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王国安
    人民黄河. 2007, 1(10):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图确定PMP/PMF的概率是水文气象研究的误区,从3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是从纯数学概念上说,PMP和PMF的概率都应趋近于零.PMP和PMF本身得不出概率值,一般都是对设计流域的暴雨和洪水进行频率分析,然后从频率曲线上查看该流域的PMP和PMF分别相当于多少年一遇.这种频率曲线本身问题就很多,再加上PMP/PMF也是一种估值,因此要给PMP/PMF赋予一确定的概率值,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采用PMP/PMF设计的高风险工程,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合理的经济风险分析,原因是工程失事后所带来人的生命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的影响,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三是目前有些学者把PMP/PMF的重现期算到100万年至10亿年,是原则性的错误.
  • 彭梅香;王春青;张荣刚;刘吉峰
    人民黄河. 2007, 1(10):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49~2005年台风年鉴资料,将影响黄河流域的热带气旋分为沿海北上类、登陆北上类和其他类,其中登陆北上类对黄河流域影响最多也最为严重.统计分析表明,影响黄河流域的热带气旋有三大特点: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②多为登陆台风且登陆地点集中;③强度偏强,但是间接影响流域的多.功率谱分析表明,影响黄河流域的各类热带气旋都存在着显著的周期变化(其他类除外).
  • 徐建新;丁占稳;温随群;刘利娜
    人民黄河. 2007, 1(10):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大型水库蓄水运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严重干扰、显著干扰、中度干扰和轻微干扰4级,用生态干扰度因子建立了黄河干流梯级水库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对各指标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到了指标权重,结果表明综合干扰度为2.834,属于显著干扰.
  • 周丽艳;万占伟;鲁俊
    人民黄河. 2007, 1(10):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过向黄河河道内配置部分水量,进入黄河干流的水沙调控体系,经干流水库的联合调度,进行全河调水调沙,可塑造协调的水沙过程.由水量配置方案,利用建立的输沙关系推算相应的设计沙量,结果表明:按西线调水向河道内配置水量35亿m3,宁蒙河道、小北干流河道和黄河下游河道分别减淤为0.35亿、0.30亿t和0.27亿t.
  • 张建东;张勃;张华
    人民黄河. 2007, 1(10):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张掖市1984~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对该市各时段的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间,张掖市土地利用变化总的趋势是林地、牧草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耕地、荒漠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这一变化损害了该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4年的143.9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107.26亿元,平均每年损失1.83亿元.
  • 鲍文
    人民黄河. 2007, 1(10):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蓄滞洪区具有防灾减灾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蓄滞洪区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安全运用问题、城市化对蓄滞洪区减灾功能的影响、盲目围垦提高了蓄滞洪区的风险以及运用不当危害其减灾功能等.提出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实现蓄滞洪区的有序、合理开发,充分发挥蓄滞洪区减灾功能和生态功能,完善蓄滞洪区风险分析与运用补偿机制,规范蓄滞洪区管理制度,制定和推行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等.
  • 刘晓民;吴黎明;万峥
    人民黄河. 2007, 1(10):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沿黄地区资源富集,工业发展和城镇化使用水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自黄委对黄河干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内蒙古每年均超指标用水.在近期黄河水资源总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通过企业投资对沿黄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初始水权为基础,采取水权转换的方式来满足区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用水需求,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 邱林;肖琳
    人民黄河. 2007, 1(10):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粒群算法(PSO)是一种新颖的智能计算优化方法,具有全局寻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针对标准PSO搜索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在速度进化方程中引进收敛因子的方法,改进了标准微粒群算法的收敛性.将改进的微粒群优化算法用于水库优化调度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PSO计算结果合理、有效,可作为水库防洪优化调度的一种新方法.
  • 胡俊玲;张翠萍;马乐
    人民黄河. 2007, 1(10):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太行堤裂缝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其成因.对开挖回填加固、开挖回填结合灌浆加固两种裂缝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推荐开挖回填结合灌浆加固方案,并确定了裂缝处理步骤:①采用锥探灌浆对缝隙进行充填;②沿裂缝开挖成槽;③开挖槽底以下路基,翻松30 cm压实后恢复原堤顶道路;④全路面铺设上封层.
  • 张金良;魏向阳;柴成果;赵咸榕;曲少军;陶新
    人民黄河. 2007, 1(10):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2007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水调沙取得了下游河槽全线冲刷、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调水调沙前的3 500 m3/s增大到3 630 m3/s和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等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收获有:①进一步积累了人工塑造异重流的经验;②加深了对下游河道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③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④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扩大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行之有效的.
