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苏茂林
    人民黄河. 2007, 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精细调度的内涵,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从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保障供水安全和贯彻<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方面论述了实施精细调度的必要性.精细调度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在线信息监测、卫星遥感墒情监测、枯水径流演进、模拟仿真、智能调控等.以近年来成功实践说明精细调度的实际效果,并对精细调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学工
    人民黄河. 2007, 1(1):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下游防洪救灾决策中,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准确地获得洪水淹没面积,对于及时组织救灾、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了大量的影像解译方法,然而,能够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多是耗费大量时间的目视解译方法.分类聚合技术能够快速进行淹没面积影像解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进行淹没面积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的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模型(MLP-ANN),并利用下游滩区雷达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模型训练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LP-ANN进行雷达影像自动解译获得了良好结果,能为下游滩区防洪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 可素娟;周康军
    人民黄河. 2007, 1(1):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面临的压力,阐述了当前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原则、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并对当前水量调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参照国外先进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黄河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黄河流域多目标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机制: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成立由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省(区)水量调度委员会;将调度期由非汛期扩展至全年;制订"黄河干流河段入河污染物总量年度限排预案";对重要支流进行统一调度等.
  • 吴春华;王晓峰;薛建慧;姜胜利
    人民黄河. 2007, 1(1):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改变,将改变库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打破现有的生态平衡.分析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低水位或敞泄运行,将造成湿地生态退化、水环境承载力下降、库区周边地下水位降低、生物多样性及城市景观功能破坏等问题,因此三门峡水库合理运行水位的确定至关重要.
  • 邓建伟;张新民;胡想全
    人民黄河. 2007, 1(1):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甘肃省消费额和甘肃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引入乘数理论,建立了水利建设投资效益分析的乘数理论模型;采用宏观经济理论中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弹性分析模型.应用两种模型得到了甘肃省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量化数据:乘数理论分析"十五"前4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29.03亿~136.13亿元;弹性分析模型得出"十五"前4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48.79亿元.
  • 侯锐;刘恒;钟华平;耿雷华
    人民黄河. 2007, 1(1):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的系统性、传递性、累积性等特点,在明确指标体系功能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 赵寿刚;江恩惠;王笑冰;杨小平;孟献颖
    人民黄河. 2007, 1(1):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铁谢-神堤河段选择典型部位开展了土体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同时探讨了不同含水率状态下土体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对滩岸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认为:①粉质黏土、粉质壤土、砂壤土、细砂、中砂、粗砂的摩擦角、干密度均呈依次增大的趋势,压缩系数、液限含水率、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均呈依次减小的趋势;②土体含水率发生变化时,土体的状态随之而变;③滩岸边界特性、土层结构、水流条件和河床冲淤演变特性等在滩岸崩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 沈细中;应敬浩;孟献颖
    人民黄河. 2007, 1(1):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东明段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多处纵向裂缝,通过开展试验,采用非饱和渗流、非饱和流固耦合、湿化变形、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堤防裂缝的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表明:①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参数符合实际情况,分析方法合理,评价标准可行,研究成果可供标准化堤防建设及类似工程防治裂缝时参考;②标准化堤防建设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与运行管理;③对已出现裂缝的堤段,可采取锥探压力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进行处理.
  • 齐爱民;寇祖河
    人民黄河. 2007, 1(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鼢鼠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指出其对防洪工程、草皮及树木危害严重,提出了防治鼢鼠的方法:①人工捕捉法;②鼠夹夹捕法;③签扎捕捉法;④熏蒸法;⑤毒饵诱灭法;⑥灭鼠弹法;⑦利用自然天敌法.
  • 郭丽萍
    人民黄河. 2007, 1(1):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洪工程档案是在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它历史地、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为进一步做好防洪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分析研究目前防洪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增强做好防洪工程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加强防洪工程档案的监管;坚持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增强档案人员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等.
  • 李振连;屈章彬;肖强
    人民黄河. 2007, 1(1):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布设174个断面,采用地形法对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形态进行了观测,分析表明:自大坝截流至2005年汛前,库区淤积量为14亿m3,纵向淤积呈明显的三角洲形态,横向表现为平淤,对异重流的形成是有利的.在低水位期与三门峡、万家寨等水库联合进行调水调沙,可以将小浪底水库淤积的部分泥沙冲出库外,因此,营造异重流排沙是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的重要手段.
