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07, 1(4):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丛亮;郝喜旺;赵艳芳;张国安
    人民黄河. 2007, 1(4):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4年7月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清8出汊流路发生了首次自然分汊摆动,表明河口已进入流路末期,在此河口行河进程的重大转折之际必须采取河口治理措施.此次自然分汊启示人们:①河口演变进程面临重大转折;②河口形态将对调水调沙产生重大影响;③河口复循环演变将使流路保持稳定;④应持续开展河口监测.
  • 盛海洋;朱惠斌
    人民黄河. 2007, 1(4):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省黄河流域表生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①Zn、Sb、Hg、Pb、As、Au、Ag等绝大多数地球化学元素在四川省黄河流域古湖区显示为明显的低背景分布,是典型的表生元素缺乏的地球化学区;②影响元素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中的温度与湿度以及沼泽、泥炭等有机质的强烈还原环境.
  • 洪亮;李向新;刘芳;张宗亮
    人民黄河. 2007, 1(4):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水库移民数据库的一般要求和特征,介绍了基于ArcSDE和Oracle 9i的水库移民数据库的框架体系和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水库移民数据库的分类、逻辑设计和存储设计.
  • 刘娟;南银芳;闫大鹏;冯久成
    人民黄河. 2007, 1(4):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就是综合考虑黄河预测来水、实际来水、各省(区)供水计划等因素,对黄河主要断面、主要干流区间和主要干支流来水进行预报,并制定调度方案.分析了1998~2004年黄河干流主要断面来水、主要干流区间来水和主要支流来水的年方案、月方案和旬方案的误差,结果表明:上游断面来水预报精度高于中下游断面来水预报精度,11~2月预报精度高于3~6月预报精度,旬方案预报精度高于年方案和月方案预报精度.
  • 李树彬;付作民;高振斌;尚应庆;吴明霞;蒋公社
    人民黄河. 2007, 1(4):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的测量结果显示,孤东近堤海域海滩下蚀现象逐年加重,给孤东海堤的安全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分析认为孤东近堤海域严重侵蚀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动力的加强.在探讨海堤加固方案时,认为在孤东东大堤可以采用修建丁坝的方案,孤东北大堤可采用打桩和在堤脚补充抛石方案.
  • 靖娟;褚俊英;王建华;秦大庸;佘骏
    人民黄河. 2007, 1(4):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澳大利亚为应对水资源问题,在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有:重视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促进政府统一指导;发挥经济手段的节水调节作用,加强市场的引导作用;加强水质管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和节水技术;注重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等.通过澳大利亚与我国节水与水资源管理主要措施的对比表明,我国节水建设管理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强调指出,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从基础层面、实施层面和管理层面入手.
  • 刘燕;江恩惠;李军华;赵连军
    人民黄河. 2007, 1(4):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不同整治目的的丁坝平面布置形式:①以稳定河势为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②以保证航运为整治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③以适应河口感潮河段的丁坝布置形式;④以护岸固滩和保护海塘工程安全为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研究发现:根据河流整治目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丁坝平面布置形式;除为适应河口感潮段双向水流动力作用采用正挑丁坝外,其余整治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以下挑丁坝为宜.
  • 赵仁荣;陈海潮;朱松立;赵刘强
    人民黄河. 2007, 1(4):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和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也具有阶段性变化,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直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一直增大.②过去40多a来,玛多站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玛曲站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降水年内变化来看,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减少趋势,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因此,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90年代小雨多、降雨历时长是导致径流减少的另一个原因.③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径流量的偏小和气温的直接关系不大.④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并不是引起径流减少的原因.
  • 刘俊民;姜传隆;向友珍
    人民黄河. 2007, 1(4):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黄土原灌区新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灌溉条件下的演化趋势,以原状黄土为对象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通过改变供水水头和供水盐度来模拟黄土层水压力和盐分的变化.认为:①在某一固定供水水头下,试样的渗透系数随供水盐度的增大而减小;②在某一固定供水盐度下,试样的渗透系数随供水水头的增大而增大.
  • 隋彩虹;徐宗学
    人民黄河. 2007, 1(4):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遗传算法对BP模型的初始权重进行优化,建立了GABP模型,并以渭河下游临潼-华县段为研究对象,对华县站的流量过程进行了预报.与单纯的BP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BP训练次数,预报精度高,实现了遗传算法和BP网络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更好地对洪水过程进行预报.
  • 侯素珍;王平;常温花;楚卫斌
    人民黄河. 2007, 1(4):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测断面资料、来沙量资料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等,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冲淤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1986~2004年内蒙古三盛公-头道拐河段年均淤积量为0.616亿t是基本可靠的,而主槽的淤积量占全断面的80%以上.总体看,这一数值可以反映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内蒙古河道的淤积情况.
  • 李存军;邓红霞;刘政
    人民黄河. 2007, 1(4):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低维混沌动力系统相空间坐标重构的Volterra自适应模型,对多年月均径流序列采用二阶Volterra自适应滤波器进行预测,以大渡河石棉水文站33年的月径流量预测为例进行验证,预测相对误差《10%的月份占73.3%,相对误差《20%的月份占90.0%,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准确率较高.
