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06, 1(3):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0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应按照"多拦沙、少拦水、兼顾淤地"的原则,继续开展"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重点先治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对黄河多沙粗沙区治理提出的建议是:①先彻底治理一个完整的流域示范区;②在黄河的一级或二级支流上修建大型拦沙坝;③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坡面治理;④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⑤强化河道管理,实施依法治河;⑥加强内蒙古"十大孔兑"的治理等.
  • 杨向辉;张世伟;刘东旭
    人民黄河. 2006, 1(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一个集流域信息、数据库管理、优化决策、系统在线帮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开发设计思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解决目前管理效率低、水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设高效可靠的、实用先进的综合查询信息系统.认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逻辑结构应包括4部分:①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②水政管理子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子系统;④水资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对流域供水、防洪、排沙、节水灌溉、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 李静;何文杰
    人民黄河. 2006, 1(3):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黄河流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黄河所处的重要地位、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危机和立法现状谈起,阐述了制定<黄河法>和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初步建构了其体系、基本框架,并从管理体制、水土保持、水权交易、水利经费、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 滕阳;李燕;王锦周;赵乐;崔庆;高冰生
    人民黄河. 2006, 1(3):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容灾系统应该具有严密的层次构造,包括:①数据备份系统;②一级安全体系;③数据远程复制系统;④二级远程管理.黄河水利管理应用系统对外服务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但大量的数据都是原始累积的勘测、统计数据.因此,针对黄委和各分支机构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状况以及切实需求,应以远程数据复制方式实现重要业务数据容灾.
  • 孙兰东;张富
    人民黄河. 2006, 1(3):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定义,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评价黑河流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度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分配.通过对流域内9个县的资料进行分析,对黑河流域脆弱度的现状和未来变化做了评估,为进一步完成黑河流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度地区分布和对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认为黑河流域上游源头区应重点加强水源涵养林带保育和草地建设;中游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轮封轮牧的同时,应进一步营造绿洲防护带和边缘防护带;下游的荒漠牧业区要加大对超载过牧、滥垦滥牧的管理力度,加大人工植被修复的力度.
  • 陈燕强;陈苹;许洪元;罗先武
    人民黄河. 2006, 1(3):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中使用的LQS两相流潜水泵系统是由3个两相流潜水泵并联加2个泥浆泵串联组成复杂的串并联系统.笔者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应用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LQS疏浚系统的性能优化问题,无论是计算速度还是计算结果都令人满意,同时可比传统运行方式节约大量能源.该成果已应用于黄河清淤固堤工程中,效果十分明显.
  • 张红艺;解鹏;朱峰;张羽
    人民黄河. 2006, 1(3):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套绘实测深泓线、河道断面及现场调研等途径,对渭河咸阳城区段河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由咸阳城区段造床流量下的水力泥沙因子求出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为4.01,表明渭河咸阳城区段具有游荡特性.认为尽管经过多年治理,河道形态趋于平顺,河势受堤防工程的控制已趋于稳定,但在西宝高速公路桥至非金属研究所段,遇洪水后便会出现崩塌现象,使河势出现局部变化.
  • 马晓;周海燕;董为民
    人民黄河. 2006, 1(3):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黄河防汛会商手段及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化,GIS应用是这种变化的代表.通过对黄河防汛信息化应用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了防汛会商GIS系统的基本思路,引入了WebGIS的概念及应用实例.黄河防汛会商系统的功能包括综合信息、水文信息、防洪工程、防汛部署、险情、灾情、防凌形势查询等.提出了黄河会商系统进一步完善的新课题.
  • 江恩惠;董其华;张清;郭西方
    人民黄河. 2006, 1(3):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分析了黄河水沙异源的情况,指出沙峰滞后、洪峰与沙峰不同步是造成黄河下游涨冲落淤和小水大灾的主要原因.根据小浪底下游各站沙峰均滞后于洪峰的35场洪水,对沙峰滞后于洪峰的特性进行了剖析,建立了小浪底、花园口、夹河滩、高村、孙口、艾山、利津各河段沙峰滞后时间与上站洪峰流量、沙峰含沙量、洪水传播速度、悬移质泥沙群体沉速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用来查补延长沙峰滞后时间,为下游各站沙峰传播时间的准确预报提供依据.
