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刘晓燕
    人民黄河. 2003, 1(7):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黄河河口流路安排、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河口流路安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河口地区防洪、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长期固定入海流路不利于保障河口和下游防洪安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途径是有计划地使入海流路摆动.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条件相对较好、人类已经探索出一些控制河口淤积的措施、防洪工程建设的加强等为稳定流路提供了条件,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是可能实现的,但要充分认识"少水少沙"条件下河口河道仍然会严重淤积的事实,充分认识河口各种减淤措施的可能潜力和局限性.如何保护好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黄河水资源未来能否在河口得到优化配置的核心,为此,要研究人类希望保障和可能保障的生态环境规模和目标、生态恢复到相应目标最少需要多少淡水等课题.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紧缺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杨道富
    人民黄河. 2003, 1(7):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电气与机械工程合同条件>、<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编写的主导思想和沿革过程,研究了最新FIDIC<施工合同条件>、<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简明合同格式>的编写意图和特性.结果表明:①FIDIC合同条件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独立性、公平性、公开性、广泛性、交易自由性和非官方性;②FIDIC合同条件在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水电工程管理中应用广泛;③FIDIC合同条件编写成员的选择科学、组成合理;④FIDIC合同条件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
  • 张金良;张永;王育杰
    人民黄河. 2003, 1(7):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客观世界存在着大量多极体系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的现象.多极耦合就是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极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极之间的自动交互、反馈与协同运作.中间件技术可以在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支撑下,支持不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应用多极耦合思想及中间件技术可以在B/S/D体系结构下进行"数字防汛"建设,将由暴雨预报、洪水预报、洪水调度、防汛指挥、工情险情会商和抢险减灾等组成的多层异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既不是进行常规意义上的整合与集成,也不是要抛弃或推翻现已运行的相对成熟的业务应用软件,而是将不相容或不完全相容结构和体系的应用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个间接兼容环境内,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自动交互与协同运作,进而提高防汛工作整体水平.
  • 张遂芹;边鹏;李老虎;尚青松
    人民黄河. 2003, 1(7):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出一条防根石走失的新途径,河南黄河河务局曾在马渡险工85坝一个附垛上修建了一个铅丝网罩石垛,但实践发现铅丝网罩易腐蚀,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解决铅丝腐蚀问题,1999年该局又在马渡险工22~39坝之间的13个坝垛上,采用CE151土工网网罩固根技术来防治根石走失.实践证明,土工网网罩固根技术是新技术在黄河上的一次成功应用,它施工技术难度较低、施工工艺不复杂,防治根石走失的效果明显.
  • 鲁学玺;管金生;陆文俊;尚青松
    人民黄河. 2003, 1(7):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北金堤滞洪区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管护措施不力、滞洪队伍处境窘迫、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重新对滞洪区的安全建设进行规划、恢复对北金堤滞洪区的专项投资、建立一支稳定的工程管理和群众管护队伍、建立滞洪区水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对北金堤和渠村分洪闸的资金投入力度.
  • 陈懋平;赵彦彦;刘筠;陈学剑
    人民黄河. 2003, 1(7):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河长已占京广铁路桥-陶城铺河段总长的78%,防洪形势十分严峻.2002年进行的调水调沙试验表明,因黄河河道长期处于小水过流状态,故河槽淤积萎缩十分严重,二级悬河形势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主河道极易出现"小水大灾"的情况,从而严重威胁滩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南小堤-彭楼河段进行二级悬河治理试验,拟通过疏浚河槽、淤堵串沟、淤填堤河等工程措施来缓解该河段二级悬河的形势.该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后,河槽过洪能力可提高到与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基本相适应的水平,二级悬河形势将有所缓解,发生横河、斜河的几率将相对减小,对防洪安全的威胁可相对减轻.
  • 崔武
    人民黄河. 2003, 1(7):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明建设工地创建工作在开封县机淤固堤工程中的实际开展情况表明:创建文明工地对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和提高职工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文明建设工地创建工作只有紧密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施工工地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是工程施工与管理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树立施工企业良好形象、确保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形式,它必将在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王育杰
    人民黄河. 2003, 1(7):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泥沙河流峡谷型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前提是:水库非汛期回水淤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淤积河段汛期存在一定的富裕冲刷能力;低水位运用条件下水库具备较大的泄流排沙规模;汛期洪水的量级较大.三门峡水库在"蓄清排浑"运用情况下,能否使潼关河段维持冲淤平衡,关键在于水库非汛期潼关高程自然上升量加水库高水位运用造成的上升量与汛期潼关高程下降量之间的对比关系.近期黄河洪水量大幅度减少,汛期潼关高程下降量小于非汛期自然上升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水位影响因素消除,潼关河床冲淤平衡问题也难以解决,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潼关高程.
  • 焦恩泽;侯素珍;王平
    人民黄河. 2003, 1(7):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黄河和渭河的几十年各方面资料推断出:如果不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高程也会继续上升;不是因为有了三门峡水库以后渭河才出现拦门沙坎;建库前潼关高程年均上升0.035 m,建库后上升幅度加大;1974~1985年潼关以下库区能够达到多年冲淤基本平衡,是依靠洪水期的富裕输沙能力将非汛期淤积物冲刷出库;1986年以后潼关高程间断上升,是水沙条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1968~1969年三门峡水库的资料分析表明,单靠水库敞泄冲刷还不是解决潼关高程的惟一可靠的办法.潼关高程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泥沙问题,在小北干流放淤是控制潼关高程的好办法.
