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王亚华
    人民黄河. 2005, 1(4):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0~2004年,在黄河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确保了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这是新时期治黄工作的重大成果,是由传统治黄走向现代治黄的又一座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黄河的防断流实践是成功的制度变迁:通过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强化了区域用水的总量控制,改变了沿黄各省区用水的激励结构,推动了流域水权分配秩序的建立.制度建设是黄河防断流成功的关键,黄河防断流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权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代表了中国水管理改革的方向.但是,黄河目前的不断流依然是脆弱的,防断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黄河要赢得可靠的不断流,流域分水制度仍然需要大的变迁.
  • 郝伏勤;高传德;黄锦辉;张建军;王新功
    人民黄河. 2005, 1(4):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属于高含沙河流,自小浪底以下河道大部分为宽浅游荡型河道,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河道湿地.研究认为:黄河下游河道湿地是黄河小浪底以下河道行洪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应考虑下游滩区的现状,并应与下游综合治理相结合;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对湿地的破坏较大;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的修建既影响防洪又不利于河道湿地发育;黄河下游河道湿地的存在有利于沿黄两岸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黄河下游河道湿地的研究方向为:①河道典型湿地价值评估研究;②黄河下游河道湿地规模与黄河径流补给的响应关系研究;③黄河自然洪水对下游河道湿地的影响效应研究;④黄河调水调沙对河道湿地的影响效应研究等.
  • 张先起;梁川;刘慧卿
    人民黄河. 2005, 1(4):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工程实例,将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工程项目评标,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工程项目评标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方便,通俗易懂,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为选择项目中标单位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避免了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从而使工程项目评标更为公平、公正和合理.同时,此模型还可应用于水质评价、空气质量评价及城市环境评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许继刚;郑宝旺;李永鑫;李国庆
    人民黄河. 2005, 1(4):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输沙管道高含沙水流沿程和局部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确定方法,提出了管道综合泥沙因子和综合阻力系数的相关关系,同时指出细颗粒组成对高含沙水流的阻力特性有很大影响.分析表明: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悬沙级配的粒径分布范围变宽,细颗粒在悬沙中所占比重减小,当细颗粒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水流可以挟带大量的粗颗粒泥沙;在输送高含沙水流时,应确定其最优细颗粒含量,以降低水流阻力,提高输沙效率.
  • 王金花;张荣刚;康玲玲;王云璋
    人民黄河. 2005, 1(4):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洮河、渭河接壤区1951~2000年各月降水量、林家村和红旗站1956~2000年径流量资料,以及同期平流层位势高度场和温度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对该区旱涝进行等级划分,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洮渭接壤区旱涝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洮渭接壤区的多雨年存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②平流层中层在隆冬期间是否发生强爆发性增温,对于洮渭接壤区洪涝和水量偏丰与否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 张平
    人民黄河. 2005, 1(4):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外水权交易制度的研究,发现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水资源管理私有化、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中介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水环境保护.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必将对我国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明晰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根本、水权制度将促进用水者节约用水、借助水价调节水资源配置、推动水市场交易机制的建立及变革水资源管理体制等.
  • 窦明;左其亭;赵有梅
    人民黄河. 2005, 1(4):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淄博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地下水超采严重、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使得淄博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对此,淄博市转变观念,以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生产条件为出发点,以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工作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水务一体化管理、计划用水、定额用水、建设供引水工程、制定合理的水价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全市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 周华;杜历;周伟国;张治华
    人民黄河. 2005, 1(4):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宁夏河套灌区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和加快实施节水农业工程的需要,立足于灌区现状,进行了不同地区节水灌溉综合效应指标的分析与研究.考虑到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采用的节水农业模式与规模的不同,根据有关规划、规范、标准和专家打分方法等,建立了五级评价标准;按节水效应、经济效应、资源环境效应、社会效应等4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级标准,建立了河套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另外,还分析了各评价指标的内涵,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评价了划分出的5种节水农业区实际节水的综合效应,指出了各类型区节水农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 买合木提·巴拉提;丛振涛;吾买尔江·吾布力;库尔班·吾斯曼;木塔里甫·托乎提
    人民黄河. 2005, 1(4):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0年5月至2003年7月,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5次应急输水,大西海子水库累计输水量达13.79亿m3.开展应急输水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与大气水的四水转化研究,可以为评价输水的水文效应、生态效应及选择适当的输水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输水过程中有关水文要素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土壤水的变化,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四水"转化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河道输水的进行,河道两侧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在已经完成的输水过程中,大约有50%的水量用于补给地下水与土壤水,其余的50%消耗于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与土面蒸发;在大西海子年下泄水量3.5亿m3的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将逐步稳定在埋深5~6 m,恢复与维持的植被面积也将趋于稳定.
