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05, 1(6):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人民黄河. 2005, 1(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钱乐祥;王万同;李爽
    人民黄河. 2005, 1(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地上悬河"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关于黄河"地上悬河"问题的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地质学、地理学、水利学、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从运动稳定性和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科学原理出发,分析了黄河"地上悬河"成因、决口和断流演化等机制与规律,并且形成了模式化认识.根据近50年来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论文,从"地上悬河"的成因、"地上悬河"的稳定性、"地上悬河"引发的灾害以及"地上悬河"的治理等4个方面,对"地上悬河"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文献评述.另外,为了能系统地反映关于"地上悬河"问题的研究,还对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
  • 杨玉珍
    人民黄河. 2005, 1(6):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给河口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制约,许多专家提出过建设黄河口水利枢纽或生态枢纽的建议,据此完全可以合成一个生态水利枢纽综合工程方案:在原刁口河流路和现清水沟流路的分汊点西河口,通过合理的闸、坝、涵、库设计,建设生态水利枢纽的中枢工程;以清水沟流路和刁口河流路作为该枢纽的主动脉,配套建设黄河最下游的输水渠系;在枢纽终端的北、东两片咸淡水交汇海域建设生物多样性繁育区,从而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形成维系海、河、陆生态平衡,促进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治河工程.
  • 张少文;张学成;王玲;丁晶;王文圣
    人民黄河. 2005, 1(6):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Markov过程分析方法,对黄河陕县528年(1470~1997年)的天然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年径流在长期的丰枯状态转移中,平水年和偏枯水年的自转移概率均较大,并且无论年径流处于何种初始状态,向偏枯水年转移的概率均大于向偏丰水年转移的概率;②黄河年径流在长期的丰枯状态转移中,出现平水年的状态占优势,而出现丰水年和枯水年的再现时间均较长,并且出现偏枯水年的概率大于出现偏丰水年的概率;③在黄河年径流长期丰枯变化的各态互转移过程中,存在以平水年为状态转移中心的邻态互转移模式,它的存在影响着年径流各态互转移的特性.
  • 胡立堂;陈崇希;钱云平
    人民黄河. 2005, 1(6):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建立地下水流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时往往忽视井孔描述和井流特征分析等问题,以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流建模为例,重点剖析了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MODFLOW软件在模拟混合抽水井时的不妥之处,并采用符合地下水流机理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来解决混合抽水井和观测孔的模拟问题;采用分别对"点泉"、"面泉"进行描述的方法来解决泉流量的模拟问题;提出了"滞后入渗补给权系数"及各时段入渗补给量的确定方法来解决河流、渠系、降雨滞后补给潜水的描述问题.同时,建立了包含达西流-非达西流的地下水三维不稳定流数学模型.
  • 梁述杰
    人民黄河. 2005, 1(6):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汾河流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汾河流域洪水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峰型变化、易发地区分布、洪水流速等洪水水文特性,并对历史洪水进行了有关调查.认为:①汾河洪水的发生时间在5~9月,而频次最多的时段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②汾河洪水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00小时以内,以单峰形态居多,洪水多发生在中游的支流上,流速随发生位置的不同而不同;③历史上汾河流域曾经发生过较大洪水;④建议防汛、水文、水资源、工程和河道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对洪水的研究工作,处理好发展经济与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 陈志祥;王光谦;孙金辉;何宇;张学仁
    人民黄河. 2005, 1(6):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设计从水量调度工作流程入手,将来水、需水、配水和方案编制等功能进行了有机集成.2003~2004调度年进行的实际应用表明:水量调度系统各种方案从编制到输出均采用流程式,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实现了多机、多用户操作,大大节省了调度工作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系统还可以根据综合治理的进展情况修改调度参数,调度方式非常灵活,实用性强.
  • 赵新生;孙发亮;李建成;卜全喜
    人民黄河. 2005, 1(6):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翻斗式雨量计雨量观测误差进行的分析表明,翻斗式雨量计除了存在计量误差和雨日观测误差外,还有通信传输设备时钟不准导致的记录时间误差以及信号接收误差.设计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降水采集仪器时,应对组网的功能、建设目标和查勘资料进行综合考虑,对比论证;要注意降水观测环境条件的连续性和降水记录的可比性,同时紧密结合生产,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仪器设备的选型.国家重点报汛站和由于特殊需要而设立的实验观测站,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在遥测系统的运行使用中,应从信息采集和信息传输两个环节入手,有效控制和消除误差,以提高测报精度.
