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钱正英
    人民黄河. 2004, 1(4):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治标性问题,即如何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滩区,提出了三点建议,指出黄河下游治理不要停留在概念上,要通过各个方面开展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取得共识,尽快地开展滩区治理工作;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治本性问题,即如何改善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指出需要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量,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
  • 廖义伟
    人民黄河. 2004, 1(4):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治理存在的问题、需求和主要治理目标,提出黄河下游近期的治理对策为:①宽堤固河、高滩深槽;②水沙联调、二级分化;③主动减灾、积极避水、政策调整;④保城(工)稳农、维持基流;⑤水沙资源化、多目标利用;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创造科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环境.同时,针对黄河下游治理与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蓄滞洪区问题、黄河下游防汛的设防标准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潘家铮
    人民黄河. 2004, 1(4):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的治理问题非常复杂,随着黄河下游来水量、洪水量及泥沙量的变化,治理策略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小浪底水库对中常洪水的调控运用应满足下列条件:①能防御标准洪水;②为下游减淤尽量延长拦沙期;③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平滩流量.黄河下游生产堤现阶段应以调整改造为基础,配合其他措施达到稳定下游河势、提高平滩流量、改造滩地生产布局等目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应考虑黄河生态用水量,并能起到解决好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的作用.
  • 陈效国
    人民黄河. 2004, 1(4):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以治理的河流.在对其进行的治理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为:①黄河下游来水来沙趋势仍将呈现出丰枯交替的演变规律,在无大的外流域调水补充的条件下,黄河下游实测流量减少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但也不会减少很多.②确保下游防洪安全仍是治黄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把两岸大堤按标准化堤防标准尽快建设好.③必须坚持小浪底水库防洪减淤运用这一原则,要针对洪水的不同来源,洪峰、洪量、含沙量的大小,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水位等多种因素,制定具体的调度运用方案.④要创造条件,尽量利用自然的力量淤滩,并辅以人工的措施来治理滩区;要把滩区的治理作为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投资计划,逐步加快实施.⑤针对不同滩区的特点,生产堤废留的决策一定要慎重.
  • 刘晓燕
    人民黄河. 2004, 1(4):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人类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黄河洪水的不当控制,使黄河在满足人类获取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主要反映在下游河槽萎缩、水质恶化、河道和河口生态环境退化等.要改善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需要对黄河健康生命之科学内涵、改善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所需要的水沙条件、保障目标水沙条件的调控技术和边界条件、未来黄河流域水沙形势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
  • 翟家瑞;陈银太
    人民黄河. 2004, 1(4):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2003年河南兰考蔡集工程的抢险过程及用料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和建议:①落实责任制是做好防汛工作的保证;②必须加快二级悬河的治理步伐;③优化小浪底水库调度方式,发挥小浪底水库的长期防洪效益;④加大机动抢险队建设力度;⑤建设完善的防汛抢险道路体系;⑥适当配备水上应急抢险设备;⑦总结推广少抢险型的防洪工程;⑧制定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建设步伐;⑨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年的河势变化和发展;⑩制定切实可行的后勤保障预案.
  • 苗长运;郭西方;苏娅雯
    人民黄河. 2004, 1(4):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拟建的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堆积性游荡型河道上,桥梁建成后,势必使下游流态发生较大变化,对桥梁基础的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桥墩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防冲、防淤、防凌的考虑;在桥头设计中,应按照相应的设防标准和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在桥梁施工期间,应避免一些临时工程对防洪工程和通航船只安全造成威胁.
  • 王兆印;吴保生;李昌志
    人民黄河. 2004, 1(4):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潼关高程抬升引起的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的物理图形,提出了能够反映下游侵蚀基准面抬升影响的淤积平衡模型.通过对水文泥沙和河床冲淤资料的分析及平衡模型的分析计算,探讨了在河道淤积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河段的不同淤积趋向,以及渭河下游在维持潼关高程不变的条件下河道的淤积发展趋向.结论认为,在潼关高程大致保持不变,且来水来沙没有大幅度改变的条件下,目前渭河下游累积淤积量已经接近或正在趋于淤积平衡.但是,如果发生高含沙大洪水,滩地将会产生较大的淤积.
  • 王智进;宋海松;刘文
    人民黄河. 2004, 1(4):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振动式悬移质测沙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内振动管的不同振动周期代表被测水体的不同含沙量.室内外大量的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式悬移质测沙仪实现了对含沙量快速、准确、实时的在线监测和记录,且测量含沙量范围大,受泥沙粒径变化影响小,长期稳定性好;能够随测随报,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操作简便,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提供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智能接口,便于数据远程传输,为实现水文测量数字化打下了基础.
  • 张学峰;尚晓成;张军献
    人民黄河. 2004, 1(4):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主要依据,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在分析我国水功能区管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为:①科学划分功能区是管理的基础;②饮用水功能区是保护的重点;③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④入河排污口是管理的主要对象;⑤省界缓冲区管理是流域机构的重要职责;⑥水质监测是管理的重要手段;⑦建立联合治污机制是管理的保障.
