞克;马艳
    人民黄河. 2007, 1(5):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常规剪切仪上进行了砂土及加筋砂土的三轴排水试验,确定了Duncan-Zhang非线性模型计算参数,探讨了加筋砂土的强度特性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应力-应变具有非线性关系;加筋土抗剪强度指标随加筋层数的增大而增大;土工织物在小应变时所起的作用较小,大应变时作用明显.
  • 袁俊森;刘纯义
    人民黄河. 2007, 1(5):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伊河、洛河山区河段上引水式水电站的进水口冲沙闸在设计布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现行计算方法应用于山区河道低坝进水口冲沙闸设计的局限性,提出了根据天然河道稳定主槽宽度、冲沙和沉沙要求综合分析设计冲沙闸的新方法.
  • 叶春生;孙赞盈;彭红;姜乃迁
    人民黄河. 2007, 1(5):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实验室进行水槽试验时对波浪的要求,在机械式造波机机构简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机构设计所遵循的一般原则:①涡轮电机输出转盘的半径r0应尽可能小;②系数比l2/l3(涡轮电机输出转盘中心至造波机摇板转动点的距离l2与摇板转动力臂l3之比)尽可能大.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造波机摇板的运动特性,表明造波机摇板的运动规律是简谐的,造出的波浪也符合简谐规律.同时指出,造波机摇板平衡位置的偏移角与系数比相关,系数比越大,则偏移角越小.
  • 高双聚;杨维九;刘海军;李治明;魏洪涛
    人民黄河. 2007, 1(5):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多水源并联压力洞输水方案部分库水位已知及部分水库引水流量已知情况下库水位-流量关系数值模型,模型考虑了开、关任意多个水源水库的可能情况,以及运行中允许的库水位组合,所提供的算法具有全局自适应收敛性.
  • 白兰兰;陈建生;王新建;刘长吉
    人民黄河. 2007, 1(5):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裂隙岩体地区渗流场和温度场的相互作用机理和流体力学及传热学基本原理,研究了裂隙岩体地区一、二维温度场的分布,进而对裂隙水流量、流体性质、水岩温差等影响温度场分布特征的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裂隙岩体地区温度场模型.根据现场温度场数据,就可以计算裂隙岩体渗漏流量、流速等水文地质参数.
  • 关珂;路金喜;白永兵;宋双虎;张志宇;张文丽
    人民黄河. 2007, 1(5):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单一水库泄洪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基于Monte-Carlo法的泄洪风险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张河湾水库的泄洪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王翰;田发美;吕宏兴
    人民黄河. 2007, 1(5):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传统的水面线的计算方法计算山区性河流水面线,往往会出现下游断面的水位高于上游断面水位的情况,与实际不符,通过改进动能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使山区渐扩性河段水面线计算结果趋于合理,解决了此问题.对甘肃竹林水电站上游河段水面线进行计算,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对山区渐扩性河流水面线的计算是行之有效的.
  • 李静;牛占;和瑞莉
    人民黄河. 2007, 1(5):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激光粒度分析仪的结构原理和作业要领,认为规范配样加样操作、正确输入并调整有关参数、选择或设计好数据输出报告模板、管理好测试文件、定期进行"标准粒子"测试以及注意消除仪器系统和被测介质中的气泡、保持光学系统的洁净、测试过程观测粒度分布图形峰型等,都是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泥沙粒度的重要环节.
  • 牛占;吉俊峰;和瑞莉
    人民黄河. 2007, 1(5):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黄河泥沙激光法与传统法粒度级配换算关系,分别用消光系数、沙样粒度级配的对比分析和"3倍均方差准则"过滤的方法,甄别和剔除了"错误"数据.对样本群数据进行归整分析与错误甄别后,建立了黄河泥沙激光法与传统法粒度级配回归模型,推求两种方法粒度级配换算公式时所用的实际沙样为1 318个,与采集的1 508个测试沙样比较,成果率为87.4%.
  • 牛占;和瑞莉;吉俊峰
    人民黄河. 2007, 1(5):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激光法测试泥沙粒度的目标函数、误差环节和统计误差作为精度指标的要求,提出了误差评估路线,设计了仪器测试重复性试验、试样加样平行性试验、人员操作平行性试验等精度试验方案.通过试验,总结出了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黄河泥沙粒度时各误差环节的误差限定指标.
  • 和瑞莉;吉俊峰;牛占;何丽
    人民黄河. 2007, 1(5):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法与传统法泥沙粒度分析对比测试所收集的基本资料覆盖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库、河道汛期、非汛期的悬移质、床沙、淤积物粗、中、细泥沙样品,粒度测试方法包括了筛析法、消光法、吸管法等传统法和激光法,并从泥沙样品来源与制备过程、分析仪器、人员操作水平、试验方法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认为:①试验收集的泥沙样品规模大、来源广、代表性好,为试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选用仪器设备工作状况均正常,分析方法正确,为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③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的质量检验,方法正确、步骤严密、误差控制严格,有效地保证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 吉俊峰;牛占;和瑞勇
    人民黄河. 2007, 1(5):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以各实验室各沙型全部试验泥沙粒度级配成果为全系列样本和分实验室、分流域区段、分沙型样本的回归曲线方程,分析认为:①在激光法和传统法对比试验取得可靠成果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的相关换算关系是实用、可行的;②不同实验室、不同区域激光法与传统法的回归方程(曲线),各沙型分别拟合的方程(曲线)都很接近由全部试验沙样建立的方程(曲线);③传统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X)换算为激光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Y)时用公式Y=0.001 8X2+0.772 9X+2.660 5,激光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换算为传统法粒度分析级配成果时用公式X=-214.694+(44 614.198+555.556Y)1/2.
  • 人民黄河. 2007, 1(5):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