  • 侯素珍;常温花;王平;楚卫斌
    人民黄河. 2007, 1(1):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河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河道淤积量增加、同流量水位抬升、平滩流量减小、河槽过流能力降低等不利局面.结果表明:平滩流量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与径流量和洪峰流量的关系密切,当年径流量在200亿m3以下、洪峰流量小于2 500 m3/s时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1986年以来洪峰流量的大幅度减小,年径流量特别是汛期径流量的减小是平滩流量减小和同流量水位抬升的主要原因.
  • 张少文;张学成;德格吉玛;王玲;丁晶
    人民黄河. 2007, 1(1):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与传统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 BP 网络算法,利用黄河青铜峡水文站278年(1723~2000年)的天然年径流时间序列,建立了黄河上游年径流长期变化的 BP 网络预测模型,并以此模型对2001~2050年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论认为:①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在未来50 a变化的大趋势是丰水时段占优势,且黄河干流天然年径流变化要经历3个不同的时段,即2001~2013年以多年平均水平为基准上下波动的时段、2014~2037年相对丰水时段和2038~2050年相对枯水时段;②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黄河天然年径流中长期 BP 网络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分析的未来几十年黄河天然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是可信的.
  • 邓安军;郭庆超;李宝军;孙玉庆
    人民黄河. 2007, 1(1):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水流挟沙力的影响因素,即含沙量、流速、温度、中值粒径以及泥沙颗粒的非均匀系数,建立了计算水流挟沙力的BP网络模型.经过模型检验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程度较高,平均误差为22.7%,远小于一般挟沙力公式的计算误差,表明该模型是可以用于水流输沙能力计算的.
  • 孟翠玲;徐宗学
    人民黄河. 2007, 1(1):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参数和非参数两种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0年来山东省降水量与ENSO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厄尔尼诺与山东省降水相关性显著,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它们对山东省沿海降水量的影响远大于对内陆的影响,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山东省降水量呈减小趋势,而拉尼娜发生的年份,降水量呈增大趋势;②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对山东省降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对春季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冬季降水趋势的影响与全年的影响正好相反;③山东省的干旱年份主要发生在连续性厄尔尼诺年或者厄尔尼诺的次年,而洪涝基本发生在拉尼娜年或拉尼娜的次年.
  • 和宛琳;徐宗学
    人民黄河. 2007, 1(1):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近40年的降水量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旱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渭河流域近40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予以重视;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增加.选取渭河流域4个典型雨量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建立灰色灾变模型,通过检验研究,认为其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对渭河流域进行初步灾变预测.
  • 李世举;范国庆;李存才;何丽
    人民黄河. 2007, 1(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假潮"是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特有的一种水流现象,对水量及水资源平衡计算精度影响较大.通过对其成因及变化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对Z~Q关系曲线进行误差订正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假潮"的变化规律,加密水位、流量、含沙量测次,严格控制其变化过程或按常规要求布置测次,在进行资料整编时对Z~Q关系曲线进行合理的修正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假潮"引起的误差.
  • 苏运启;尚红霞;荆新爱
    人民黄河. 2007, 1(1):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 刘喜峰;谷红梅;王海潮;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07, 1(1):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科学公平性、简洁可操作性、整体完备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水资源公平配置模型及其公平权重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社会指标系、自然资源指标系、经济发展指标系、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系组成.以河南沿黄12个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河南许可引黄水资源在沿黄12市的公平配置指标.
  • 靖娟;秦大庸;张占庞
    人民黄河. 2007, 1(1):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传统的"重工程轻管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方式,随着先进的节水型社会生产力基础的奠定,已不再适应现阶段节水型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上层建筑调整的需要.因此,当前应当围绕制度建设,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构建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综合运用制度、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多种措施,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以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需求.
  • 潘启民;曾令仪;何丽
    人民黄河. 2007, 1(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均衡法评价黄河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评价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计算面积为152 485 km2,资源量为154.54亿m3;其中矿化度M≤1 g/L区域的计算面积和资源量分别为119 703 km2和116.52亿m3.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总补给量为161.94亿m3、可开采量为119.39亿m3;其中矿化度M≤1g/L的总补给量为122.46亿m3、可开采量为90.75亿m3.
  • 李奇珍;何俊仕
    人民黄河. 2007, 1(1):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质综合评价实质上属于模式识别问题.就目前运用较多的三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即模糊模式识别法、灰关联模式识别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相应的评价程序进行实例评价,试图找出三种方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从总体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模糊模式识别法评价结果偏高,灰关联模式识别法评价结果偏低,BP人工神经网络法评价结果比较准确.
