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4, 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调水调沙理论是:利用小浪底水库不同泄水孔洞组合塑造一定历时和大小的流量、含沙量及泥沙颗粒级配过程,加载于小浪底水库下游伊洛河、沁河的"清水"之上,并使其在花园口站准确对接,形成花园口站协调的水沙关系,实现既排出小浪底水库淤积泥沙,又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的目标.2003年9月6~18日,黄河水利委员会为验证该理论开展了原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利用异重流排沙和浑水水库排沙的特点,达到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拦粗排细"、减缓库区淤积的目的;②利用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洪水资源,将小浪底水库排出的细泥沙输送入海,并且不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提高了水流的输沙效率;③实现了下游河道减淤与减灾的统一;④小浪底水库存蓄了6.02亿m3水量,为引黄济津和翌年农田灌溉储备了水源.
  • 王云璋;康玲玲;王国庆
    人民黄河. 2004, 1(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降水量资料,在统计分析近50年降水时空分布和变化基本特征,以及各站降水量与兰州站天然年径流量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代表站,计算区域平均降水量,并建立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降水变化对天然年径流量的影响不甚明显,而90年代以来影响十分显著,其影响幅度达10%~20%.
  • 张诚;赵新生;张敦银
    人民黄河. 2004, 1(2):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的首项工程.结合系统中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介绍了水情测报系统的组成和远程终端设备(RTU)的工作原理与功能,以及水文测报专用数据采集终端YSCADA-1在小花间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王涌泉
    人民黄河. 2004, 1(2):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渭河秋汛成灾,除了要考虑较小洪水及对下游河道冲刷等有利因素外,还要审视秋汛大洪水的成灾可能和减灾对策.要认识实际发生过的造成渭河、黄河大灾的秋汛特大洪水,如1841、1842、1843年连续3年立秋前后大洪水,1662年中秋前后大洪水和1819年伏秋相连大洪水,以及近100多年渭河、泾河、北洛河已经出现过的较大洪水.三门峡水库运用40多年后,渭河下游河道及河口淤积,水位上升,行洪输沙能力下降,在此情况下,大洪水的成灾几率增大,灾情加重.2003年秋汛过程说明,迫切需要加强渭河防洪控制工程建设,改善堤防状况,完善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并且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抗灾能力.
  • 张留柱;刘建明;张法中
    人民黄河. 2004, 1(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水文泥沙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出了两国在水文测站分类与管理方面的异同以及水文泥沙资料的传输、存储、分发等方面的管理情况.就黄河水文而言,应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水文泥沙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成功经验和优点,提高和改进黄河水文泥沙测验管理水平;应研究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完善各种测站建设和仪器配置标准;应通过立法确定水文的地位,明确水文经费的投入渠道,确立水文事业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增长的标准;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 吴胜;赵一奇;吴桢祥
    人民黄河. 2004, 1(2):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透水桩坝是近年来在黄河河道控导工程中采用的新坝型,它有独自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透水桩坝工作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施工中的扩孔作业对桩坝运行有重要影响.在桩距较小的情况下实施扩孔作业,可使滩面以下的桩体实际上联为一体,减小了桩间隙的通透性,使坝前主流冲刷坑大大深于坝后隙流冲刷坑,桩坝将因此受到背河侧巨大的水、土压力.这不但增大了桩体埋置深度,而且也削弱了桩坝的结构安全度.
  • 赵银亮
    人民黄河. 2004, 1(2):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我国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水利工程项目的3个类型,即生产经营性项目、有偿服务性项目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对项目法人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①项目法人应依法建立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②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③建设项目法人监督考核机制;④对项目法人的运行管理费应予以保障.为提高公益性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对相关的体制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建立相应的政策,引导非国有资金的投入;②建立监理咨询机构的市场行业管理制度;③建立并完善工程交易市场;④规范设计、施工市场,建立诚信机制.
  • 温小国;李怀志;张小稳
    人民黄河. 2004, 1(2):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埽"是以薪柴、土、石为主体,以桩绳为联系建成的一种水工建筑物,"临堤下埽"是黄(沁)河堤防抢险中常用的抢护方法之一.通过对几则抢险实例的分析和理论计算,认为这种方法易造成抢险被动,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
  • 梁建林;张宇华;薛建荣
    人民黄河. 2004, 1(2):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于模型试验,对荆隆宫截渗墙的工程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应以原型单井注水量4.75 m3/d作为选择现场注水试验抽水设备容量的依据.②现场注水试验注水井间距应为0.7~1.0 m,建议取1.0 m,注水槽长度取40 m.③为了使注水直接渗入透水层,模型注水管滤管长度为40 cm,相应原型为24 m.考虑到注水面积应尽量大,建议现场注水管花管长度取25 m.④由模型试验实测注水位83.70、82.00和81.20 m时,截渗墙前的等效水位分别为77.60、76.55、76.10 m,以此水位作为现场注水试验和分析截渗墙防渗效果的重要依据.
