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朱庆平
    人民黄河. 2004, 1(3):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进治黄现代化进程,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提出了加大治黄科技含量,着力建设"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的科学治黄新理念.通过"模型黄河"工程建设,可以直观地再现"原型黄河",从而利用实体模拟的方法对黄河的基本规律和治理方案加以研究,并可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使"模型黄河"工程建设作到科学、合理,遵循"立足黄委、多方参与、专家咨询"的原则,编制了<"模型黄河"工程规划>.该规划是在广泛、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新世纪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重大需求编制完成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我国第一部由流域机构制定并得到水利部批复的系统的实体模型建设规划."模型黄河"工程体系由实体模型系统、测控系统和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所组成;其中,模型系统是"模型黄河"工程体系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今后<"模型黄河"工程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建立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制度,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计量认证体系和模型试验标准化体系建设.
  • 人民黄河. 2004, 1(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时明立;高航
    人民黄河. 2004, 1(3):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工程规划>已被水利部正式批复,将进入逐步实施阶段.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将通过精心设计,加强组织管理,并以精神文化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观念,以工程的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相统一的原则,开展"模型黄河"工程建设,不仅使之成为一座功能强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而且还要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将以科学、开放的运行机制和积极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模型黄河"工程的高效、良性运行.
  • 杨希刚
    人民黄河. 2004, 1(3):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确定"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目标,科学制定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根据黄河治理开发的需要拟定建设的原则,是编制好<"模型黄河"工程规划>的重要保证.规划的近期目标是续建或建设小浪底水库全库区实体模型和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三门峡水库模型、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实体模型、土壤侵蚀土槽模型和黄河河口概化模型;到2010年,完善黄河实体模型试验体系(包括建成渭河下游、宁蒙河段、陶城铺至利津河段的河道模型,河口模型及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模型等),建成相应的现代化测控系统,实现"模型黄河"与"数字黄河"的紧密耦合,使有关的黄河重大治理方案可以在"模型黄河"和"数字黄河"集成的模拟环境下进行论证、比选和完善.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黄河治理开发的科技需求为根本,遵循"三条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采用先进的实体模拟理论和测控技术,通过"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构架治黄科技平台,提升治黄科技水平,实现治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是:①立足全河,统筹规划;②需求牵引,开放共享;③突出重点,分步实施;④成熟先行,研发并举;⑤先进实用,开放扩展;⑥合理布局,交互使用.
  • 人民黄河. 2004, 1(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姚文艺
    人民黄河. 2004, 1(3):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工程由各类实体模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等组成,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都是为各类实体模型服务的.根据"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确定的建设总体任务是:逐步建设功能齐全、模拟精度较高的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体系,同时建成现代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可起到"三条黄河"联动桥梁作用的自动化测控系统,以及扩展性强、布设合理的试验厅等相关基础设施.
  • 李希宁;刘月兰
    人民黄河. 2004, 1(3):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治理开发黄河离不开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模型黄河"工程可以系统地反映影响黄河变化的各种因素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甚至可以量化,能够直观反映各种不同治理方案的结果.建设"模型黄河" 工程,是解决治黄重大问题的要求、认识黄河基本规律的要求、黄河问题复杂性的研究要求、"三条黄河"联动的要求,也是现代治黄和科技治黄的必然选择.
  • 王国栋;马怀宝
    人民黄河. 2004, 1(3):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在实体模拟理论与技术、测控技术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具备较好的支撑条件.目前,黄委已有相当规模的试验基地,并已建成了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河道等大尺度的实体模型、基础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及与之相配套的人工降雨系统等;在多沙河流实体模型试验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的相似律等方面,亦取得了理论及技术上的突破;适用于不同含沙水流动床模型试验的进出口自动控制系统和水位地形自动采集系统等已投入运用,同时具有良好的智力支撑条件及投资渠道.因而,"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 洪尚池;张同德;李莉华
    人民黄河. 2004, 1(3):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是黄河治理开发的迫切需求.主要要求包括: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坝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不同治理措施组合的蓄洪减淤作用研究与应用需求;三门峡水库运用及潼关高程问题研究、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需求;小浪底-利津河段、小北干流、宁蒙河段、渭河下游等河道治理及泥沙处理利用方案决策需求;河口治理方案决策需求;研究黄河基本规律的需求.
  • 江恩惠;王德昌;曹永涛
    人民黄河. 2004, 1(3):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几十年来,黄河实体模型一直是研究和解决黄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实体模型开展了大量泥沙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和治黄科研的应用基础研究.实体模型在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方面的基础研究、黄河下游洪水演进预报、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方案的论证、河道整治局部工程试验、河道整治工程新技术研究、挖河固堤试验研究、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以及数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体模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②模型功能不全,难以满足"三条黄河"互动要求;③已有模型厅扩展性不强,测控系统不完善,量测技术相对落后,直接影响到试验的研究水平与成果质量.
  • 李勉;肖培青
    人民黄河. 2004, 1(3):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土高原治理实践、水土保持科技发展及黄河原型规律深化研究的要求,黄土高原小流域实体模型建设包括"室内模型"和"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两大部分."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用于水土流失规律、措施布设方案研究等;"室内模型"的主要功能为:①模拟大到暴雨;②同时模拟坡面侵蚀过程和沟道侵蚀过程;③可用于优化沟道坝系设计方案的研究;④模拟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黄土高原小流域实体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坝系建设关键技术;②不同治理措施组合的蓄洪减淤作用机理与应用;③土壤侵蚀规律与机理.
