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郑利民;姜丙州;郭卫新
    人民黄河. 2006, 1(1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是维持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决定因素,随着西北内陆河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展,多数河流水量锐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给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内陆河地区水资源的条件入手,分析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关系,指出应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手段,处理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的相互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 侯怀仁;焦红军;唐书平;王利
    人民黄河. 2006, 1(12):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运行使黄河下游河床下切,同流量水位降低,引起了下游湿地面积的减少.通过调查和遥感解译表明,开封以上河段浅滩、嫩滩、低滩湿地消失明显;以下河段河床下切较小,因二级悬河、小浪底水库运行以后黄河未断流、水库的调水调沙和引黄灌区的发展等因素而形成新的湿地.分析认为,小浪底水库运行对黄河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旅游区总体还是有利的.
  • 杨道富
    人民黄河. 2006, 1(1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组建争端裁决机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大型土建工程施工,之后逐渐得到了广泛采用.分析了争端裁决委员会(简称DAB)的工作内容,归纳了争端解决的程序,研究分析了争端裁决委员会处理争端的权威性、独立性、弹性约束性、可接受性、思维成熟性、可和谈性、可降风险等8个特性及相关理论问题.DAB在我国二滩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独立、公正、权威和令人信服的争端处理作用.建议我国相关项目法规从理论上引入适合中国国情的DAB管理体制,以适应加入WTO带来的国际挑战.
  • 杨春红;唐德善;王瑞娜
    人民黄河. 2006, 1(12):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客观评价黑河流域五年调水及三年近期治理工程对黑河中游地区农民节水意识的影响程度,对该地区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问卷调查的有关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大部分农民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 陈希媛;刁立芳
    人民黄河. 2006, 1(12):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河南段防洪工程进行了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①各工区地表水、地下水和生产废水均未造成水污染影响,个别工区地下水监测项目有超标现象,其原因与工程施工无关,工程建设对本地区的水环境并未造成影响;②各工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SO2和NO2平均浓度均未出现超标,总悬浮颗粒物出现超标的原因主要是风力较大、工程区域配套工程植被建设尚未完工造成的;③大部分噪声监测点均符合相关标准,无噪声污染.
  • 张俊华;陈书奎;马怀宝;李书霞;李涛;李昆鹏
    人民黄河. 2006, 1(12):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丁坝局部模型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丁坝冲刷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丁坝防护问题,提出了在丁坝坝体布设整流桩这样一种新型的防护措施.相应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整流桩可有效改善丁坝坝头局部水流结构,进而使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减小,最大冲刷部位发生偏离,有利于丁坝的稳定.
  • 王俊;李舒瑶;白领群
    人民黄河. 2006, 1(1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堤防河南段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黄河堤防安全评价的3种评价方法:土力学安全评价、事故树评价、洪水危险水位评价;设计了3种对应评价模块,并将3模块集成于同一软件环境中,从而实现了堤防安全的快速评价.
  • 周念斌;陈群珠;贾敬立;梅龙
    人民黄河. 2006, 1(12):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河南黄河防洪工程查险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使用方法.该系统在黄河河南段18处控导工程的推广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查、手工记录、电话报告的查险方式,规范了防洪工程查险管理工作,大大缩短了险情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查险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获取了防洪工程存在的隐患信息,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了第一时间信息资料,实现了防洪工程查险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 陈丕虎;张春园;翟来顺;刘明霞
    人民黄河. 2006, 1(12):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聊城段处于黄河下游弯曲性河段的最上端,河道狭窄,地质地貌情况特殊、滩区相对较少,是黄河防洪防凌的重点堤段.分析了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及变化特点、河床组成、河床演变情况、水文泥沙特性、险工和控导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道整治的建议.
  • 常温花;侯素珍;王普庆;田勇
    人民黄河. 2006, 1(12):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体模型对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水位和水沙条件组合的5组方案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沙条件和不同运用水位对库区冲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坝前水位可以调整库区淤积部位,有利于库区的冲刷和降低潼关高程,但有利的水沙条件对库区河道的冲刷和降低潼关高程更明显.
  • 张春岚;刘东旭;杨向辉;何新林
    人民黄河. 2006, 1(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源区河流自身的特点,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p,q),概化为ARMA(p,1),并运用最小信息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佳阶数p,运用修正的可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的动态修正,以达到最佳参数的跟踪效果,并在白河流域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精度较高,其径流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均在0.8以上,径流总量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下.
  • 张志萍;冉大川;慕志龙
    人民黄河. 2006, 1(12):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文统计学原理,以大理河流域实测降水资料为依据,采用"系列化处理"方法进行了降水资料的插补展延.经综合比较,其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可供今后在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深入研究中对降水资料进行插补展延时参考.