  • 王白陆
    人民黄河. 2005, 1(6):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SCS产流模型对于降雨初损的计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明显偏差这一问题,通过加入相关变量及比例放大系数,从模型优化和线性相关优化两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产流模型的计算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 何姗;夏军
    人民黄河. 2005, 1(6):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无定河水系的岔巴沟流域的气候、植被以及下垫面条件等,重点探讨了流域产汇流模拟问题.在流域产流机制方面,采用的是超渗产流模式,在每一网格单元上建立数字产流模型;在流域汇流方面,由DEM(数字高程模型)所提取的水流路径和水流路径坡度等信息确定汇流参数,采用等流时线法考虑汇流的滞后效应,应用线性水库法考虑汇流的坦化过程;最后,将数字产流模型和数字汇流模型有机结合,建立了数字水文模型,使用该数字水文模型对岔巴沟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谢水生;张钧锋
    人民黄河. 2005, 1(6):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2年冬季开始、2003年6月结束的渭河下游第三次劈裂灌浆试验表明:①进行劈裂灌浆后,堤内形成了连续、竖直的浆体防渗帷幕;②浆液充满了堤身的洞穴等,提高了堤身整体质量;③堤基被劈开并形成浆脉墙,与堤身浆脉连成了整体.通过试验,对施工中的孔距、孔深,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值.
  • 李勋贵;黄强;彭少明;畅建霞;刘涵
    人民黄河. 2005, 1(6):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风险分析研究中的问题,应用泛系观控理论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的风险(R)及比较收益(GBC),从信息熵的角度以约束信息量(BI)对调控手段的风险进行了定性的描述,以"单收度(Org)"的概念定量分析了不同的权重配置对某一方案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用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风险分析时有较好的效果,为水文水资源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定性及定量描述方法.
  • 陈庆秋
    人民黄河. 2005, 1(6):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来配置水资源是当前我国水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着眼我国当前的水政策改革,对水资源管理市场经济机制作了几点理论探讨:首先,立足市场经济机制的理论实质,探讨了水资源管理市场经济机制的理论内涵;其次,着眼资源稀缺性和价值规律,讨论了水资源管理市场经济机制的理论基石;最后,基于水资源管理市场经济机制的功能构成,剖析了水资源管理市场经济机制的基本组成.
  • 万星;丁晶;张少文;廖杰
    人民黄河. 2005, 1(6):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环境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水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用回归分析方法或某种特定的分布函数难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水环境事故发生的规律,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克服了回归分析和随机过程理论的不足.对一个发展变化的流域系统,关联度分析就是根据灰色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水环境影响因素间的关联程度,从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某流域观测数据的分析,表明采用灰色理论方法对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 陈洁;许长新
    人民黄河. 2005, 1(6):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评价方法有欧氏贴近度模糊物元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法等.依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选取人均占有水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灌溉率、地表水控制率、重复利用率、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客水利用率、供水模数、水利工程投资占水资源开发总投资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和方法,对西安市各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研究、排序和级别划分,结果表明:除西安市区和临潼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外,西安市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之间,经济类型为耗水型,水资源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
  • 嵇晓燕;崔广柏
    人民黄河. 2005, 1(6):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水资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及社会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经济系统影响着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决定着水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社会系统决定着水资源的权限关系、影响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最优利用,必须在强调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同时,树立水资源协调管理的思想.以水资源系统本体与系统环境、水资源平级子系统、水资源分级子系统为递阶层次,构建了水资源的协调管理模式,对水资源管理机构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水资源管理的协调性包括涉水部门与非涉水部门之间、各流域机构之间、流域机构与行政区域管理部门之间、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同涉水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 李桂荣;王现国;郭有琴;庞振山
    人民黄河. 2005, 1(6):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郑州市自1971年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以来,开采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量减少,地面产生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由于中深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且补给速度缓慢,郑州市中深层地下水补给量中80.56%源自浅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2004年城区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面积已达172.55 km2.供水水源井布局严重不合理,加剧了集中开采区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年降幅为0.53~7.21 m.提出郑州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是:①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依法管水;②制定区域性水资源规划;③尽快限制和适当压缩市区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供水水源的监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⑤调整开采地段;⑥实行计划用水、配置用水和超额加价用水制度;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体系;⑧实行分质供水;⑨加快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进度,寻找新的后备水源,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程度.