  • 赵晓慎;王卫东
    人民黄河. 2007, 1(4):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分析变换,利用数值积分进行频率计算,采用一致逼近拟合确定皮尔逊-Ⅲ型分布统计参数,通过Fortran-LISP接口自动输出已拟合好的皮尔逊-Ⅲ型理论频率曲线.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皮尔逊-Ⅲ型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据拟合较好,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 刘俊萍;畅明琦
    人民黄河. 2007, 1(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山西省历年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建立了RBF神经网络需水预测模型,采用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确定径向基函数的宽度、选取聚类中心和权值.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1998~2000年总需水量预测的相对误差为2.74%、3.33%和1.41%;1999年工业需水预测相对误差最大,也仅为13.35%.RBF神经网络需水预测模型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预测精度也较高.
  • 田秋菊;唐仲华;邓晓颖;宋会香
    人民黄河. 2007, 1(4):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分析了郑州北郊水源地多年来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资料,认为该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同时,对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条件下黄河岸边浅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组分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岸边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黄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水质;人为开采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的流场特征,同时也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 黄晓荣;张新海;杨立彬;彭少明
    人民黄河. 2007, 1(4):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面临水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流域间水量调入与调出情况复杂、黄河干流主要断面最小控制流量的确定存在技术困难等问题.剖析了黄河天然径流量的确定、规划区需水量预测、黄河输沙需水量研究、黄河水资源配置后效性评价4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认为: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文系列进行一致性修正是可行的;需水量的预测应根据规划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格局,制订科学的第二、第三产业用水和节水指标体系及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黄河输沙需水量应根据不同水平年不同频率的来沙量预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河道的动力平衡机制等来分析计算;水资源配置后效性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 穆伊舟;周艳丽;张宁;温慧娜
    人民黄河. 2007, 1(4):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监测水样的前处理方法,是多泥沙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关键.针对目前黄河重金属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种前处理方法的对比实验和过滤法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采集的原状水加硝酸调至pH<2,然后用两层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将滤液用于测定重金属,既扣除了部分重金属本底的影响又较好地反映了污染情况,既可免去现场水沙分离操作又可节省采样时间,值得推广.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
    人民黄河. 2007, 1(4):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菖蒲、狐尾藻、黑藻、菱和苦草等高等水生植物抑制水体悬浮颗粒物再悬浮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湖泊水体还是流动水体,高等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均有较好的屏蔽作用,与对照区相比,高等水生植物区的悬浮颗粒物含量明显降低;不同的高等水生植物,对抑制悬浮颗粒物再悬浮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 柳娟;马耀光;王伯勤;赵崇彦
    人民黄河. 2007, 1(4):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稳态一维河流水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合最小二乘法和最优规划原理,对渭河咸阳段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咸阳段主要污染物CODMn和NH3-N污染强度和负荷较大,水质均为劣Ⅴ类,河道自净能力较低.
  • 杨丽虎;谭杰;胡安焱;叶亚鹏
    人民黄河. 2007, 1(4):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水资源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开发了新疆水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中文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采用"原型化"系统开发方法与面向对象编程技术,选用新一代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和Visual Basic 6.0软件开发环境,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
  • 赵德山;王现国;邓晓颖
    人民黄河. 2007, 1(4):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三门峡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主要超标因子为Fe2+、总硬度、NO-3.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Fe2+超标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而总硬度、NO-3超标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 徐建新;张娜;刘尊黎;秦海霞
    人民黄河. 2007, 1(4):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应用实码遗传算法对河南省沿黄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沿黄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是,沿黄地区只靠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已经难以支持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黄河过境水量占全省总入境水量的89%,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对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局面具有现实意义.
  • 张丽;魏晓妹;赵凤伟;孙艳伟;杨建宏
    人民黄河. 2007, 1(4):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1991~2000年宝鸡峡灌区的气候、水文气象、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面积等资料,计算分析了农田灌溉需水量及其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农田净灌溉需水量和实际灌溉净供水量均呈递减趋势,年均净灌溉需水量为6.07亿m3,年均实际净供水量仅为3.65亿m3,年均缺水量为2.43亿m3,说明灌区存在着严重的农田灌溉水量供需矛盾.结合灌区实际情况,从灌溉方式、灌溉工程管理和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三方面提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建议.
  • 张华
    人民黄河. 2007, 1(4):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同地区实测的土壤入渗资料,分析了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单个影响因子与土壤累计入渗量间的数量关系,结论认为:①随着土壤结构由疏松变密实,土壤入渗能力递减;②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渗透能力越低;③土壤质地越黏重,土壤入渗能力越小;④土壤入渗能力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 冯跃华;王琳娜;吕国安;高子乐
    人民黄河. 2007, 1(4):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水稻种植区缺水严重,因此引进新的稻作品种、实行节水灌溉,意义重大.2003~2004年在河南省开封县兴隆乡潘楼村进行了两年的旱稻297节水农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稻297品种生育期较短,适合接麦茬播种,在低洼易涝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合在黄河下游灌区推广;灌水以土水势低于30 kPa为灌水控制指标比较适宜;氮素施用量以225 kg/hm2为宜;播种行距以24~26 cm为宜.