  • 李祥龙;彭勃;封克俭;宋世霞
    人民黄河. 2004, 1(4):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功能区划是水利部门进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科学利用水环境承载能力等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纳入<中国水功能区划>中的黄河流域河流共有150条,湖泊水库4个.流域内共划分保护区110个,河长7 475.3 km;缓冲区46个,河长1 558.4 km;开发利用区129个,河长14 271.5 km,湖面20.7 km2;保留区48个,河长5 322.3 km.共划分二级区364个,区划总河长14 271.5 km,湖库面积20.7 km2.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在结合流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具有覆盖面广、开发利用程度高、突出水资源的保护重点及水质标准要求高等特点.
  • 黄锦辉;郝伏勤;高传德;王新功;张建军
    人民黄河. 2004, 1(4):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黄河健康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对黄河干流重点河段环境需水量的分析认为:①现状纳污水平下,黄河干流所需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②阶段目标控制水平下,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龙门以下河段难以得到保证;③要实现黄河"污染不超标"的目标,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司毅铭;李玉洪
    人民黄河. 2004, 1(4):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水污染的不断加剧,加大了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为应对黄河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确保供水安全,黄委迅速建立了应对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将快速反应机制应用于多起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中,在有序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李韶旭;张学峰;张永平
    人民黄河. 2004, 1(4):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花园口河段重点水源地是黄河重点保护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重污染项目建设回潮;②工业污染源违法排污严重;③工业结构不合理;④城市污水增长快而处理率过低.因此,应本着"治理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划定重点防治区域,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以及农业面污染源的防治,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的工程建设.
  • 曹金刚;杨松林
    人民黄河. 2004, 1(4):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沁河下游河势游荡多变,畸形河势时有发生,堤防险情频繁出现,仅2003年8~10月小董站590~900m3/s洪水就出现重大险情6次,依堤抢修16个单位工程.对沁河下游河道进行整治的迫切原因是:①沁河没有控导河势的工程,溜势大幅度上提下挫,畸形河势时有发生;②沁河涵闸引水和滩区农业生产需要稳定河势;③沁河下游桥梁的安全和河口村水库的修建需要河道整治.
  • 杨松林;蔡长治
    人民黄河. 2004, 1(4):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沁河在黄河下游防洪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沁河洪水不仅是黄河小花间洪水的主要来源,而且沁河决溢将会引发"黄沁并溢"的危险局面.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①尽快出台科学、全面、合理的沁河河道整治规划并组织实施;②对沁河的治理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多管齐下,标本兼治;③大力开展沁河治理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尤其是在黄河上经多年实践行之有效的、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 朱成群;曹金刚;花景胜
    人民黄河. 2004, 1(4):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沁河下游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时有发生,危及堤防安全.通过分析沁河下游河道历史河势、现状河势、大洪水河势、典型河势流路,提出消除畸形河势的工程措施是:在下游主河道一定位置安设低标准护岸,或局部不连续修做垛体;在堤防凹入部位与凸出段堤防平顺方向修做防护工程;将S形河势裁弯取直等.
  • 曹金刚
    人民黄河. 2004, 1(4):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沁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素有"小黄河"之称,河势游荡多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治理,特别是没有具体整治参数.在介绍沁河下游河道概况、水沙特性的基础上,对沁河下游河势相对稳定的石荆桥以下24 km河道治理数据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借鉴与沁河相近的漳河河道整治经验,提出沁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参数为:整治流量600m3/s;整治河宽200~300m;排洪宽度为两堤间现有宽度.
  • 张伟中;曹金刚;王玉晓
    人民黄河. 2004, 1(4):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气东输穿越沁河堤防1 136.5 m,在施工过程中沿穿越轴线地面出现多处冒浆、沁河河床内出现凹陷、左堤临河堤坡发生裂缝等重大险情.为了确保堤防安全,紧急采取了堤防加固措施,选定新堤淤背管道穿堤方案,共投资1 633.68万元.经分析,堤防出险的主要原因是:①堤内外形成了渗漏通道;②堤防质量差,隐患多.
  • 巩传忠;唐光凤;刘玲
    人民黄河. 2004, 1(4):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邢家渡大型引黄灌区位于济南市东北部,设计灌溉面积7.87万hm2,年引水量2.79亿m3.在实地调查勘测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节水改造的方案:①改集中沉沙为分散沉沙;②改自流灌溉为提水灌溉;③因地制宜地进行渠道衬砌;④用水协会管理水事.
  • 董海洲;陈建生
    人民黄河. 2004, 1(4):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天然示踪方法,对小浪底左坝肩库水的渗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库水通过F28断层深部的破碎带补给到渗透性较强的T3-1 1岩层;②4号排水洞26~28号孔附近160 m高程以上的灌浆帷幕(T4 1)存在的渗漏水是造成厂房渗漏的主要补给来源;③4号排水洞26~27号孔附近120 m高程以下的基岩(T3-1 1)也存在渗漏,该渗漏水从30号排水洞5~35号排水孔排出;④2号排水洞U28~34号顶孔存在来自库水的渗漏,渗漏高程在211.7 m以上,水量与库水位呈正相关关系,水温随季节变化明显,属于水库浅层的渗漏,与厂房周围30号和28号排水洞没有补给关系;⑤2号排水洞58~60号顶孔和底孔沿两条断层(F236、F238)存在集中渗漏,渗漏水通过断层呈带状渗漏,补给途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