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07, 1(11):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左平;吴运霞;叶祥凤
    人民黄河. 2007, 1(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重要的蓄滞洪区,受水库功能定位和行政区划的约束,目前产业发展仍然处于经济活动分散孤立、以农业为主导、小地域范围内封闭循环的低水平阶段.在水库功能定位不变的条件下,从库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必要的政府制度安排,对库区的产业开发提出了传统开发模式、分区开发模式、经济区开发模式、环湖开发模式等.
  • 江东权
    人民黄河. 2007, 1(11):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东平湖区域公共管理存在的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清晰、发展规划不协调、区域公共问题突出、公共管理资金缺口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东平湖区域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措施:转变治理理念、改善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创新管理政策等.
  • 娄渊清;王志坚;周晓峰
    人民黄河. 2007, 1(11):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信息共享是水利领域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之一.根据水利领域信息的动态性、分布性、多源性和异构性,针对水利领域服务平台存在不同流域单位数据的发布和交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分布式异构水利领域数据服务集成框架WDDSIF.重点研究了访问数据服务的生成、描述、查找以及数据组合的关键技术,结合本体技术解决了分布式异构数据集成中的语义异构问题.
  • 张超
    人民黄河. 2007, 1(11):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价在控制水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激励节水、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边际成本定价客观反映了水资源消费的真实代价,是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价模式.边际成本定价遵循帕累托最优条件,政府对水价最优管制范围应限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
  • 王明祥;马海州;韩凤清;沙占江;王振华;孙亚联
    人民黄河. 2007, 1(1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影响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计算热巴、阿安与仁达、珠安达与霍纳和克柯四大景观区的几种常用景观指数,分析了四大区域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四大区域景观格局在总体上呈现"基底-廊道-斑块"的结构,珠安达、霍纳景观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反映出景观异质性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热巴景观区和阿安与仁达景观区各景观指数都差别不大,破碎度指数比其他两个区域要小,说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低;克柯景观区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该区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结构受草甸单一景观类型支配.
  • 李大鹏;徐强;张霞
    人民黄河. 2007, 1(11):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和近期治理,使中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应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地、农业用地、水体、沙地、裸地、裸岩、盐碱地等进行读判,按照1987~2000年各类土地面积发展趋势,预测的2004年各类土地面积与实际面积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黑河水量调度和近期治理对提高中游林草覆盖度、减缓土地沙化等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张丹;姚昆遗
    人民黄河. 2007, 1(11):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游憩资源评价内容包括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评价原则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综合性、效益性、定量分析、概括性等.水库景观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游憩资源进行调查并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主体、客体和介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控制水库景观建筑等,创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水库景观游憩空间.
  • 李远发;耿明全;宋莉萱;郭慧敏;陈俊杰
    人民黄河. 2007, 1(11):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模型试验对长管袋沉排护岸冲刷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长管袋沉排护岸的冲刷以水流直接冲淘和螺旋流淘刷形式为主;冲刷坑深度主要受来流流速和入流角度影响,并成正比关系;冲刷坑形状与传统平顺抛石护岸相似,为平行于护岸轴线的长条状冲坑,但冲刷坑深度大于传统抛石护岸;长管袋沉排护岸对水流的扰动小,冲刷坑深度比长管袋沉排丁坝浅,可使工程少抢险甚至不抢险.
  • 樊好奇;樊好河;李香菊;程大勇
    人民黄河. 2007, 1(11):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3年10月大张庄控导11坝抢险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启示:①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抢险成功的组织保证;②充分发挥专业部门技术骨干和参谋作用是重大险情抢护的技术保证;③完善的抢险预案是保证抢险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④大型抢险机械设备与传统埽工有机结合是工程抢险的发展方向;⑤工程联坝应全部硬化;⑥重视抢险期间的安全工作.
  • 左平;杨建设;张锁成
    人民黄河. 2007, 1(11):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结合黄河下游滩区实际情况,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淹没补偿范围主要包括耕地和房屋两方面.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社会经济情况的典型调查,计算出了耕地淹没损失率为99.03%、房屋淹没损失率为47.77%以及耕地单位面积平均水灾综合损失值,提出了淹没损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滩区居民分担的比例;估算的4 000~15 000 m3/s流量下的淹没损失为6.22亿~19.04亿元.