  • 邓安军;王慧清;郭庆超;王建文
    人民黄河. 2007, 1(10):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实测资料,发现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床沙组成、含沙量及弗劳德数,而糙率系数与流量、水位的相关关系较差.以含沙量、床沙中值粒径和弗劳德数为输入因子、以糙率系数为输出因子建立了BP网络模型和根据弗劳德数计算综合糙率系数的拟合公式,以及黄河上应用较多的赵连军、张红武公式,均是目前较理想的计算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方法.
  • 胡建华;宋红霞;吴海亮
    人民黄河. 2007, 1(10):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小北干流现状工程条件下无坝自流放淤和长远的有坝自流放淤方案的研究,初步认为:在古贤水库生效前,小北干流不宜开展分散的无坝自流放淤,而应扩大连伯滩的放淤规模,集中对连伯滩和清涧滩放淤,为有坝放淤创造条件;通过规划的古贤水库调节水沙和甘泽坡水利枢纽抬高水位,有坝自流放淤面积达410 km2,可处理泥沙104.8亿m3,其中粒径在0.05 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50.3亿m3.
  • 牛占;吉俊峰;和瑞莉
    人民黄河. 2007, 1(10):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源误差评估规则和函数误差传递原理出发,对源误差进行了分类,结合河道水库断面法冲淤测算的基本方程,推导出了河道水库断面法冲淤测量主要要素误差评估的系列公式.
  • 王万战;董利瑾
    人民黄河. 2007, 1(10):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实测资料率定了渤海平面二维潮流模型,进行了水流参数灵敏度分析,模拟了渤海潮流场.研究发现:在平面二维潮流参数中,子涡扩散系数的变化引起的水流变化较小,而糙率的变化引起的水流变化较大;渤海水流既有向较低潮位流动的过程,也有向较高潮位流动的过程,这是潮流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 刘斌;由宝宏;王春华
    人民黄河. 2007, 1(10):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96年以来黄河口来水来沙情况的分析表明,近10年利津站进入中(枯)水枯沙系列,且水沙条件不利.进一步分析显示,河口河道主槽冲刷、同流量水位下降、平滩流量增大,说明同期河道冲淤变化是受来水来沙变化、清8改汊、调水调沙和河口挖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建议继续开展调水调沙和挖河疏浚,改善河道边界条件,维持并增大河口河道排洪输沙能力.
  • 朱兵;罗建东;王文圣
    人民黄河. 2007, 1(10):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月降水序列和年径流序列为例,探讨了小波函数和尺度对水文序列小波变换模数关联维数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水文序列的关联维数与其小波变换模数的关联维数不一致,小波变换改变了水文动力系统奇怪吸引子的特征;②小波函数不同,水文序列小波变换模数的关联维数也不同;③小波函数不变,尺度不同,水文序列小波变换模数的关联维数也不同,且先增大后减小.
  • 李远发;曹丰生;王仲梅;郭慧敏;宋莉萱
    人民黄河. 2007, 1(10):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体模型试验,对不同洪水频率及伊洛河夹滩地区大堤不同决口方式条件下黑石关站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伊洛河夹滩滞洪区对较大洪水具有显著的削峰、滞洪作用,在两岸大堤多处决口的情况下,100年一遇洪水的削峰率为23%,50年一遇洪水的削峰率为27%.②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如果伊洛河夹滩滞洪区大堤决口,则黑石关站最大洪峰流量为7 963 m3/s;如果不决口,则黑石关站最大洪峰流量可达10 960 m3/s;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即使夹滩滞洪区大堤决口,黑石关站最大洪峰流量也可达到10 153 m3/s;遭遇1 000年一遇洪水时,夹滩滞洪区大量滞洪,黑石关站洪峰可达14 989 m3/s.③如果夹滩滞洪区大堤不决口,则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白马寺-黑石关的洪峰传播时间分别为7.30、6.82 h,龙门-黑石关的洪峰传播时间分别为10.26、9.90 h.
  • 高际平;王国栋;张俊华;郭惠敏
    人民黄河. 2007, 1(10):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庄水库洪水期入库流量及含沙量较大时,水库拦蓄洪水将对库区淤积形态及库容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上述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庄水库的河床形态,特别是平面形态对排沙十分不利;库区排沙形式为典型的异重流排沙;水库防洪运用时排沙比较大,但由于来沙量较大,因此将损失一定的库容.