  • 陈若缇;王俊;郭雯娟
    人民黄河. 2006, 1(3):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随机水文学方法,结合序列统计性质,对冯家山水库1954~2004年实测日入库径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年入库径流量及汛期入库径流量明显存在逐年减小的趋势,且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及变化程度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以及变化程度较大并存在增大的趋势.
  • 曹剑峰;苏玛莱;姜纪沂;冶雪艳;平建华
    人民黄河. 2006, 1(3):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对傍河开采给黄河下游地下水循环、侧渗量及径流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黄河下游悬河段建立11个傍河取水的地下水源地,有利于水资源的多年调节和合理开发利用;②傍河取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途径,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转化,有利于"三水"转化和改善水质;③傍河水源地大规模开采不会对黄河径流量产生明显影响.
  • 曾令琴;曾令宜
    人民黄河. 2006, 1(3):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型智能无线测报水尺应用已经成熟的超声波传感技术,通过微处理芯片对水位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利用数字编码技术和双向无线发射通讯技术,实现对当前测报水位的遥控及数字和语音两种传送模式,接收当前水位信息则可利用无线、有线专用或公用通讯设备.是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遥感电子水尺的拾遗补缺,它不仅继承了遥感电子水尺的所有优点,而且工程造价偏低,容易得到普及和推广,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特别对平水期及小河报汛站点也很适用,可广泛使用于水库、河流等的水位测报.
  • 胡进宝;张红月;黄振平
    人民黄河. 2006, 1(3):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级历史洪水缺少频率计算和参数估计方法的实际情况,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权重调整的方法,推导了多级历史洪水的频率计算公式和参数估计方法.结果表明:推导的公式不仅适用于矩法,而且同样适用于其他参数估计方法.
  • 王国庆;王军平;荆新爱;李皓冰
    人民黄河. 2006, 1(3):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SIMHYD降水径流模型的结构及计算原理,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黄河中游清涧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结果表明:①SIMHY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清涧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但对日流量过程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因此该模型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分析评价该流域水文的变化;②该模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参数较少的特点,而且考虑了超渗与蓄满两种产流机制,对输入资料要求低,一般流域资料都可以满足其输入需要,因此,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大、易于推广应用的优点;③模型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可能影响,因此使用模型之前必须做资料的一致性分析,否则很难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
  • 王国重;齐学斌
    人民黄河. 2006, 1(3):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回归线性随机模型,对商丘试区年降雨量及年水面蒸发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报.结果表明:2005~2010年降雨预测值的均值为735.6 mm ,1951~2004年系列实测资料的均值为690.8 mm,两者仅差44.8 mm;2005~2010年蒸发预测值的均值为1 713.2 mm,1969~2004年系列实测资料的均值为1 582 mm, 两者仅差131.2 mm.由此可知,预测结果是合理的.
  • 竹磊磊;郭同德;胡彩虹;吴泽宁
    人民黄河. 2006, 1(3):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故县水库分期洪水的特点,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研究了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实施程序;分析并随机模拟了导致故县水库洪水风险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了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不同频率的模拟洪水过程.根据模拟洪水过程在不同汛限水位方案下的调洪结果,估计了不同汛限水位方案的防洪风险.结果表明:①典型洪水的选择、预报误差及调度滞时是水库防洪调度中的主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②水库分期运用汛限水位抬高是水库洪水资源化的主要途径,故县水库的汛限水位前汛期可以抬高到532.0 m,后汛期可以抬高到534.3 m.
  • 魏智;蓝永超;吴锦奎;王树洲
    人民黄河. 2006, 1(3):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河源区的气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源区气温、降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源区气温呈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一正一反的效应使得黄河源区水资源量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急剧减少,唐乃亥水文站径流量下降15%.进一步由气候本身的变化和对下垫面的改变两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从影响水资源因素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黄河源区水资源量可能出现"短期增加,长期减少"的局面.
