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于兴军;许长新
    人民黄河. 2003, 1(5):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流域内的任何局部开发都必须考虑流域整体利益,考虑给流域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可持续发展系统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层次结构及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计算结果可分析该系统各类指标对可持续发展总目标实现程度及协调程度,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及调控方向,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 王云昌;钱旭潮
    人民黄河. 2003, 1(5):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性水利工程的经济学特性是:它是一种准公共工程,提供准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效,因而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政府承担着多种角色:水资源所有者和规划者、公共产品生产决策者和投资者、行业管理者.政府的主要管理手段是行政命令、项目审批、鼓励竞争、转移支付等.
  • 翟家瑞;刘红珍;王玉峰
    人民黄河. 2003, 1(5):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洪水发生的特点,可以在时间上将其分为前、后期洪水,在量级上将其分为大洪水和中常洪水.在防洪调度中应针对洪水发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调度方式.通过分期洪水调度,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处理防洪与水资源的矛盾,使洪水资源化,充分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通过分级洪水调度,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防洪工程的优化调度,实现各级洪水调度的相对合理化,减少洪灾损失.
  • 赵旭升;杨天行;王珊琳
    人民黄河. 2003, 1(5):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仓库能把整个部门的数据,无论其地理位置、格式和通信要求,统统集成在一起,便于最终用户访问并能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战略决策.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及未知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以易被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论述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建立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防洪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防洪决策支持系统中,不但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而且扩大了防洪决策支持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冯普林
    人民黄河. 2003, 1(5):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整理分析大量河道变化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渭河下游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5个主要问题,即: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泥沙淤积及河床抬升速度加快,渭河尾闾段及12条南山支流河口淤塞严重,防洪工程隐患多、抗洪能力低,渍涝灾害及河道水环境问题突出.结合对相关问题成因及区域现状的认识,提出了以渭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全面实施"下排、上拦、中固疏"的治理思路,总结了降低潼关高程、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拦沙减淤及水沙调控工程、加强河务统一管理等4条治理和管理建议.
  • 格立民;霍玉华
    人民黄河. 2003, 1(5):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998年和2001年山东黄河实施的两期挖河固堤试验工程进行总结,指出挖河固堤中采用的将挖河疏浚与加固堤防相结合的方案,既可以减少河道淤积,实现顺畅的排洪和排沙通道,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的,又能利用挖出的泥沙加固堤防.两期挖河固堤的工程实践说明,挖河固堤是一项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整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挖河固堤工程的实施重点应是河口河段.
  • 苏茂荣;丁学奇;张海勋;王洪利;魏成云
    人民黄河. 2003, 1(5):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下游堤防沥青砼道路路面不平整和路面粗糙这两类早期病害的特点,指出沥青砼路面早期病害的成因主要与施工材料、施工机械与施工工艺,设计、施工与监理等人员素质,基层与面层的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优化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铺筑试验段、选择合适的机械及施工工艺、精心施工、加强养护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培养质量意识等预防措施.
  • 李昌华
    人民黄河. 2003, 1(5):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水流泥沙运动相似规律的一些认识,讨论了<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一文中论定悬沙水流相似中只存在一个相似条件等问题.指出原文在推导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假定后,循原文的途径导出了两个相似条件.认为相似条件λu=λΩ不是不能成立,而是须满足条件λn=λH1/6才能成立,在物理上是须满足流速垂线分布相似.试验资料表明,在模型变率不是很大时,相似条件λu*=λΩ是可以应用的.
  • 余欣
    人民黄河. 2003, 1(5):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于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结合小浪底水库2000~2002年实际调度运用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近期水库防凌运用可适当减小下泄流量,将部分水量转化为输沙用水;②灌溉期应控制出库最大流量,并适当调整"引黄济津"和"引黄入卫"的供水任务;③应选择在小流量时期恢复塔前漏斗排沙运用;④近期调水调沙运用应保证全下游河槽冲刷.
  • 田圃德;王江
    人民黄河. 2003, 1(5):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水权制度创新的案例分析和诱导因素的考证,建立了水权制度创新诱导因素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模型,并对我国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创新的诱导因素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益宽松和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导致水权制度创新和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发展和规范的主要诱导因素.
