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4, 1(10):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于2004年6月19日~7月13日进行.这次试验利用汛前的水库蓄水,并充分借助自然的力量,通过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干流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辅以人工的泥沙扰动措施,在小浪底库区人工塑造了异重流,调整了其库尾段不利的淤积形态,加大了小浪底水库排沙量,减少了水库淤积;同时,利用进入下游河道水流富余的挟沙能力,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及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卡口河段实施了河床泥沙扰动,减轻了下游淤积并增强了下游河道的主槽过洪能力.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小浪底库区淤积三角洲冲刷泥沙1.329亿m3,设计淤积平衡纵剖面以上淤积的0.385亿m3泥沙被全部冲走,小浪底库尾淤积形态得到了合理调整;下游卡口河段扰起泥沙164.13万m3,扰沙河段的平滩流量增加了510~640 m3/s;下游河道利津以上各河段均发生冲刷,小浪底-利津共冲刷泥沙0.642 2亿t.
  • 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04, 1(10):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三门峡水库运用40余年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负面影响的论述,分析了三门峡水库在未来黄河防洪减淤工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讨论了潼关高程淤积抬升的主要原因及降低潼关高程的综合治理措施,指出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决定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主要因素仍是黄河下游和渭河下游的防洪减淤问题.同时,给出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阶段的水位控制运用指标的建议:①继续做好三门峡水库335 m防洪水位和326 m防凌水位运用的准备;②汛期平水期保持库水位不超过305 m,当入库流量大于1 500 m3/s,实施敞泄排沙,并控制北村断面1 000 m3/s流量相应水位不超过310 m;③非汛期运用水位原则上最高不超过318 m,遇调水调沙等特殊情况,需要短时间调蓄时,最高水位不得超过320 m,非汛期平均运用水位按照不超过316 m控制;④实施渭河下游综合治理,降低潼关高程.
  • 王学金;郅兴桥;万鹏;王华
    人民黄河. 2004, 1(10):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74万多hm2,生产潜力巨大.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开发利用现状的研究,指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风暴潮侵袭以及三角洲气候等.随着黄河三角洲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黄河断流、湿地水资源不足、围垦、污染和湿地的不合理开发等已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加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研究日益迫切.
  • 高玉玲;连煜;朱铁群
    人民黄河. 2004, 1(10):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分析了黄河鱼类种类、分布,鱼类种群、数量、渔产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趋势及黄河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的原因,认为保护黄河鱼类资源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①控制建设大坝工程的数量,预留鱼道、保护水体连通性;②严禁酷渔滥捕,推广适度休渔,扩大鱼类种群基量;③减少黄河取水量,水库合理调度,保证河道具有一定的流量,还鱼类基本生存水量和空间;④保持黄河具有一定的入海水量,保持河海洄游鱼类通道畅通;⑤建立黄河鱼类保护区,保护濒危鱼类;⑥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改善水质,提高鱼类生活环境质量.
  • 人民黄河. 2004, 1(10):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富强;王钊
    人民黄河. 2004, 1(10):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威胁堤坝安全的隐患,根据快速、准确、无损的探测原则,介绍了现今比较常用或有使用潜力的一些探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使用范围.结论认为: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方法,而地电影像技术、磁感式堤坝隐患探测技术是比较新的物探技术,虽有一定的运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在进行堤坝的隐患探测时,还可以根据具体被检测体的性质,将一些技术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边鹏;刘红卫;姚彦博;史宗伟
    人民黄河. 2004, 1(10):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防洪工程措施充分发挥效益,郑州市黄河河务局在防汛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群防工作检查力度,成功地建设了"三位一体"军民联防体系,建立了"滩区迁安明白卡"制度以及河务局全员岗位责任制,建设了机动抢险队和防汛民兵营.指出:①防汛工作无小事,防汛准备无止境;②防汛工作是具有社会效益的全民行为;③依法防汛,落实防汛抢险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的关键;④巡堤查险是及早发现并处理险情的关键;⑤纪律严明、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抢险队伍是防汛抢险的中坚力量.