  • 付明胜;金孝华;高银富
    人民黄河. 2005, 1(4):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多年坝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近年来对陕、晋、蒙、甘、宁、青、豫7省(区)坝系形成过程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即1个坝系内的若干个坝系单元中,若有1个坝系单元内的骨干坝防洪标准低于设计(校核)洪水标准,则认为这个坝系就不安全.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以整体坝系中防洪能力最弱的坝系单元为基准,以防止产生垮坝流量为原则,以保证坝系安全运行为目标,为坝系的调整及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还介绍了坝系单元现状防洪能力的具体计算方法等.
  • 曹全意;高小平;马春林
    人民黄河. 2005, 1(4):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耒昔河示范区7座骨干坝建设的实践效果分析,认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建设骨干坝是完全可行的,但有其特殊的条件和要求,即坝址应选择在坝内平坦开阔、沟道纵坡较缓的地段;适宜建设有一定坝控面积和库容,并且具有与中、小型淤地坝形成沟道防治体系的单个骨干坝.建议制定适合该区特点的骨干坝工程技术规范,其主要技术指标控制面积以2~4 km2为宜,库容以30万~50万m3为宜.
  • 王瑞彩;阮怀宁
    人民黄河. 2005, 1(4):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已有岩体结构分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osiwal截取法的岩石结构分形维数分析方法,即用分形维数的大小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复杂程度,并运用这种方法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区域层状裂隙岩体进行了分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利枢纽导流洞区域层状裂隙岩体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岩体结构是受层理控制的,而节理裂隙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处于同类构造或沉积区的岩体,分形维数与岩体强度相关;岩体的分形维数是与岩石强度、构造历史和岩性学特征有关的一个参量.
  • 张俊霞;李莉;马卫东;刘洒丽
    人民黄河. 2005, 1(4):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阳蒲山电厂灰坝位于卧龙区紫山母猪岭山谷内,初期坝坝体为黏土均质坝,1998年10月投入使用.目前灰面标高达214.5 m,电厂计划于近期进行一期子坝加高.运行期间,在灰场东、西排渗体处产生粉煤灰大量泄漏,导致粉煤灰灰面坍陷等问题.为了确保灰坝加高后初期坝的安全运行,针对初期坝现有排渗系统,利用三维有限元稳定渗流计算模型,对渗控系统的排渗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灰场渗控系统中只有东侧排渗系统工作正常,西侧排渗系统已被淤堵;若加高子坝,则需要增设新的排渗系统.
  • 杨建设
    人民黄河. 2005, 1(4):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务院1991年颁行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使得移民工作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局面得到了改变.但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仅仅强调移民和移民安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重视征地移民更高层次的需求--心理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使征地移民非自愿地失去房屋、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源,并且在思想上、心理上都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成了当地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关注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影响的这部分特定人群的特殊心理,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原理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研究,是"以人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避免这部分人造成当地社会不安定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 杨建设;唐贵忠;姚松龄;张浩
    人民黄河. 2005, 1(4):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在搬迁安置中必然发生剧烈的心理活动.过去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走了不少弯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移民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提出了新的征地移民搬迁安置思路、管理模式和安置目标.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移民心理活动,关注移民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搬迁安置策略,是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减少移民工作阻力、不断深化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保证.
  • 左萍;王建中
    人民黄河. 2005, 1(4):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征地移民搬迁安置政策合理与否,关键是看移民对其接受与认同程度.在黄河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点中,选择6个安置点对移民的认同及顾虑心理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小浪底工程征地移民在搬迁安置过程中,对国家的移民政策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程度,但是,移民认识的局限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又表现出较强的顾虑心理.要消除移民的顾虑心理,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生活安置和生产安置,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能尽快达到或超过搬迁前的水平.
  • 冯建敏;冉云霞
    人民黄河. 2005, 1(4):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上讲人的心理需要具有多层次性,但是从调查中发现:小浪底工程征地移民的心理需要目前主要还集中在土地和资金上.土地的短缺及资金的匮乏,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移民对安置区的心理评价和心理归因,因此,如何确保农业安置移民在安置区"有地可耕"以及非农安置移民收入不低于搬迁前并逐步提高,引导移民树立积极的心理归因,是营造稳定的安置区社会秩序的关键.