  • 高航;江恩惠;李远发;尚宏琦;张俊华;王普庆;武彩萍
    人民黄河. 2007, 1(11):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系统分析已建水库各种排沙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浪底水库自吸式管道排沙系统总体思路,即利用水库自然水头,在近坝段库区内铺设可移动并带有吸泥头、可逐渐加长的管道,自动地将坝前约40 km范围内淤积的细颗粒泥沙和通过过坝隧洞或右岸山体内的隧洞排出库外,初步估算每年可排出泥沙3亿t.排出库外的泥沙可采用管道进行远距离输送,实现泥沙资源化.同时指出,过坝方案、自吸式吸泥头体型研制、排沙管道等是该方案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李燕红
    人民黄河. 2007, 1(11):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雨洪法计算设计洪水的适用面积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雨洪法适用面积的主要因素是设计暴雨形成的产流面积;检验设计暴雨是否能形成全面产流是能否使用雨洪法的唯一标准.常遇洪水的计算,必须在设计暴雨确定后以产流面积进行检验.根据山西省控制流域面积在1 000 km2以下的水文站、形成全面产流的600余站次洪水最小面平均降雨量资料,绘制了饱和与非饱和2种产流方式的全面产流检验曲线,可供相关地区采用雨洪法计算设计洪水时参考.
  • 韩巧兰;余欣;杨明;王艳平;王敏
    人民黄河. 2007, 1(11):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冲淤数学模型,采用3个20年设计水沙系列对河段的冲淤及平滩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各水沙系列的前10年,下游各河段均处于沿程冲刷状态,而后10年各河段则出现了淤积;②只有系列2能维持整个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在4 000 m3/s以上;③各系列前10年塑造河槽阶段的水沙过程均比较合理,基本实现了平滩流量稳定增大的目的,后10年河道平滩流量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④应尽量控制小浪底出库含沙量不超过200 kg/m3且细泥沙比重在75%以上.
  • 孙东坡;王俊;王国栋
    人民黄河. 2007, 1(11):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体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渭南二跨渭河特大桥修建后对河流水力要素、河床演变及防洪的影响,认为:①桥墩将在该河段上游一定范围内造成壅水,降低现有河道的挟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堤防的设防标准,也对原有桥渡的行洪能力和安全产生一定影响;②采用桥位轴线与主流尽可能垂直的方案,主槽内梁底高程应高于353.69 m;③桥梁设计时主槽变化范围需适当加宽;④在主跨以外适当范围内桥墩的埋深应按主跨桥墩进行设计.
  • 钟亮;许光祥
    人民黄河. 2007, 1(1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由确定性方法建立的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的基础上,借助模糊数学方法,采用滑动平衡模式建立了考虑水流紊动影响和起动水平时的无黏性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并用实测流速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吻合.
  • 王普庆;姜乃迁;常温花;李婷
    人民黄河. 2007, 1(11):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资料分析,对渭河口改道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改道后挖河流路的演变分为漫滩分流、冲刷展宽、稳定过流3个过程,最终可形成相对稳定的主河槽,有利于增大水流对潼关断面的冲刷力度,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潼关高程的目的.同时指出,渭河口所处滩面抗冲性差,一旦遭大河顶托,改道后的新流路有可能被贯通,使预期的流路无法实现.