  • 胡晓寒;秦大庸
    人民黄河. 2006, 1(12):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双重危机,而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却严重不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对流域内8大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效果的分析显示,加大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根据黄河流域特点,提出实现污水资源化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投融资体系、确定合理的水价、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措施.
  • 张建军;张世坤;徐晓琳;刘海涛;李翠玉
    人民黄河. 2006, 1(1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考虑各方条件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纳污能力计算单元的划分、设计流量和水质目标的确定,以及河道纳污、取水条件的概化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使黄河流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符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与黄河水资源和水污染特点相一致,为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杨素珍;赵贵章
    人民黄河. 2006, 1(12):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能够模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与GIS的集成系统,将有助于对地下水流模拟模型的推广应用和决策分析.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其可视化表达能力,研究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过程中的模型建立、计算区域的确定和网格生成、计算参数赋值、模型的识别和验证、模型模拟预测的可视化表达方法.
  • 胡彩虹;吴泽宁;窦明;王爱琴
    人民黄河. 2006, 1(12):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洪水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将洪水资源化对缓解水资源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河中游洪水特性的基础上,采用P-Ⅲ型曲线法对黄河中游发生洪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库可以充分利用汛期洪水特点分期运用,小浪底水库以9月10日作为汛期分期点、故县和陆浑水库以8月20日作为汛期分期点,既能防御洪水又能起到汛末蓄水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兴利效益.
  • 李群;王丽伟;刁立芳;樊引琴
    人民黄河. 2006, 1(12):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渭河下游华县、吊桥断面1998~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对渭河下游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利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主要有机污染物年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水体中有机污染严重,水质呈恶化趋势.针对当前渭河下游有机污染严重的形势,提出相应的建议: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 李荣;孙卫国;阮祥;张霞;赵海青;崔智慧;王云璋
    人民黄河. 2006, 1(1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近55年水文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湟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并依据降水、气温、蒸发等主要影响因子与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湟水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暖干化趋势加剧,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湟水径流量的影响幅度不断增大,在80年代、90年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量的比例分别约为2∶8与3∶7,而2000~2004年影响量的比例已接近5∶5.
  • 胡军华;唐德善
    人民黄河. 2006, 1(12):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概况和适时水权管理实施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时水权的概念.对塔里木河源流、干流实施适时水权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认为塔里木河流域适时水权管理的意义是:保证下游下泄的水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化解水事矛盾、减少水事纠纷,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权管理积累经验.
  • 丁秀英;李红旗;王娟
    人民黄河. 2006, 1(12):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柳园口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渠道输水利用率很低、工程不配套、灌溉用水不合理、水资源紧缺、管理机构不健全等.从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工程规划布置及建筑物布置、田间工程等三方面提出了柳园口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设计途径.在灌区管理上,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 刘从柱;费良军;赵新宇;刘健雄
    人民黄河. 2006, 1(12):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引水量具有波动性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正弦函数对初次预测后的结果进行残差修正的灰色预测模型,将预测等级由原来的二级提升到最高的一级.从利用此模型预测出的灌区引水量后10年的值,可以看出引水量具有在波动中增加的趋势.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对策.
  • 詹子胜;陈伟伟;韦灵群
    人民黄河. 2006, 1(12):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必要性,提出系统数据库的建库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可扩充性,数据内容全面、数据结构合理,资料准确性和惟一性等.按照专业、主题、动静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层次分类,设置了13个基本库.对系统中的数据库开发平台、集成开发环境、应用平台、系统菜单和系统功能进行了设计.
  • 张琳玲;王盛萍;王建军;张天佑
    人民黄河. 2006, 1(1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治理阶段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结论认为:该流域土壤侵蚀以重力侵蚀为主, 输沙量占全年的68%,坡面细沟侵蚀所产生的输沙量占30%;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十分明显;在丘陵沟壑区,尤其是在陡坡荒地上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在沟道修建淤地坝工程,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 曹金亮;张佳
    人民黄河. 2006, 1(1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土侵蚀地质环境条件及侵蚀类型调查研究,分析了黄河中游岩土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易侵蚀岩土特征、地貌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及侵蚀动力特征,将黄河中游岩土侵蚀分为风蚀沙丘草滩型、风蚀水蚀盖沙黄土梁峁沟壑型、重力侵蚀水蚀风蚀片沙石质丘陵型、水蚀重力侵蚀黄土地貌型、重力侵蚀基岩山地型、河谷川道型、人力侵蚀矿业开采型等7种类型.
  • 傅伯仁
    人民黄河. 2006, 1(1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研究工作,但至今依然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人工植被建设质量差、效率低,退耕还林(草)工程存在隐忧,土地制度安排中的"公地悲剧",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等.为此,就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率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草)工程相关政策,创新土地(耕地+荒地)制度,尽快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创新投资方式、降低治理成本.