  • 焦爱萍;张耀先
    人民黄河. 2003, 1(7):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道中修建桥墩后,周围的水流情况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引起桥墩周围产生局部冲刷.桥墩附近水流结构十分复杂,对于重要的工程问题,主要依靠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局部冲刷.目前,国内外关于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非黏性土河床的桥墩局部冲刷公式,黏性土河床桥墩局部冲刷公式以及适用于黄河的冲刷计算公式.在确定冲刷深度后,进一步分析了桥墩基底埋置深度.同时,总结了浅基防护工程的几种类型.
  • 暴维英;吴青;周文娴
    人民黄河. 2003, 1(7):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原状水样COD值与含沙量的关系,推导出水样COD值与泥沙有机质含量间的转换关系式.经实验验证,原水样的COD值与其中悬浮泥沙的有机质含量定量相关,在一定条件下,泥沙COD值与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关系式互相换算.在此基础上对黄河原状水样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水相未受污染时,评价结果不能合理反映水质客观情况;水相受污染时,评价结果难以区分污染影响"的结论.另外,还对黄河COD澄清水监测与评价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采用原状水和澄清水同时进行的方案为最优,建议在水中含沙量不大于200 mg/L时监测评价原状水,大于200 mg/L时监测评价原状水和澄清水.
  • 张治平
    人民黄河. 2003, 1(7):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对模型主要参数的确定,计算出了河南省引黄灌区各时段的优化方案.优化结果为:①丰水年引用黄河水少,干旱年引用黄河水多.②地下水接近下限约束时,考虑引用黄河水;地下水水位升到上限约束时,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在2~8 m,以满足防止次生盐碱化和经济利用的要求.
  • 刘汉刚;谷峪;于维丽
    人民黄河. 2003, 1(7):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控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整个系统控制包括计算机网络平台、基础数据库平台、用户平台、信息管理平台等.引黄济青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监控的对象与内容;②系统功能;③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④软件技术;⑤仪表选型及改造等.
  • 宗学才;李克志;李雪
    人民黄河. 2003, 1(7):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胜利灌区自动监控系统分为数据传输系统和图像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系统结构、系统原理、硬件设备与功能、软件系统、技术重点5部分,图像传输系统采用微波通讯传输技术.胜利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灌区管理的监视与控制的自动化.
  • 朱明芝
    人民黄河. 2003, 1(7):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垓引黄灌区地处鲁西平原,现渠首设计引水流量30 m3/s,控制着梁山县10个乡镇3.7万hm2的耕地,是黄河下游大型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改革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郑宝明
    人民黄河. 2003, 1(7):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中游7.86万km2多沙粗沙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造成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的主要原因.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作用是:显著的拦沙效果,明显的淤地、增产作用,可促进流域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和自我修复.在淤地坝建设上,有如下几点建议:①布局上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加大布坝密度;②建坝方式上要以中小流域为单元;③大力推广应用水坠筑坝技术;④要沟坡兼治;⑤要重点研究沟道坝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⑥管理养护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 陈江南;牛萍;段文中;赵力仪;周鸿文;李学勇;岳新发
    人民黄河. 2003, 1(7):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前期工作中存在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薄弱的问题,在总结10多条重点支流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以昕水河流域为例,探讨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的方法.经过讨论认为: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应严格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水土保持前期工作阶段报告编制暂行规定>分阶段把握,定额确定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效益分析指标和参数选取应尽量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 冯建敏;李松慈;刘新
    人民黄河. 2003, 1(7):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改我国老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多、社会不安定的状况,为我国水库移民工作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成就的取得来自方方面面:政府的重视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移民工作的保证;科学的规划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基础;规范的管理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关键;深入细致的宣传是做好移民工作的重要措施.
  • 李松慈;刘飞;王建中
    人民黄河. 2003, 1(7):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法移民、实行地方政府包干基础上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水库移民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业主单位和地方移民主管单位间的关系是推行移民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关键.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的管理模式是"水利部领导、业主管理、两省包干负责、县为基础".这一管理模式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法人管理体制的延伸,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 李松慈;王建中
    人民黄河. 2003, 1(7):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面积为278 km2,库区内有上百万吨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为搞好库底清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清理标准,进行了周密的施工组织,并委托有关单位对水库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库底清理工作是非常成功的.
  • 张荣凤;李大玉
    人民黄河. 2003, 1(7):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库移民工程微观经济系统的研究认为,在移民组织生产时要充分考虑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关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要认识到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低劣的农产品势必会减少移民的效益.移民农业生产要向高效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移民劳动力不可能与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很好地结合,从而导致移民的贫困化,因此移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投资移民是提高移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 徐启龙;冯建敏;孟健
    人民黄河. 2003, 1(7):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移民项目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的重点工程.依据国家移民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手段,达到对小浪底移民项目进行有效投资控制的目的.摒弃"重工程轻移民"的旧观念,加大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力度,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培训是投资控制在小浪底移民业主管理中得以成功应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