  • 闫国杰
    人民黄河. 2004, 1(10):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河南段滩区的洪水灾害及其影响,指出滩区受灾的主要原因有:①河槽萎缩,洪水漫滩几率增大;②输沙水量大幅度减少,河道严重淤积;③滩区安全建设不能满足防洪需要;④管理措施不落实.同时对滩区在黄河下游防洪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河南段滩区防洪运用补偿政策的建议:①将黄河河南段滩区作为蓄滞洪区进行管理;②滩区应享受补偿政策;③建立洪水风险管理机制.
  • 郑万勇;吴韵侠
    人民黄河. 2004, 1(10):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级调压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黄河机淤固堤远距离输沙的技术难题.通过水泵的串联、并联多级调压装置、溢流装置及新型泥浆泵等设施,人为控制了管道内部的输沙压力,降低了设备造价和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可加大所输送泥浆的含沙量,从而达到了少占农田、减少赔偿费用、充分利用黄河泥沙和水资源,减少河道淤积等目的.
  • 王建武;陈永华
    人民黄河. 2004, 1(10):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基于3D Web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插值算法,论述了从数据采集、数据模型建立以及VRML文件的设计等开发河道三维地形景观实现方法.通过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河道三维景观,达到了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决策的目的.
  • 李祥龙;彭勃;郭正;封克俭
    人民黄河. 2004, 1(10):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黄河流域水污染变化趋势,选取代表年份,对近20年来黄河干流水质状况、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废污水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生活污水所占比例已从80年代初的20%增加到2000年的近30%;主要污染物CODCr的排放量从80年代初的4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50万t,增加2倍多,已远远超过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20年来流域废污水大多为超标排放,说明流域废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
  • 宋红霞;毕黎明;向建新;侯红雨
    人民黄河. 2004, 1(10):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7~1980年,我国进行了第3次全国水力资源普查.为进一步查清我国水力资源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2001~2003年,对全国的水力资源进行了全面复查.本次复查范围为单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 MW及以上的河流,水电站为这些河流上装机容量0.5 MW及以上的水电站.统计项目按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和已(正)开发量4项进行统计,资料统计截止时间为2001年12月31日.本次复查的黄河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MW及以上的河流共155条,理论蕴藏量共计43312.1 MW,与1980年普查成果比较,增加7.53%,变化不大.技术可开发量和已(正)开发量增幅较大.
  • 朱中道
    人民黄河. 2004, 1(10):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为我国北方缺水省份之一,地下水资源尤为紧缺.根据国土资源部部署,对河南省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新一轮的评价.本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以可恢复的浅层地下淡水为主要对象,在对全省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平原区采用均衡法、山区采用径流模数法,分别计算评价了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可开采资源,并首次对深层承压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同时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对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分析了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对沿黄地区特别是黄河影响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提出了战略转变性的建议.
  • 岳建华;周海燕
    人民黄河. 2004, 1(10):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类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它具有以生态影响为主、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施工期影响更为突出等特点.在此类工程的建设中引入环境监理机制,是遏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需要,也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重点在于对施工区、物料区、生活区、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等的各类环境问题的监控.在监理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到岗位职责明晰,执行过程有力.
  • 王运生;孙雅芳;胡伟华
    人民黄河. 2004, 1(10):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介绍了WYS2004工程物探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组成结构以及主要功能.生产实践表明,工程物探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工程物探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将发挥很大作用.
  • 谢遵党;David J.Reddish
    人民黄河. 2004, 1(10):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产业的高速发展,深埋长隧洞的数量快速增长.在深埋长隧洞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深层地质勘探、掘进距离、压力涌水、高地应力、洞内通风、高地温等.通过对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深埋长隧洞的系统回顾,总结出深埋长隧洞设计施工的主要规律及其应对措施.
  • 匡少涛;孔慕兰;汪自力
    人民黄河. 2004, 1(10):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早,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管理体现了多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德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管理法规、管理技术及建设与管理费用的介绍,提出了可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借鉴的几点启示:①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②积极探讨水利协会(或委员会)市场运作的模式;③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法规体系;④精简机构,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
  • 王卫光;王修贵;邹朝望;杨树青
    人民黄河. 2004, 1(10):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红卫节水示范园进行了咸水灌溉试验,经对灌溉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分析得到:在矿化度小于2.5g/L的咸水灌溉后,土壤盐分有一定的积累,但经过秋浇后土壤含盐量可以降到咸水灌溉前的水平.应用示范园的土壤、水分、盐分试验资料对SWAP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以用来进行灌区水盐变化的计算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