  • 丁小平;牛福钰
    人民黄河. 2006, 1(12):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草土围堰具有施工方便、断面小、用土量少、易拆除、对环境破坏小等特点,能适应不同地基基础和沉陷变形,又有一定的抗冲、防渗性.其断面小于土石围堰,因此在河道覆盖层较深、断面狭窄的河道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纵向围堰选型中是土石围堰的一种良好的补充和替代堰型.
  • 王仲梅;汪自力;张晓华
    人民黄河. 2006, 1(12):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测算方法,在具体的测算过程中,按照明确测算对象展开调研工作,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定性,确定公益性分摊比例,从而确定公益性部分的管养经费.认为测算时要注意调研表格设计的合理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正确理解和使用定岗标准、定额标准.
  • 黄维华;陈敏
    人民黄河. 2006, 1(12): 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承包商都有较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在投标时通过风险评估找出索赔的风险因素,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提高可能索赔项目的报价;出现索赔事件时,确定合适的索赔目标,及时把握索赔时机,善于收集索赔证据,采取合理的索赔谈判策略,确保索赔成功.国际水电工程承包的实践经验表明:合同管理的水平越高,索赔的成功率越高,赢利的能力越强;有效地进行索赔能够促进承包商合同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 葛勇;周益民;梁会圃
    人民黄河. 2006, 1(12):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大坝坝基砂砾石层渗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选用综合反映级配特征、孔隙大小和颗粒形状的平均孔隙直径d0,研究它与渗透系数K10和临界坡降Jkp之间的关系,判别砂卵石层渗透变形类型,确定砂卵石层允许水力比降为0.1~0.2.
  • 陈若缇;李靖
    人民黄河. 2006, 1(12):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冯家山水库为例,对水坝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及环境价值核算的理论、方法进行了阐述.在实地查勘的基础上,运用有无对比法对冯家山水库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冯家山水库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方面.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淹没良田、林草植被,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弃泄水量逐年减少,下游河道径流减小,且年内分布趋于均匀化;下游河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 符新阁;黄志全;路新景;李金都
    人民黄河. 2006, 1(12):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的回顾,运用辩证的观点,初步分析了西线工程区工程地质的辩证特征:①地层简单,构造复杂;②总体构造复杂,局部相对简单;③总体活动强烈,局部相对稳定;④岩体类型多样,岩石强度差异性大;⑤岩性单一,岩石厚度巨大;⑥总体植被良好,外动力现象发育;⑦块石料丰富,土料、砾石料缺乏;⑧复杂的地质构造客观上不可回避,主观上可利用.认为在相对不利的总体地质特征背景下,可以寻找出有利的建设场地,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 邢振贤;王静
    人民黄河. 2006, 1(12):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沉浆面积是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通过试验分析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和骨料品种对混凝土技术性质的影响,提出用卵石作粗骨料,水灰比取0.4进行配合比设计,可使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获得较好的技术性质.
  • 田林钢;孙淑侠;孙明权;苗秋玲
    人民黄河. 2006, 1(12): 7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专家调查法和风险资料分析法等,列出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见风险,借鉴水利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理念,提出理念-全面风险管理,从整体上系统地降低水利工程的风险,并借鉴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从具体环节上防范风险.
  • 李风玲;文辉;黄寿生
    人民黄河. 2006, 1(12):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拟合的方法得到了窄深式U形渠道无量纲正常水深的近似计算公式,此公式具有形式简单、精确度高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 于利均
    人民黄河. 2006, 1(12):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常见的土石坝防渗墙的布置方式,采用应力分析法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指出:防渗墙成槽施工过程中,进入槽段两侧的渗流水引起孔隙水压力上升是造成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布置在坝顶的混凝土防渗墙在施工期容易产生纵向裂缝;出现纵向裂缝或发现泥浆液面急剧下降现象时,在槽孔内回填干土或水泥干土混合物,能有效防止裂缝的延伸和加宽.
  • 王倩;迟世春
    人民黄河. 2006, 1(12): 79-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强度折减技术计算糯扎渡心墙堆石坝的安全系数,为强度折减技术进一步应用到高坝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析当前采用的各种土坡稳定破坏标准的优缺点,并提出用综合位移的数值与角度来判断坝坡是否破坏,以糯扎渡工程为例进一步说明此种判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徐飞;徐伟
    人民黄河. 2006, 1(12):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轮发电机组动平衡试验原理,并通过万家寨水轮发电机组动平衡试验实例,说明机组因动不平衡而引起的振动、摆度超标是导致其运行工况恶化的重要原因.实践表明,动平衡试验是提高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机组振动、摆度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