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王光谦;刘家宏;孙金辉
    人民黄河. 2003, 1(1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三维仿真系统因其涉及的范围广、数据量大、仿真精度要求高而变得异常复杂,为此,系统的总体框架在设计上将需要仿真的三维场景分成两个层次:主窗体层和子窗体层.主窗体层用来仿真全流域大范围的地物信息,子窗体用来仿真局部地区的详细信息以及计算结果的查询演示.主窗体和子窗体的分层解决了当前硬件条件下显示范围大与显示精度高之间很难协调的矛盾,实现了大到黄河全流域整体漫游,小到小浪底电站厂房内的一台机组的全方位、多层次、高精度的三维立体仿真.
  • 张于喆;史清琪;张岳
    人民黄河. 2003, 1(11):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化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遵循体现富裕度、安全度、舒适度、文明度的结合,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效益的兼顾,力求简明、全面、综合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将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按两级设立.其中,一级指标是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宏观发展以及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反映水利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程度,包括水发展、水安全、水科技、水环境和水管理;二级指标主要根据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解,分别反映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量化指标.
  • 张超;张宏;冯利海
    人民黄河. 2003, 1(1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洛阳河段河道治理和演变的情况以及近期河道出现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河槽冲刷明显加剧、河床冲刷对防洪工程的影响大、连地滩料场防护工程的修建对下游河势造成不利影响等因素,提出了洛阳河段近期治理的重点:①西霞院工程的泄水布置要充分考虑对下游河道的影响;②河道疏浚措施须尽快启动;③河道整治工程须进一歩完善;④改善防汛交通条件,加强管护设施建设.
  • 冯炳伟;董强;高永传
    人民黄河. 2003, 1(11):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基本建设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后水利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原阳县黄河河务局作为试点单位,在改革试点建立和试运行阶段,建立健全了试点组织,合理选定了试点堤段,选拔、组建了试点队伍,筹资建立了试点基地,认真进行了资产评估,测算了管理合同费用基数,制定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在试点推广普及和改革深化阶段,认真总结了改革试点实践经验,对各项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组建了数个堤防管理改革试点班,改革试点普及面达到50%;在"管养分离" 的全面实施阶段,对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资产评估,对工程养护的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管护标准、管理定额等进行了修订和规范,对部分堤防段的养护进行了内部招投标.通过改革,调动了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了职工收入.
  • 南晓红;聂源宏;冯普林
    人民黄河. 2003, 1(11):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两个方面,介绍了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群在渭河吊桥段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护岸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稳定性好、施工工艺简单、可工厂化批量生产、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其减速落淤、淤滩冲槽、控导河势的功效显著,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 席凤仪
    人民黄河. 2003, 1(11):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滩区是排洪、滞洪和沉沙的区域,同时又是广大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目前居住着179万人口,有耕地25万hm2.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试验期间,下泄流量本应在河槽排洪能力范围之内,但仍造成部分滩区进水受淹.在权衡不同洪水漫滩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漫滩的对策:①继续限制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发展,保证大洪水漫滩堆沙效益;②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的经验,提高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输沙能力,减小洪水漫滩几率;③有计划地实施引洪放淤,抬高滩面高程;④疏浚河槽,淤堵串沟,淤填堤河;⑤抓住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加快河道整治步伐;⑥加强滩区安全建设,确保防洪安全.
  • 冯利海;刘有战;卫国峰;李少云
    人民黄河. 2003, 1(11):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防洪工程进行安全监测是确保黄河堤防安全、实现 "四个不"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通信网的更新和改造以及黄河防洪减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初步建成和多个数据库的建设为安全监测奠定了基础.黄河防洪工程安全监测包括堤防工程、河道工程、水闸工程和其他工程管理项目的监测,主要由基础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整理存储和在线分析处理四部分组成.
  • 包家全;董强;王辉
    人民黄河. 2003, 1(11):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严重这一问题,指出根石走失的原因主要是水流冲刷、根石埋置深度不足、根石断面形态不稳定和根石直径偏小等,提出了管护人员要加强工程管理与养护、对险情采取正确的抢护方法、主动进行根石加固等3种防护措施.
  • 闫高辉;刘翠芬;魏剑宏;随裕华;李怀志
    人民黄河. 2003, 1(11):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占压实物指标是论证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确定工程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迁建规划设计和编制工程占压处理投资概算的基本依据.根据黄河堤防加固工程占压特点及实践经验,提出采用将调查卡编号标示在地形图上与移民分户调查卡配合使用的方法,可缩短外业调查时间,使内业处理较为灵活,并可防止错、漏登情况发生.
  • 郭凤林;王松鹤;赵友林
    人民黄河. 2003, 1(11):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早日使黄河下游滩区群众摆脱贫困,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滩区治理的措施,即:①治理二级悬河;②完善和调整河道整治工程;③完善滩区安全建设,逐步实现移民建镇;④对滩区群众实行优惠和补偿性政策;⑤设立洪水保险基金.