  • 李荣;阮祥;王记芳;张霞;林丽;王云璋
    人民黄河. 2007, 1(10):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50多年来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花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依据可利用降水量和蒸发量等影响因子与径流量的关系,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花间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三花间径流量变枯主要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比例存在差异,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近7年的比例大体为3 ∶ 7,而90年代为4.5 ∶ 5.5.
  • 陈南祥;王延辉
    人民黄河. 2007, 1(10):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水量、单位GDP用水量、缺水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重复利用率、人口密度等7个指标,按其对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建立了评价指标的分级模型及其隶属度计算公式.基于熵权基本理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较弱,必须采取调水、节水等措施以弥补水资源的不足.
  • 冶雪艳;赵坤;杜新强;曹剑峰
    人民黄河. 2007, 1(10):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影响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各类因素入手,构建了地下水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变现象以及地下水环境的特点,认为采用突变理论对地下水开发风险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对黄河下游13个沿黄地区地下水开发风险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黄河下游地下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时指出,在指标选择时应注意:①舍弃次要的且影响小的因素,选择公正、合理的控制变量;②限制各控制变量评分的相对高低,淡化次要控制变量,突出起主导作用的控制变量.
  • 蒋任飞;董延军;梁籍
    人民黄河. 2007, 1(10):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上说明了建立准市场水量分配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政府宏观调控和水市场机制两种配置方式的优势和中线南水北调水量调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准市场的水量分配模式,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 林文
    人民黄河. 2007, 1(10):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省通过靖乐渠灌区、旱平川灌区、工农渠灌区和靖远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实施了首例水权有偿转让,利用水权转让资金对三大灌区进行了节水工程改造,节约水资源量1 000多万m3,满足了水权转让量996万m3的要求.水权转让的实施,对调整用水结构,促进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林云;潘国营;靳黎明;武亚遵
    人民黄河. 2007, 1(10):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样品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对新乡市地下水补给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太行山区是山前洪积斜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中部交接洼地地下水受共产主义渠的渗漏补给,二者同位素值含量接近;受黄河灌溉回归水的影响,南部冲积平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含量与黄河水的接近,是大气降水和黄河水的混合水体.
  • 葛绪广;王国祥;郭长城;冯冰冰;刘玉;毛志刚;郑海洋;周崴
    人民黄河. 2007, 1(10):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仿沉水植物填料对挟沙水体悬浮泥沙的截留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沉水植物填料对水体泥沙的截留率随水体泥沙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水体含沙为120 mg/L时截留率达31.15;仿沉水植物填料的密度越大,截留率越大.
  • 杨斌;刘小勇;何政伟;叶云霞
    人民黄河. 2007, 1(10):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采用组件式GIS集成技术,利用PowerBuilder与MapX控件进行集成开发,同时把流域的遥感数据与GIS数据融入系统之中.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效率,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 尚德功;左奎孟;马喜东
    人民黄河. 2007, 1(10):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民胜利渠引黄水质状况及城市供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污治污的具体措施:①进行流域治理;②搞好灌区技术改造;③加强排污管理.
  • 陶永霞;袁俊森;陈韶君
    人民黄河. 2007, 1(10):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延安市境内北洛河干、支流40年来水沙变化规律和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含沙量大、水质污染严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
  • 王新华;李应海;王建雄
    人民黄河. 2007, 1(10):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增量情景法和大气环流模型(GCMs)模拟气候情景,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张掖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量气候情景下,作物的需水量与升温幅度呈线性正比例关系,未来气温每升高1 ℃,作物需水量将增加4%~4.5%,其中春小麦相对增幅最大、而夏玉米的绝对增幅最大.在GCMs模拟气候情景下,未来50年中,春小麦、夏玉米、油菜、蔬菜的耗水量增幅分别为0.6%~5.0%、1.9%~6.3%、1.5%~6.2%、1.0%~5.3%,绝对增幅分别为2.7~31.6、13.1~52.6、9.3~47、3.6~25.9 mm.未来气候变暖将会进一步增加张掖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
  • 哈双
    人民黄河. 2007, 1(10):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固海、盐环定、红寺堡和固海扩灌四大扬水工程建成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扬水工程扬程高、输水距离远、维护费用多,加之政策性物价调整等因素,致使其运行成本增加,入不敷出现象日益突出.对扬水工程及灌区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力度;更新工程设计与投资概算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高效产业;适当提高水价,控制电价,促进扬水工程良性运行.