  • 姚傑宝;王道席;柴成果
    人民黄河. 2005, 1(6):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水浪费和水污染主要缘于水权缺位.为了解决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用水浪费与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用水目的为标准对各类用水的级别进行了划分,对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优先位序进行了界定;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必须相容的原理,初步研究了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规则.研究分析认为,根据以用水目的为标准确定的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为"确保用水、基本情景用水、高情景用水",初步确定的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规则为: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相同,但用水目的不同时,适用以用水目的为标准确定优先位序;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和用水目的均相同时,适用时间优先或地域优先等非正式约束优于无习惯用水权的用水户;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与用水目的均相同,并且均适用时间优先、地域优先等非正式约束时,那么适用先占用原则优于地域优先原则;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用水目的、适用的非正式约束均相同时,可适用特殊规则.
  • 周鸿文;金双彦;高亚军;宋瑞鹏
    人民黄河. 2005, 1(6):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具有通用性和实效性的水土保持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计算模型,是准确评价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的基础.依据以往对大量小区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来映射影响蓄水拦沙指标的各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建立了以区域降雨-径流-泥沙子模型和林草盖度子模型等为基础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模型,并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蓄水保土效益评价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①神经网络模型能以较高的精度映射不同区域降雨产流产沙、水土保持措施质量与蓄水拦沙量间的复杂关系;②神经网络模型突破并消除了对降雨、植被盖度等因子进行人为分组的局限及其对计算精度产生的影响;③随着监测数据的增加,模型将不断得到泛化.
  • 吴忠东;王全九;苏莹
    人民黄河. 2005, 1(6):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咸水作为缓解农田灌溉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水源之一,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了寻求合理的微咸水农田灌溉方法,对以色列、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我国部分省区微咸水灌溉实践的技术及利用途径进行了介绍,就微咸水水质、适宜灌溉土质和作物管理、田间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另外,研究了盐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的影响以及微咸水对盐碱地的改良,指出我国咸水与微咸水面积分布广、数量大、开发程度低,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及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下,开发利用微咸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微咸水的灌溉适用于轻质或中等质地土壤,重质地土壤利用咸水灌溉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等.
  • 徐建军
    人民黄河. 2005, 1(6):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中,使用了6台TBM设备(全断面双护盾岩石掘进机),完成了123.79 km隧洞的掘进任务.TBM在隧洞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操作控制、混凝土预制管片安装和豆砾石回填灌浆是影响隧洞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联接段7号隧洞TBM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检验,表明做好上述4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而且施工质量也有保证.
  • 穆范椭;赵玉红
    人民黄河. 2005, 1(6):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进行界定,可促进水利工程实现安全良性运行.通常采用的按照工程设计功能结构对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资产进行界定的方法,在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中,碰到了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界定的主要目的,提出采用市场化法界定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即:尽管大多数水利综合类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无法具备良性运行的条件,但其中一部分具备这个条件;市场条件下能良性运行的那部分资产可界定为水利工程经营性资产,水利工程总资产同其差额部分可界定为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采用市场化法界定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应把握好投资回报率和时间间隔问题.
  • 缑元有;李永乐;肖自龙;刘翠然
    人民黄河. 2005, 1(6):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沥青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应用中,急需搞清楚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尤其是应力-应变关系.对沥青含量为8.5%、10.5%、12.5%的3种沥青混凝土材料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周围压力条件下的三轴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受温度、沥青含量、围压、骨架粒径大小等因素的控制,其抗剪强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周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沥青混凝土具有弹塑性变形的特征,其应力-应变曲线基本符合双曲线模型(Duncan-Chang);利用改进的双曲线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的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
  • 张雷顺;申鲁;张剑
    人民黄河. 2005, 1(6):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南省罗山县石山口水库泄洪闸拱形胸墙裂缝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施工不当,使得圆弧拱胸墙的形状不规则,在水压力作用下,拱中产生了较大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造成胸墙的开裂及渗漏.并进一步分析圆弧形拱,通过改变拱轴线上点的位置来改变拱的形状,计算拱中的弯矩以及最大拉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圆弧拱轴线上的点发生微小偏移,尽管对拱的形状影响不大,但对拱的受力却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