  • 王利平;刘志强;宗永臣
    人民黄河. 2007, 1(11):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BP网络建模的思想,对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和三门峡站径流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反算模型,对1855~1970年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进行了推算.分析表明:1956~1970年的15年间反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1900~1955年的56年间年降水量反算结果的趋势是基本正确的;1855~1900年的45年间年降水量反算结果也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
  • 阎永新;周建伟;李荣华;贾立玲;崔久云
    人民黄河. 2007, 1(11):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及相关规定,对黄河下游山东测区低水时期流速、流向的垂线分布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孙口、利津两站能反映山东测区各干流水文站的基本水文特性,各站常用的2点法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可靠性,一点法代表性不好;采用施测水面流向替代垂线平均流向,对垂线平均流速和断面流量的精度影响很小,各项误差均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 封光寅;林云发;李华山;陈红梅;赖红梅
    人民黄河. 2007, 1(11):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所在流域的产沙过程,指出其主要受制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源区产沙过程影响较大且具有独特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岩石和土壤成分、下垫面状况及植被等;影响水源区产沙过程的人类活动主要是水利工程的修建、植被的破坏以及地表的开垦等,修建水利工程对水源区泥沙的输移和时空分布产生影响,植被的破坏及地表的开垦增加了流域产沙量.
  • 李福海
    人民黄河. 2007, 1(11):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测和调查洪水资料,应用频率计算的方法对偏关河洪水进行了频率分析,计算了偏关河不同频率设计洪峰流量及1、3、7 d洪量.结果表明:中高水部分点据集中,群体拟合较好,说明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都较好,成果精度高;成果可作为偏关河水利工程设计、防洪影响评价、洪水资源利用等的依据.
  • 钟瑞森;董新光;王新菊
    人民黄河. 2007, 1(1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焉耆盆地近期规划,设置了4种不同的情景模拟方案,以焉耆盆地1960~2003年有关数据为基础,应用水盐平衡模型对博斯腾湖的水盐变化及其可调出水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已批准规划工程和在建项目的情景B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该情景下博斯腾湖大湖区水质逐年转好、小湖区水质也不至于恶化,75%保证率时博斯腾湖可调出水量约为13.10亿m3,可完全达到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目标.
  • 李向阳
    人民黄河. 2007, 1(11):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水资源协商与跨界水资源管理文献的分析,认为水资源管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学术领域,国外在跨界水资源协商方面已有成功实践,我国学者在水资源管理协商领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水资源事件处理,对水资源污染和供水问题关注程度较高,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对跨界水资源的全面认识和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机制的完善.
  • 欧阳正平;靳孟贵;刘延锋
    人民黄河. 2007, 1(11):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焉耆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该盆地开都河南、北岸以及博斯腾湖北部3个分区进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该盆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很低,尤其是博斯腾湖北部已逼近不可持续界限.为改善这种状况,应该推广更加合理的灌溉方式,或适当开发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付永锋;王煜;李福生;侯红雨
    人民黄河. 2007, 1(11):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量调度预案为基础,以防利津断流为基本控制条件,考虑水量传播时间、河段水量损失等因素,开发了黄河下游枯水调度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月、旬和日调度模型的嵌套运行,进行实时人机交互,滚动决策,可以实现水库的科学调度和水量的合理配置,确保利津不断流.
  • 甄树聪;薛嫒娣;院胜
    人民黄河. 2007, 1(11):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内蒙古包头段为例,建立了基于WebGIS的水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环境信息的空间化、可视化管理,以及沿河污染源分析、河流水质预测等功能, 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的监测信息和技术支持.
  • 火飞飙
    人民黄河. 2007, 1(11):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黄河兰州段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黄河兰州段水质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级,污染严重,主要为生物和有机物污染;②模糊综合评价可应用于水质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能为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检验标准.
  • 牛存稳;贾仰文;王浩;高辉
    人民黄河. 2007, 1(1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量水质综合模拟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模拟模型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并首次从"断面水"和"片水"两方面综合评价流域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片水"水质状况要优于"断面水"水质情况.
  • 李立铮;董增川;许拯民
    人民黄河. 2007, 1(11):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水事矛盾加剧等问题,选取黑河中游地区6个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建立了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区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有一定的潜力.评价结果与传统评价模型相比较,验证了物元可拓模型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 杨文斌;王国祥;刘玉;冯冰冰;何伟
    人民黄河. 2007, 1(11):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处理方式下水芹菜净化重污染水体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①直立或横卧漂浮栽培水芹菜后,污水内TP、TN含量都逐渐下降,2个月左右TP、TN含量下降幅度都在84%以上;②水芹菜断根处理水样TP、TN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92%、88%,有根栽培降幅均为90%;③原水样栽培植物后TP、TN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90%、92%,稀释样平均降幅分别为91%、87%.