  • 赵云章;邵景力;崔亚莉;贺国平;阎振鹏;焦红军
    人民黄河. 2003, 1(5):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28.35亿m3/年,可开采量为19.43亿m3/年.首次选择了9个水源地的有利开采地段,并通过地下水模型评价,在新增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33万m3/年的条件下,预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允许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远景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是有保证的.
  • 苏青;施国庆
    人民黄河. 2003, 1(5):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水权水市场理论引入水资源调度管理,探讨了基于取水权市场的数字黄河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提出了包括数字黄河取水权交易市场、水资源用户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调度管理辅助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在内的系统框架,并论述了系统的内在联系.
  • 邓贤艺
    人民黄河. 2003, 1(5):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北拦泥库是20世纪60~70年代治黄的产物,它曾经为拦截入黄泥沙,解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人民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当前拦泥库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泥沙淤积严重,库满为患;库坝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已构成严重威胁等.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设想是:①改目前全拦全蓄为拦粗排细;②增设排沙建筑物;③科学利用泥沙资源;④加大坡面治理力度;⑤开发利用好坝地.
  • 师明洲;岳新发;吴亚宁
    人民黄河. 2003, 1(5):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线路长、气候差异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成因多而时空分布不均.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风蚀防治区、风水蚀交错防治区和水蚀防治区,根据各分区的特点,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为长线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 储米萍;殷淑华;邱林;陈南祥
    人民黄河. 2003, 1(5):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黄淮平原是河南省的粮、棉、油主产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持农业持续高产稳产的关键.通过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了黄淮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为:①加强灌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工作;②坚持适度开采原则;③合理配置水资源;④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⑤保持一定量的生态用水;⑥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
  • 李雪;刘韶华
    人民黄河. 2003, 1(5):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营市曹店灌区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采用长距离输沙的办法,既解决了干渠中上游的淤积问题,又利用泥沙淤改了大片盐碱地.在分析干渠含沙水流输沙特性及泥沙淤积形态的基础上,总结了渠道的管理运行经验:①科学管理;②合理设计渠道比降;③分水口门设置扬水;④衬砌渠道;⑤合理设计宽深比.
  • 李志敏;随裕华;郑浩
    人民黄河. 2003, 1(5):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场岩体变形试验是针对大型水利工程基岩或结构面等情况进行实测的岩石力学试验项目.针对黄河中游古贤水利枢纽坝址自1995年以来所进行的32组现场岩体变形试验,就其试验过程、成果,结合坝基岩性的差异状况等因素,经过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坝址区域岩体变形参数的分布规律,以此作为指导现场岩体变形试验和判别其试验结果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以提高现场岩体变形试验成果的可靠性.
  • 王文婷;崔秀琴;郭二旺;朱广利
    人民黄河. 2003, 1(5):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孟州市白墙水库自建成蓄水以来,坝基长期严重渗漏,险情不断.经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垂直铺塑防渗技术对大坝进行防渗处理,这在河南省平原水库坝基截渗工程中尚属首例.结合工程实例,对垂直铺塑的施工要点进行了阐述,认为该技术具有经济实用、防渗性能好、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工期短、截渗深度较深的同类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 顾冲时;沙迎春;贾恩宏
    人民黄河. 2003, 1(5):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青铜峡大坝电站坝段裂缝及向上游变形问题,以该坝原型观测资料为依据,采用三维薄层有限元以及数值模型分析方法,对电站坝段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坝体向上游变形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分析得到:①电站坝段裂缝产生和扩展的内因是本身结构单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了较大的温度应力;外因是施工期温度控制不严,内水压力及其裂缝渗水作用.②电站坝段产生向上游变形,主要是坝体自重、渐变温度场、扬压力、时效等综合影响所致.
  • 陈德新;杨建设
    人民黄河. 2003, 1(5):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轮机磨蚀一直是困扰多泥沙河流水电站的重大问题.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良好的水力设计与部件加工技术、性能优越的材料与表面防护技术、合理的运行方式选择是多泥沙河流水轮机抗磨蚀运用的基本技术支持.目前,有效地、系统地发展水轮机抗磨蚀技术,还应从管理科学入手,引用先进技术思想,提高综合运用水平.其中,推动应用状态监测与状态维修的概念与技术是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