  • 万伟;陈森林;潘红中;李健华
    人民黄河. 2007, 1(1):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把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以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通过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认为人类社会经济总体尚未发展到充分的水平,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现状生态环境局部恶化、局部改善的根本原因.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佐证了人类仍将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开发,生态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
  • 毛伟兵;孙玉霞;王春堂;张玉明
    人民黄河. 2007, 1(1):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小开河远距离输沙与灌区泥沙空间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开河灌区的泥沙分布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灌溉渠系的泥沙淤积比例小;②浑水入田的泥沙比例大幅度提高;③通过沉沙池集中沉沙的量较其他典型灌区沉沙池的沉沙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④排入各级排水河道的泥沙比例较其他灌区有明显下降.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途径.
  • 马孝义;聂卫波;黄兴国;杜太生;王文娥
    人民黄河. 2007, 1(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各地先进节水经验,分析陕西省农、林、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全省各地的特点、农业用水的技术水平、用水紧缺程度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水土资源的平衡计算和合理分区,以水量平衡法为主并辅以地区类比法,确定不同分区的农业、林业、牧业用水定额,为全省各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 张志红;刘红珍;李保国;王莉
    人民黄河. 2007, 1(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尽管有效解决了库区以上特大洪水的威胁,减轻了下游防洪负担,但小花间无工程控制区2.7万km2的流域面积内产生的洪水仍不能被有效控制,黄河下游防洪威胁依然存在;此外,长期以来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建立在牺牲沁河下游右岸局部利益的基础上,使得下游防洪一直处于被动防洪的地位.河口村水库建成生效后,不仅将改变沁河下游被动的防洪局面,而且还将进一步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王本德;曹玉涛;唐国磊
    人民黄河. 2007, 1(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常规调度下,引滦入津工程由于缺乏对于桥水库引水方式和引水时机的研究,因此造成水库经多年运行后,存在本流域来水量充足而不得不弃水的现象.提出了利用单要素模糊推理的水文中长期预报方法,通过预测该水库入库水量,并根据已发生的降水量、水库当前来水及面临水位等因素滚动修正下一个月的预测值,确定水库的引水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弃水量,提高水库引水效益.
  • 周银军;刘焕芳
    人民黄河. 2007, 1(1):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钢筋混凝土桩坝为例,对目前透水丁坝设计方法的进展做了系统的评述,针对透水丁坝的结构特点,对设计中关键参数的选取做了推荐,可供应用透水丁坝进行河道或航道治理时参考.指出透水丁坝在整体设计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设计阶段如何确定丁坝保护范围和最大冲刷深度.
  • 郭磊;王雪丰;沈祖诒
    人民黄河. 2007, 1(1):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特点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着重介绍了智能控制中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遗传算法等的特点及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智能控制技术作为水轮机调节系统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必然朝着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 卢玉东;张骏;孙建中;尹光志
    人民黄河. 2007, 1(1):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输水管道工程通过黄土高原可能遇到的黄土湿陷性问题,在以往研究较少的已灌溉厚层黄土区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研究范围由以往的黄土厚度不大于20 m的一、二级阶地扩展到黄土厚度更大的(50~60 m)三级阶地.通过野外大型原位试验,对黄土的湿陷深度、剩余湿陷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湿陷性的下界远不止10 m,在厚层黄土分布区黄土具有多级湿陷性.
  • 张本一;迟世春;代云凯
    人民黄河. 2007, 1(1):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重塑土在沿广义路径下加载时孔隙比e与平均有效应力的对数ln p′之间有线性关系的存在,引进新的参数,描述了沿广义应力路径进行初次压缩的结构土体性质.讨论了自然结构土和加工重塑土在初次压缩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并加以比较,分析了土体结构对土体在压缩以及结构性丧失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影响.
  • 赵世麒;席丁民;张刚
    人民黄河. 2007, 1(1): 7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弹性地基梁温度应力计算理论,分析得到交通洞混凝土衬砌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低温季节,衬砌混凝土水化热降温阶段加强表面保温,可有效地降低温度应力;高温季节,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温控防裂措施.
  • 石国柱;韩菊红;刘文立;张雷顺
    人民黄河. 2007, 1(1):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利工程对大粒径混凝土的防裂增韧要求,进行了二级配骨料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钢纤维体积率下的弯曲性能参数,并通过方差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长度和等效长径比、外形等对钢纤维混凝土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对二级配混凝土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 吴昌春;马贵安;庄宇;张红建
    人民黄河. 2007, 1(1):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于2000年建成了基于信息发布为主的办公自动化系统,2002年初开始组织实施了小浪底数字化办公系统,并成功进行了推广应用.在总结实施数字化办公系统经验的同时,对数字化办公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网络应用平台为基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