  • 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
    人民黄河. 2007, 1(11):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西北内陆河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考虑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及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渠灌、田间工程、喷灌和微灌4种节水灌溉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以黑河中游灌区为例,对各种节水灌溉模式节水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微灌的节水效果最为显著,节水量可达5 581.5 m3/hm2,喷灌为3 793.5 m3/hm2,田间工程综合节水量为623 m3/hm2,渠灌渠系防渗衬砌工程节水量为4.4 万m3/km.
  • 申孝军;孙景生;张寄阳;李明思
    人民黄河. 2007, 1(11):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对蒸发蒸腾量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建立了产量与水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耗水规律为:苗期耗水量较小;分蘖期和越冬期耗水量较苗期明显降低;返青期后耗水量缓慢升高;从拔节期开始到抽穗扬花期,耗水量明显增加;灌浆成熟期耗水量急剧增加并达到耗水高峰.冬小麦总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全生育期最佳灌水量为416.55 mm;水分生产函数的敏感指数以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拔节期、苗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期的顺序依次降低,与冬小麦耗水规律基本一致.
  • 徐存东;樊建领
    人民黄河. 2007, 1(11):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中小型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提高投资与建设管理人员的环保法律意识;实施工程建设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完善公众诉讼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多渠道、多方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分析.
  • 张强勇;刘大文;蔡德文;胡建中
    人民黄河. 2007, 1(11): 7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2号导流洞出口高边坡锚固治理后的现状,采用FLAC3D渗流耦合方法对该边坡进行了三维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对岩体边坡稳定有显著的影响,但加固治理后的边坡已趋于稳定,边坡运行安全可靠.
  • 唐新军;杨京;李晓庆;凤炜
    人民黄河. 2007, 1(11):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翼形堰应用于过水土石坝的过流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其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坝体结构和水头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翼形堰的流量系数比梯形堰的大;在上下游坝坡确定的情况下,流量系数随c值的减小而增大;上下游坝坡较陡时,翼形堰具有较大的流量系数.介绍了翼形堰用于过水土石坝时结构尺寸的确定方法.
  • 张涛;潘家锋;万岳;陈俊
    人民黄河. 2007, 1(11):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水泥砂浆中掺入不同种类、不同掺量的膨润土,研究了膨润土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综合热分析的测试结果,对膨润土在塑性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脱石参与了水泥水化反应,并形成更为致密的结构,从而改善了膨润土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
  • 马跃先;周琼;李世英;吴昊
    人民黄河. 2007, 1(11):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Joukow sky 水击公式推导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推导过程中忽略了不该忽略的二阶微量.以动量定理为基础建立微分方程,考虑水体可压缩性和管壁弹性,得到不同于Joukow sky 水击公式的直接水击公式,与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后认为,所建公式比Joukow sky公式更合理.
  • 白润波;曹平周;曹茂森;陈建锋
    人民黄河. 2007, 1(11):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法对水工钢闸门工字形截面轨道颈部承压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颈部承压应力的主要因素为轨道颈部厚度和轨头的惯性矩,轨道高度、基础混凝土厚度等对其影响很小,当轨道长度小于轨道高度的2.5倍时应考虑轨道长度的影响.借助弹性地基梁理论,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拟合出计算水工钢闸门轨道颈部承压应力的公式,并与有关文献的公式进行对比,说明了该公式的合理性.
  • 方涛;柴军瑞;徐文彬
    人民黄河. 2007, 1(1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裂隙网络渗流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岩体渗流的情况,根据统计学基本规律、随机数及随机分布函数产生方法,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岩体二维裂隙网络,将图论基本理论与二维裂隙网络迹线图形相结合,以单裂隙立方定律为基础,可较为精确地求解岩体单裂隙系统渗流场.
  • 人民黄河. 2007, 1(11):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