  • 魏剑宏;晁旭;卢立新;李怀志
    人民黄河. 2003, 1(11):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具有连续成墙、工效高、施工方便、造价低的特点,其工艺流程包括放线定位、设备就位、预搅下钻及制浆、喷浆、复搅提升、连续成墙.该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黄河特殊的防渗要求且能有效降低防渗工程造价,但还存在造墙深度较难增加、墙体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
  • 郭西方;曹兴毅;赵仁荣
    人民黄河. 2003, 1(11):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三项制度改革" 的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普遍实行了招投标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投好标,取得优胜,在编写投标文件之前应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充分获取项目信息、灵活把握自身情况、客观分析对手实力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经过严谨的调查和分析后编写出投标文件.
  • 廖义伟;赵咸榕
    人民黄河. 2003, 1(11):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的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开始于9月6日9时,至9月18日18时30分结束,历时12.4天.通过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四库联合调水调沙,有效地利用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清水,与小浪底水库下泄的高含沙水流进行水沙"对接".在试验过程中,采取了陆浑水库适时调控、故县水库控泄运用,尽量拉长、稳定小花间的流量过程,以利于小浪底水库配沙;以小浪底水库的实时水沙调控,稳定花园口站水沙过程的调度方式.通过前期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实体模型试验,紧紧围绕这次调水调沙试验的主要目标,控制花园口流量2 400 m3/s、含沙量30 kg/m3.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使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得到进一步恢复,下游河道总冲刷量0.456亿t,全河段大都发生了冲刷,从而为今后实施水库多目标调度、兼顾各方面效益积累了新的经验.
  • 石春先
    人民黄河. 2003, 1(11):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潼关高程问题长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明确提出把降低潼关高程作为近期治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黄河1号洪水和渭河6次洪水在潼关形成5次洪峰.在有利的水沙条件下, 为尽可能地降低潼关高程,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了潼关河段清淤、东垆湾人工裁弯取直、洪水期三门峡水库敞泄运用和降低非汛期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至10月19日潼关高程较汛前降低了0.88 m.降低潼关高程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治黄任务,应采用裁弯、拖淤、疏浚、河道整治和降低水库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作为中长期控制潼关高程的措施,需要加快开展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及古贤水利枢纽的论证工作.
  • 程义吉;杨晓阳;孙效功
    人民黄河. 2003, 1(1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6年5月,在黄河口清8断面以上950 m处实施了截流改汊工程,改汊后原河道海岸失去了泥沙补给,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发生了剧烈演变.为了掌握原河道海岸的冲淤变化,1996年10月在原河道口门前左、中、右共布设了3个断面,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同断面上按照规范实施了3次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表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原河道停水后浅水海岸蚀退大于深水,北部大于南部.同水深侵蚀速率口门北侧和前方是初期大于后期,近岸浅水区大于远岸深水区;口门南侧4 m以内的浅水区为冲刷,4 m以上深水区呈现淤积.从年均侵蚀量看, 中间断面最大,北部次之,南部最小.造成海岸侵蚀的动力因素很多,但波浪(风暴潮)和海流是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
  • 冯宝平;张展羽;贾仁甫
    人民黄河. 2003, 1(11):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参阅大量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一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性等特点.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社会经济系统开发水资源系统的深度有关.它的大小取决于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承载驱动力大小等方面.分析方法有供需平衡分析法、背景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模拟递推算法等.
  • 李有华;刘熠保;马占东
    人民黄河. 2003, 1(11):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环境的损伤包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森林面积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等.造成生态环境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贫困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区域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以及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整治修复的措施是: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生存发展战略、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化工程建设等.
  • 张金慧;徐立青
    人民黄河. 2003, 1(11):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韭园沟流域1953年被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选为试验研究基地,开展了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通过对韭园沟流域坝系的蓄洪拦泥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分析,认为坝系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够促进退耕坡地,并使农民群众的粮食产量及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
  • 金鑫
    人民黄河. 2003, 1(11):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万家寨引黄工程是解决山西省太原、大同、朔州三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一项大型引水工程,其未来供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通过对影响南干线未来供水水质主要因素万家寨水库水质状况、汾河水库上游河段及汾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评价,定性地指出了未来的供水水质状况、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 郝树荣;任瑞英;郝树刚
    人民黄河. 2003, 1(11):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灌区量水技术的研究.当前,灌区常用的量水方法有:①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②泵站出流测定;③利用U形渠道量水设施测量;④仪表类流量计测流.灌区量水技术的发展趋势为:①灌区量水自动化和实时调控技术;②低水头损失的量水技术;③经济适用的仪表量水技术;④田间量水设备装配式和标准化技术等.
  • 王初生;唐辉明;晏鄂川
    人民黄河. 2003, 1(11):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浑水库大坝为黏土斜墙砂壳坝.自1965年8月建成蓄水以来,未达到正常设计水位319.5 m的要求,不能有效发挥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效益.根据坝基30余年渗流观测资料,综合采用相关分析法、位势分析法和流网分析法,分析了地下水位与库水位的关系,并对水库高水位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和渗流量作了统计预测.研究表明,上游铺盖与截水槽结合的下游排水防渗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坝基渗流,这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319.5、327.5、331.8 m)运行提供了详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