  • 苗卉;严军;丁占稳;徐建新;孙东坡
    人民黄河. 2006, 1(3):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南水北调为北方带来巨大经济、环境效益的同时,将对长江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会降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分析指出:可以采用建立流域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污染物总量、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调整工程运行方案等措施,实现调水后长江流域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张瑜英;孙丽云;李占斌
    人民黄河. 2006, 1(3):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表现出来.介绍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城市非点源污染定量化研究进展及状况,提出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 姚文艺;高航;李勇
    人民黄河. 2006, 1(3):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俄罗斯水问题考察基础上,就俄罗斯目前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与管理方面的进展作了评述,并提出了一些初步认识,认为:每个流域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条河流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大的河流实行流域统一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黄河的水环境构成因素复杂,对黄河的水环境问题应给予高度关注;造床流量是控制河床演变的第一要素,对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造床流量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借鉴俄罗斯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建议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应加强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对黄河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作用及其对我国水资源区域分配再调控的战略作用以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水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等.
  • 吴挺峰;周锷;崔广柏;王海兵
    人民黄河. 2006, 1(3):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网地区河道结构复杂,大小河道纵横交错,加上潮流的影响,流量和流向都是随时改变的.在对河网地区水量水质进行模拟时,一般要求对水系进行必要的概化处理.而河网概化密度的大小将对水量水质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当被概化河道水质特征、纳污量悬殊较大时,模拟结果难以反映具体河道的实际情况;被概化河道水质模拟的偏差,还会造成概化河道下游的模拟偏差.
  • 刘昕宇;张曙光;渠康;宋华力;王霞;徐建
    人民黄河. 2006, 1(3):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的水污染重点研究河段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典型特征有毒有机污染物的专项筛选和重点识别工作.首次采用半透膜采样技术(SPMD)和其他先进测试手段对7个地表水和底质断面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并确定了壬基酚类和多环芳烃类等作为典型特征有毒有机物.
  • 徐生钰
    人民黄河. 2006, 1(3):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气水是陆地上最大的一部分淡水资源,但是由于其产权不明造成了现实中的许多利益矛盾和纠纷,也给其有效利用带来了困难.因此,根据目前我国地表水的产权现状与国内外有关水产权的理论,提出了明晰大气水资源产权的主要原则:第一,大气水资源所有权应该属于国家,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分离;第二,国家宏观上统一配置使用权,使用权在微观上可以交易;第三,对大气水资源产权要有效约束,把是否科学合理用水作为给予和剥夺大气水资源使用和受益权的标准.
  • 朱芮芮;李兰;李金晶;王万
    人民黄河. 2006, 1(3):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模块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结合,重点讨论人类活动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演变的影响.选择黄河典型支流无定河流域,采用分布式模型建立产流模式,进行日径流的模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不仅能提供各个空间网格上水资源量的分布,而且还能得到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
  • 刘秀花;杨军;胡秀锦
    人民黄河. 2006, 1(3):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黄河在宁夏段的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 1996~2004年4个断面的水体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1996年和2004年4个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4个断面的系列资料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黄河宁夏段水环境从1996年到2004年在各断面都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含量呈下降趋势,虽然氨氮、挥发酚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但都在Ⅲ类浓度指标左右;在空间上,黄河宁夏段从入境断面至出境断面水质逐步好转.
  • 周晓熙;郑旭荣;任政
    人民黄河. 2006, 1(3):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的主要部分具有开敞式的特点,因而违反取水权规定的行为很容易发生. 我国将取水权监督管理职责赋予水利行政主管单位或部门,如何有效地权衡监督效用和监督成本之间的关系,是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利用博弈论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模型,通过该模型反映了监督管理部门与违规取用地表水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从而为更好地管理违规取水行为提供了帮助.