  • 张巍巍;刘喜峰;谷红梅;刘增进;徐建新
    人民黄河. 2007, 1(4):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灌区灌溉用水过程的复杂性和实时性,结合北方灌区管理的具体情况,研制了灌区实时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数据录入、编辑、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具有较强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能力;能够为灌区管理提供灌溉模式优选和水资源优化分配的决策支持,为用户制定精细灌溉的作业方案.
  • 刘有录;李建林;王万雄
    人民黄河. 2007, 1(4):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兰州段两岸96条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等形态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认为:黄河兰州段泥石流沟的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 其中汇水面积分维最小,沟道长度次之,沟道比降最大,说明汇水面积对沟谷及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
  • 韩凤朋;张兴昌;郑纪勇
    人民黄河. 2007, 1(4):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窟野河和皇甫川6条黄河支流进行广泛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矿质态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全氮与有机质含量标准化后的数据基本一致,全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也相接近;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含量分别呈直线相关,与矿质态氮含量呈二次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和矿质态氮含量的逐步回归相关模型中,仅有渭河流域四种养分含量全被引进且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泾河、洛河和窟野河流域矿质态氮被剔出后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皇甫川流域仅有全氮被引进.
  • 汪斌;张阳;钟尉
    人民黄河. 2007, 1(4):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指出:这些体制问题的根源在于寻租现象;建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将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化,有效地解决寻租问题.建议进一步推广代建制,促进代建单位的建立和发展,培育专业化建设管理市场.
  • 刘滨;孙强;李厚恩;张晓科
    人民黄河. 2007, 1(4):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软弱带介质与上部岩体的联系,提出了弹簧-滑块模型.用突变论建立了斜坡沿单软弱结构面滑动的尖点突变模型.通过研究发现,斜坡失稳主要取决于软弱面上应变硬化介质及上部岩体与应变软化介质在应变软化曲线拐点处的刚度比k、材料的均匀性指标m及几何-力学参数,其失稳演化过程与地质环境因素变化密切相关.
  • 张金有;李桂庆
    人民黄河. 2007, 1(4):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哈拉沁水库大坝设计水位下防渗墙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指出:防渗墙混凝土标号取C30能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应对初步设计的混凝土标号C15进行修改;防渗墙的最大、最小主应力主要集中于防渗墙底部,这与其嵌固于基岩有关,施工时应控制好防渗墙底部的施工质量.
  • 李彦军;刘志奇
    人民黄河. 2007, 1(4):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碳纤维布加固水工隧洞时粘结材料的选取及施工方法,指出: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可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及耐久性,节约运行后的维修费用,加固补强时不需要使用大型加固机具,工作效率高,施工速度快.
  • 文辉;李风玲;彭波;李霞;涂宁宇
    人民黄河. 2007, 1(4):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总结了前人对圆管明渠临界水深计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运用拟合方法得到了圆管明渠临界水深的直接近似计算公式.此公式在工程的常用范围内计算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0.6%.
  • 李占松;周琼;朱太山;范如琴
    人民黄河. 2007, 1(4):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一维明渠及有压管非恒定流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出发,详细论述了管渠结合中各类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采用特征线法数值模拟过程中具体的计算公式.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渠段实例,对运行过程中上下游闸门同时关闭工况下下游闸前水深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
  • 高双聚;王冠慧
    人民黄河. 2007, 1(4):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无旋流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深孔闸泄流的数值模型,对闸门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中、高水头情况下,过闸水流的主要水力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评价进口段有压流道形式,并可为闸下消能计算提供边界条件.
  • 宗全利;刘焕芳;吴心蓉
    人民黄河. 2007, 1(4):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沉沙池水流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可在沉沙池的首端位置加设调流板.分析了调流板调节水流的机理,并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设调流板是使沉沙池流场分布均匀化的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工程措施.提出了调流板孔洞的布置原则:沿垂向底部孔径应该大一些,表面孔径应该小一些;沿横向中间孔径应该小一些,两侧孔径应该大一些.
  • 田雨;梁勇;林宗坚;乔平林
    人民黄河. 2007, 1(4):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实测水位、库容数据,建立水库水位-库容模型,然后利用遥感影像计算出水库水面面积,建立水面面积-库容模型,从而完成水库库容的测算.经在瀛汶河上游的雪野水库验证,其测算精度高,拟合效果较好.
  • 唐红海;祁志峰;台树辉
    人民黄河. 2007, 1(4): 7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小浪底金属结构设备首次进行大规模检修时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指出:引入检修文件包制度规范了检修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可以提高检修工作效率;严格控制程序,认真执行标准,能有效控制质量;检修合同全面、内容具体、检修条件考虑充分是做好检修管理和保证检修效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