  • 刘斌;加生荣;郭锐
    人民黄河. 2004, 1(3):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野外试验区建设是"模型黄河"建设的重要部分,试验区分为3种类型:基础数据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区和综合治理效益监测研究区.野外试验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坡面侵蚀规律;②重力侵蚀;③坡面-沟道侵蚀耦合机制;④坝系建设关键技术;⑤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机理与应用等.试验区建成后应具有的功能是:①能与室内模型进行同步试验;②对坡面、沟道耦合侵蚀过程进行观测试验;③能进行侵蚀过程的试验观测.
  • 张俊华;陈书奎;李书霞
    人民黄河. 2004, 1(3):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库实体模型系统主要由已建或拟建的干支流骨干工程的模型构成.近期重点建设三门峡水库模型及小浪底水库模型,并将降低潼关高程的各种措施研究、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方式研究等作为近期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黄河干支流其他水库模型的建设根据未来生产实际的需要予以安排,主要有碛口水库模型、古贤水库模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模型等.
  • 人民黄河. 2004, 1(3):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年虎;王德昌
    人民黄河. 2004, 1(3):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模型黄河"河道实体模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五大子模型原型河道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模型模拟范围及比尺等.河道实体模型体系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将极大地提高黄河河道治理开发、防洪减灾等的决策水平,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王开荣;李泽刚;王金亭;赵静;唐梅英;李士国
    人民黄河. 2004, 1(3):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河口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黄河河口冲淤演变较其他江河的河口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加上黄河河口观测资料既少又不系统,河口数学模型还很不成熟,对上述诸多现象还难以模拟.因此,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模型试验的手段,只有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综合方法才可望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
  • 冷元宝;王锐
    人民黄河. 2004, 1(3):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自动化测控系统是"模型黄河"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黄河"测控自动化系统复杂庞大,是联系试验人员和实体模型的桥梁,更是实现"三条黄河"联动的桥梁.系统在逻辑上主要由采集控制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接口层和支撑层6个部分组成,以先进性、安全性等作为建设原则,实现实时数据自动采集与自动监控、动态查询、试验过程形象化展示等功能,达到"三条黄河"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的目的.
  • 乔惠忠;黄建通;罗思武
    人民黄河. 2004, 1(3):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测控系统主要由现场测控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现场测控设备是"模型黄河"测控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进口清水流量、含沙量控制单元,水位计,浑水地形仪,坝前、尾门水位控制单元,流场、河势量测系统,流速仪,含沙量计等设备.系统软件开发采用基于Microsoft Windows DNA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基于Internet的多层结构,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界面浏览、各种业务处理以及数据存储等现代分布式应用.
  • 李士杰;代玉;程春峰
    人民黄河. 2004, 1(3):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模型黄河"工程的正常有序运转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模型黄河"工程主要由各类实体模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组成;基础设施工程包括模型试验场(区)、模型试验厅及配套设施等.
  • 张原锋;和瑞勇
    人民黄河. 2004, 1(3):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个方面.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5个原则:①系统管理原则;②分解、协同、综合原则;③封闭、自控原则;④能级岗位责任原则;⑤弹性、动态管理原则.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还应建立"模型黄河"工程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工程运行的保障体系.
  • 人民黄河. 2004, 1(3):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航
    人民黄河. 2004, 1(3):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体系的重要手段.借助于"模型黄河"工程,不仅能够深化对黄河规律的认识,提高治黄的科技含量,使黄河水利工程投资更加经济、合理,为"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物理参数,而且可增强社会对黄河治理的参与性,集中国内外的智慧来建设黄河,最终实现"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 人民黄河. 2004, 1(3):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敏
    人民黄河. 2004, 1(3):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技术难度高、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方面,必须重视组织机构、计划管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和正常运转,保证建设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效益.在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应建立"模型黄河"信息资源成果共享机制,二是应建立一套合理的、能够满足"模型黄河"工程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 熊绍隆;王开荣
    人民黄河. 2004, 1(3):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模型黄河"建设在黄河治理开发进程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指出实体模型建设是进行黄河河口综合整治研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认为"模型黄河"工程规划为今后河口实体模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并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 李士国;李希宁;杨晓阳
    人民黄河. 2004, 1(3):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型黄河"工程在解决黄河治理开发重大问题和当前黄河治理开发中的应用表明:通过建设"模型黄河"工程并结合其他科学手段,将有效地揭示黄河的内在规律,为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更多的物理参数,促进数学模型模拟技术的提高.黄河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必须结合实体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另外,还可以利用"模型黄河"工程开展黄河水质污染输移、河流生态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黄河治理开发提供更多领域的科技服务.因此,"模型黄河"工程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姜乃迁;姚文艺
    人民黄河. 2004, 1(3):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模型黄河的建设任务,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黄河"工程专项研究: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实体比尺动床模型模拟技术研究;②极细模型沙材料的选择及特性研究;③降水冲刷试验相似条件及模拟技术研究;④模型制作技术研究;⑤大尺度动床模型水力相似的稳定性及误差评估方法研究;⑥河口模型关键模拟技术研究;⑦测控系统有关仪器及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