  • 闫晓玲
    人民黄河. 2007, 1(10):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国外引进的刺毛槐种子,进行了种子育苗、嫁接繁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刺毛槐种子育苗出苗率高,但成活保存率较低;嫁接繁育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作为快速繁育、扩大栽培面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 魏清顺
    人民黄河. 2007, 1(10):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着为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服务的目的,提出了水土保持制图标准及图库电子版系统开发方案,结构由True Type字库、填充图库、图块、线型符号、标准电子版等5部分组成,其中:True Type字库共录入550个水土保持图例,可直接安装在Windows系统字库中,使用非常方便;标准电子版可直接在Windows系统环境中运行;填充图库、图块及线型符号主要用于扩充AutoCAD.从规划设计报告及制图两方面介绍了具体应用方法.
  • 杜晓刚
    人民黄河. 2007, 1(10):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排队系统理论对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砂石料生产系统进行试验研究,优化了生产流程并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对筛网进行细致的选型研究,以提高系统筛分效率;做好毛料场的复查和开采规划及现场控制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质量;在破碎设备选型时,应注意对各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进行仔细比较,以降低运行成本.
  • 尹德文;汪雪英
    人民黄河. 2007, 1(10):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特点和深埋长隧洞施工设计方案,对掘进机施工通风的独头通风长度、施工通风模式、系统参数、机械选型、通风布置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深埋长隧洞双洞布置洞段宜采用平行巷道式施工通风方案;双洞施工通风布置中,横通道间距为500~2 000 m,风机最大送风长度为4 000 m,优质通风管平均百米漏风率为0.55%~1.20%;风机应选用高效、低噪音的轴流式风机,风管应选漏风率低、耐久性强、安装方便的大直径软管.
  • 郭党伍
    人民黄河. 2007, 1(10): 7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两岸陡峭、河道窄、落差大的狭长河道建设中小型水电站,蓄水坝和发电厂往往需沿河分区建设.其施工测量控制网可采取整个施工区域整体联测、各工区分别布网的分级布网技术方案,既能够保证整个水电站施工区域的整体一致性,又可以满足各工区高精度的内部符合性.介绍了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选点、测量、计算和平差的具体方法.
  • 徐兰玉
    人民黄河. 2007, 1(10):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目前拱坝安全度评价的基础上,介绍了随机不确定性方法和模糊不确定性方法在拱坝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简要分析,认为系统可靠度不仅可以反映拱坝系统的随机性,而且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拱坝系统的整体安全度.此外,在计算拱坝安全度中引入模糊数学公式将能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
  • 宋力;宋万增;常向前;耿晔
    人民黄河. 2007, 1(10):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下游特定环境条件下水闸结构受损情况的研究,认为影响水闸结构使用性能的主要损伤包括裂缝、碳化、钢筋轻微锈蚀和蜂窝4种类型的非结构性损伤,据此建立了结构使用性能评价方法,推导了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并用工程实例说明了其使用情况.
  • 常向前;乔瑞社;金锦;余元宝
    人民黄河. 2007, 1(10): 79-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义寨渠首闸自建成后,经过长期运行,其上游铺盖、闸底板、闸墩、消力池及下游海漫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对这些裂缝进行了表面检查、裂缝深度检测,分析其产生机理,认为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陷造成的.
  • 高玉琴;宋力;马青叶
    人民黄河. 2007, 1(10):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基土的非匀质性及上部荷载的不均匀性在黄河下游水闸中普遍存在,易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贯穿性裂缝、偏移等问题.对黄河下游花园口引黄闸进行了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影响地基沉降的原因后提出,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沉降缝、处理好地基、搞好设计等措施预防不均匀沉降.
  • 乔瑞社;常向前;耿晔;金锦;余元保
    人民黄河. 2007, 1(10):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水闸安全检测的内容,对王台闸安全运行状况进行了检测及评估,结论如下:王台闸闸顶水位低于规划设计防洪水位,不能满足防洪要求;闸身断面能够满足相应的过流能力要求;水平段及出口段能够满足抗渗稳定要求;混凝土老化现象在上部比较明显,金属结构锈蚀严重;地基应力及不均匀系数满足规范要求,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各种工况下不满足规范要求.王台闸鉴定为四类闸,建议根据现行规划标准对该闸拆除重建.
  • 金锦;耿晔;乔瑞社;宋力
    人民黄河. 2007, 1(10): 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彭楼闸现场安全检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该闸部分混凝土构件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混凝土碳化深度和碳化速度系数偏大,与其他水闸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质量差,而碳化速度的差异是采用的水泥品种较多和不同的水闸运用方式造成的.
  • 耿晔;金锦;常向前;王爱萍
    人民黄河. 2007, 1(10):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下游水闸现场安全检测,阐述了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及钻芯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的适用性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回弹法检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审慎地评价混凝土的强度.
  • 人民黄河. 2007, 1(10):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