  • 郭全明
    人民黄河. 2004, 1(2):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过程中,郑州市邙山金水区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以确保防洪安全为中心,以提高工程抗洪能力为重点,着力构筑标准化堤防.为稳定开展河道工程管理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做好防洪工程基础建设工作;②做好河道工程管理工作;③加大水利执法力度;④加强科学技术管理.
  • 苗长运;郭西方;齐洪海
    人民黄河. 2004, 1(2):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目前有各类坝岸9 000多道,根石不足的情况较为多见,势必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根石稳定取决于根石的厚度、坡度和深度,根石走失与水流流速、水深、块石粒径及断面形态等有关.只有加强日常养护、实时了解坝岸基础动态、及时补抛根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堤防安全.
  • 沈满洪;何灵巧
    人民黄河. 2004, 1(2):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上的"均水制"是出于生产的需要在甘肃省境内区域之间的水权分配,新时期的"均水制"是出于生态的需要而进行的跨省区的水权分配.两种"均水制"都带有强制性,其本质都是区域水权的初始分配.区域水权的初始分配是在上级政府主导下完成的,并且体现上级政府的偏好.
  • 张维江;李娟;王东;卜崇德;郭文锋
    人民黄河. 2004, 1(2):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中部干旱与半干旱风沙区属于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改善该地区乃至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开发的径流曲线模型结合实测的降雨资料,得到该地区地表径流预报模型.该模型可利用年降雨量推求大、中流域的年地表径流量,资料易于获得,经检验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模型推导过程中,还得出该地区有效降雨量(产流降雨量)为12.7mm,多年平均产流降雨次数为3.8次.
  • 刘俊民;张丽娟;董炜
    人民黄河. 2004, 1(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宝鸡峡灌区水源工程联合调度的条件和可行性,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联合调度的原则和方案.以VB6.0为开发工具,按水库和自流引水两种工程类型分别编制了程序,利用1974~1994年长系列来水、泥沙和需水资料,对石头河水库、宝鸡峡林家村枢纽工程和4个灌区水库、魏家堡渠首及待建的上游小水河水库以及拟建中的引洮济渭工程进行了联合调度研究.
  • 李亚芬;刘天;刘庭英
    人民黄河. 2004, 1(2):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99年3月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以来,对河南黄河引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河南黄河引水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引水管理的对策:①加大涵闸维护的投资力度;②解决"两水分离、两费分计"的问题;③提高涵闸管理水平;④提高引黄工程供水能力.
  • 光荣
    人民黄河. 2004, 1(2):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环定扬黄工程渠首泵站的供水改造技术方案有3种:①取东干渠黄河水;②打井+蓄水池;③打井+水塔.通过对3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打井+蓄水池方案投资较省,比另两方案可分别节约投资49.8%和9.7%,且运行维护费用低,施工期较短.
  • 郑会春;李德营
    人民黄河. 2004, 1(2):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后河水库工程坝址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又属续建工程,因此大坝的安全一直是设计单位及有关专家重点关心的问题.设计单位自1994年进行优化设计开始,就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刚体极限平衡法、赤平投影法等多种计算方法对大坝及坝肩的稳定、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以1999年委托清华大学进行的三维有限元计算为基础,对大坝及基础的应力状况、基础处理措施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只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水库大坝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 赵武生;郑会春;潘晓红
    人民黄河. 2004, 1(2):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河水库工程两岸坝肩底部4号间歇面及右岸缓倾角结构面的存在影响着坝肩稳定.经过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选用混凝土硐塞来处理地质软弱面.通过分析介绍采用硐塞置换技术的原因、硐塞的布置、开挖、回填和施工质量检测等,充分说明硐塞的施工质量可靠,并有效地解决了坝肩抗滑稳定问题.
  • 李振连;潘晓红
    人民黄河. 2004, 1(2):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河水库工程两岸坝肩,由于缓倾角及顺河向陡倾角结构面的存在,使得坝肩山体单薄、破碎,影响坝肩稳定,设计利用混凝土硐塞处理缓倾角结构面,利用灌浆及排水帷幕降低扬压力,利用固结灌浆配合1号沟回填混凝土解决了山体单薄、破碎问题.
  • 潘晓红;郭莉莉
    人民黄河. 2004, 1(2):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河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拱坝,采用GADAP2.5程序进行应力分析.经过应力计算分析知,无论拉应力还是压应力,均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同时从整个坝体的拱梁分荷情况来看,中央悬臂梁部位水平拱分得的荷载比较大.为了探讨不同因素对坝体应力的影响程度,特变换不同参数进行了敏感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