  • 王巧焕;马耀光;何春锋;康银红
    人民黄河. 2006, 1(3):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原灌区灌溉条件下超根层黄土中水盐运移试验成果分析表明:水分分布在埋深1.8 m和7.8 m附近具有2个明显的峰值带;盐分在土壤表层、3.2 m和7.8 m附近有3个峰值带.其原因是黄土的岩性、表层土的蒸发和灌溉水入渗的微孔隙渗流形成峰值带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灌溉入渗水运移具有微孔隙渗流和优先流的双重特征,优先流运移迅速,微孔隙渗流集中湿润峰运移缓慢;在盐分随水运移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低值带盐分产生吸附和高值带盐分被淋洗的现象.
  • 赵力毅;赵光耀;王鸿斌
    人民黄河. 2006, 1(3):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区特有的暴雨洪水产沙规律:暴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动力,暴雨、洪水、泥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峰高量大,暴涨暴落,对黄河中游大洪峰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侵蚀产沙强烈而粗泥沙集中,输沙能力强,洪水含沙量高,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地;河龙区间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频繁或连续的暴雨洪水对黄河输沙有重要影响;随着治理水平的提高,区域洪水有减小趋势,但泥沙量变化不明显,大部分支流的洪峰流量、洪水含水量反应不敏感,说明一般规模和水平的治理工程还不能有效控制区域大洪水特别是特大洪水的泥沙.
  • 蔡超英;藏光文;徐兵
    人民黄河. 2006, 1(3):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原型监测对某泵站高回填黏土翼墙铅直墙背的受力状况及侧向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泵站通水前墙后土压力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压力沿墙高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泵站通水后,中下部土压计测值增长较快,土压力分布在墙的中下部呈"鼓肚"状,这主要是墙后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向上渗流的结果.对类似的高回填土挡土墙,建议设计时参照静止土压力公式进行墙后土压力的计算,静止土压力系数取0.45为宜.
  • 张静;王本德;汪魁峰
    人民黄河. 2006, 1(3):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利用水库洪水调度决策是一个复杂决策过程.由于其精确优化解很难找到,因此从可行方案集中找出最优方案已成为当今研究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综合利用水库洪水调度特点及现有水库调度方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模糊优选理论与ANN模型应用到调度方案优选当中.给出生成模糊优选ANN模型训练样本和方案优选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洪水调度方案优选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 吴昊;陈昌禄;王利卿
    人民黄河. 2006, 1(3):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求出棱柱体管道内流体最大切应力的基础上得出:流场内任一点的切应力最大值与该点的流速梯度成正比.借助于解析函数的最大模原理得出:整个棱柱体管道内流体的最大切应力只能在其边界上取得.
  • 陈兴周;李建林;柴军瑞
    人民黄河. 2006, 1(3):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层状裂隙岩体受水平推力作用所产生的溃屈破坏、压缩变形及沿结构面所产生的层间错动,严重威胁着工程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布设预应力锚杆可以提高此类岩体的工程稳定性.分析指出:预应力锚杆相应的优化布设角度宜在45°~75°之间选择;锚杆预应力量级(吨位)的选择,对层状裂隙岩体的锚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 李海潮;马伟;宋克波
    人民黄河. 2006, 1(3):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挤压式边墙施工技术是在垫层料的上游侧采用机械设备挤压而形成一道混凝土边墙,避免了传统工艺垫层料超填、斜坡碾压、削坡等繁琐工序,其优点为:简化了垫层料的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将斜坡碾压改为垂直碾压;保证了垫层料填筑质量;对安全生产十分有利等.
  • 郑振浩;高仕春;王先甲;王建军
    人民黄河. 2006, 1(3):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早投入"和"晚投入"的空间状态离散,提出一种基于出力状态离散的动态规划厂内经济运行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可以得出理想的机组运行状态.此动态规划模型计算结果与简易算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指出,动态规划模型能够更好的满足实时发电的要求,也能更好地编制软件,易于实施,精度较高.
  • 人民黄河. 2006, 1(3):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