  • 唐毅红;宋烨;李友泉
    人民黄河. 2005, 1(4):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移民心理进行的调查表明,移民经过搬迁前后对比,特别是与期望相比,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活动,并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特征;部分移民由于生产、生活水平下降,因此对未来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从生产、生活上关心移民,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安置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 唐贵忠;左萍;赵焕娥
    人民黄河. 2005, 1(4):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征地移民的恋旧与补偿心理是因搬迁事件而引发的.调查资料显示,小浪底工程不同安置点移民的恋旧与补偿心理表现程度有别,清河村的事实证明,恋旧与补偿心理是可调适的,关键是安置后经济的发展是否达到了移民的心理预期.研究移民的恋旧与补偿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宣传引导以及客观公正补偿、加大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对于移民尽快对新区产生归属感,积极建设新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 陈乐;常全利;郭盛强
    人民黄河. 2005, 1(4):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征地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变化不同于一般人群,也不同于自愿性移民.影响征地移民的因素是多样的,利用小浪底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影响移民心理状况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小浪底工程征地移民心理最主要的是"经济满意度"与"政策满意度".针对移民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①发展多种生产、经营,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②重视基层干部的素质培养;③建立有效的移民心理辅助与疏导机制等.
  • 唐毅红;王鲜苹;李建设
    人民黄河. 2005, 1(4):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搬迁后所产生的"移民心理特征",对自身的生存和持续性发展产生了影响,如何关注移民心理特征、研究移民的持续性发展,是国家和移民管理部门今后一个长期的重点工作内容.根据对黄河小浪底工程部分移民心理状况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移民心理状态和特征,结合移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揭示了移民心理特征对持续性发展的影响,提出移民安置后持续发展的对策是:①帮助移民掌握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②移民安置应逐步向小城镇方向发展等.
  • 周恒;李利;潘明强
    人民黄河. 2005, 1(4):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属于非自愿性移民,通过对小浪底工程移民的调查研究发现:征地移民因环境变迁会表现出拒变、迁就和因应、退避等心理反映,从而影响到其移民后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关注移民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②重视群体的力量带动移民发展生产;③关注舆论对移民行为的影响,占领移民舆论宣传阵地.为了保证移民经济的发展及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关注移民问题,尤其是要关注移民中的弱势群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其消除心理顾虑.
  • 唐贵忠;周恒;云露
    人民黄河. 2005, 1(4):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工程征地移民心理满意度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住房、人际关系(尤其是干群关系)、移民政策的落实等是与移民实际生活最密切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在征地移民住房建造方面,地方政府及移民主管部门在资金宏观控制、专款专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插手,应提供规划或参考性意见让移民自己承办;②移民管理机构除了应加强对安置区本地居民及移民的思想教育外,还应尽量创造条件使移民与本地居民在共同致富中建立互助协调关系,移民村村干部选举应严格遵循民主选举的原则;③移民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移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民主,移民政策的宣传应实事求是,增加透明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还应建立动态的移民政策执行状况监督机制,以切实保障移民政策的落实.
  • 张科生;魏勇;李国立
    人民黄河. 2005, 1(4):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工程移民心理进行的分析表明,不同安置形式的移民在心理满意度方面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移民安置必须从战略意义上来考虑,使移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发性移民是照顾移民心理需求的最佳移民形式,它使一些地区的移民在经济收入和社会观念方面产生了跨越性的进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式一般包括农业安置、非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具体采用何种安置方式,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条件择优确定.
  • 陈乐;段薇;李建设
    人民黄河. 2005, 1(4):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心理健康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标准和移民的心理特征,指出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应包括:①心智正常;②正视现实;③能够控制情绪;④能够自我认识;⑤善于与人相处;⑥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 唐贵忠;杨建设
    人民黄河. 2005, 1(4):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小浪底工程征地移民搬迁安置状况的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发现:征地移民因身份特殊而凸显出复杂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环境的变迁、安置后的资源保障(土地、就业岗位、资金等)、经济发展水平、人际关系等是影响移民心理的主要因素.对移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①移民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市场原则和人性化原则;②移民政策的宣传必须求真务实;③移民政策的执行应切实到位;④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及心理支持系统;⑤后期扶持、开发性移民不能仅停留于口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