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2, 1(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型黄河"测验体系,包括从测验站网的规划、布设,到收集、整理、存储和刊布水文、泥沙、河床及库区形态资料的全部过程. 建设 "原型黄河"测验体系是建设"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的基础,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 "原型黄河"测验体系现状的分析,指出:要想建设完善的"原型黄河"测验体系,必须调整现有测验站网的布局与结构,逐步实现测验手段 现代化,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建设统一的测验数据库,加强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 人民黄河. 2002, 1(6):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雪娜;李世明;张培德;金双彦;曹秋芬
    人民黄河. 2002, 1(6):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地区国产水资源总量为1 563.1亿m3,其中黄河流域部分水资源总量为511.9亿m3,内陆河水资源总量为1 051.2亿m3;地表水资源量1 428.2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量为134.9亿m3.西部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降雨受地形影响,形成了多个闭合圈.
  • 张会言;何宏谋;侯传河;罗玉丽
    人民黄河. 2002, 1(6):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量的调查,在分析了1997年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评价了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现状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区分布的关系,揭示了水资源开发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 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得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为295.71亿m3的结论.
  • 人民黄河. 2002, 1(6):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煜;杨立彬;张新海;陈红莉;侯传河
    人民黄河. 2002, 1(6):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人类生存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了西北地区最大可支撑人口数量,对西北地区的水资 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西北地区黄河流域、河西地区和新疆的东疆地区 将出现人口超载,超载率分别达38%、10%、27%.超载的原因是水资源紧缺,在人口密度较 大的区域水资源最为紧缺,人口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解决人口超载的根本途径是节水和开源.
  • 张新海;杨立彬;王煜
    人民黄河. 2002, 1(6):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内陆河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对西北内陆河地区生态环 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提出了未来10~20年内,西北地区各省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 目标,并计算出西北地区现状、2010年、2020年靠径流维持的天然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24 0.04亿、246.34亿和246.36亿m3.
  • 陈红莉;王煜;杨立彬;龚华
    人民黄河. 2002, 1(6):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为基础,考虑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及需水量预测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活需水量呈上升趋势;农业灌溉在节水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需水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张会言;王煜;张新海;杨立彬;侯传河
    人民黄河. 2002, 1(6):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原则、方法和工程条件,进行了该地区2010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 我国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缺水量为53.30亿m3,缺水率为6.2%,生态环境缺水量为1.62亿m 3;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缺水量为77.21亿m3,缺水率为8.5%,生态缺水量为0 .67亿m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黄河流域、新疆、河西内陆河、柴达木盆地等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 彭勃;王内;侯炳亚
    人民黄河. 2002, 1(6):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内陆区河流上中游和黄河干支流源头水质一般较好,大部分湖泊水质矿化度很高,相当数量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其中,黄河干支流受到较普遍污染,黄河流域和内陆河局部地区污染非常严重. 西北湖泊矿化度高是矿物质随水流运移富积的结果,水资源污染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 高度的关联性,经济愈发达地区,当地水污染问题愈严重,水环境容量越小,水资源质量越差.
  • 乔西现;裴勇;陈连军;张孝亲
    人民黄河. 2002, 1(6):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及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西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思想,坚持水资源的需求管理.从体制、法制、机制上加大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规划,发挥经济杠杆和科技创新在水资源管理、配置中的作用.
  • 景来红;杨顺群
    人民黄河. 2002, 1(6):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 200 MW,由 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和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上水库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库 盆采用全面防渗方案,以减少渗漏损失.设计优化后上水库工程采用的工程布置方案,不仅 对工程施工和施工导流十分有利,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超标准洪水和固体径流问题.
  • 王惠芹;杨维九;闵舒
    人民黄河. 2002, 1(6):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从地形上讲,建 库条件较好,但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且渗漏问题严重.可行性研究阶段比选了7种防渗方 案,推荐沥青混凝土护坡、黏土护底防渗方案.经多种方案比较,认为沥青混凝土面板渗透 系数小、无结构缝、维修方便,特别适合于防渗要求较高的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盆防渗.
  • 汪雪英;吴娱;王文平
    人民黄河. 2002, 1(6):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采用全库盆防渗方案;其中库岸边坡采用沥青混凝土护岸,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沥青混凝土面板采用 简式断面结构型式.沥青混凝土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等按一定的配合比经加热拌 制而成.在施工过程中,面板的整平胶结层、防渗层、封闭层应自下而上分别进行摊铺和碾压.
  • 景来红;杨维九;罗涛
    人民黄河. 2002, 1(6):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宝泉水库作为下水 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现有坝体施工质量较好,但防渗体和坝基存在渗漏问题.为满足 蓄能电站需要,并适当扩大灌溉库容,大坝需要加高.经多种防渗措施比较,上游面190 m 高程以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190 m高程以下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面板防渗.溢流堰堰顶设2.5 m高橡胶坝.
  • 肖扬;景来红;任国强
    人民黄河. 2002, 1(6):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龟山滑坡体是影响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滑体边界条件、稳定条件分析及稳定性计算后认为:滑坡体在 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特殊荷载条件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结合上库筑坝须堆石料的情况,将滑体上部岩体开挖至高程790 m后,在特殊荷载下,滑坡体将处于稳定状态.
  • 江恩惠;张林忠;赵文林;张清
    人民黄河. 2002, 1(6):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黄河游荡型河道形态和河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结果,指出游荡型河道进一步整治需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抓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注意"节点工程"与"微弯型河道整治措施"相结合.根据 游荡型河道形态,把河道分为若干小河段,实行整体整治与分段整治相结合,实现游荡型河道整治的有机统一.
  • 左仲国;姚党生;王好芳;杨向辉
    人民黄河. 2002, 1(6):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河龙区间的不同治理程度对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沙粗沙区的治理可明显增加下游可供河道外利用水量、减轻下游河道淤积.
  • 张锋;杨绍军
    人民黄河. 2002, 1(6):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已经初步发挥,并将随着工程逐步完善越来越明显,灌区人民特别是宁夏盐池老区人民已经离 不开它.该工程自运行以来一直由宁夏盐环定扬水管理处来管理其共用工程,多年来在管理 机构配备、管理制度建设、工程管护及生产任务完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管理经费匮乏,工程设计、建设中有遗留问题等.
  • 张连升
    人民黄河. 2002, 1(6):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小北干流段主流游荡散乱,沿河泵站脱流严重、取水困难.在对游荡河势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取水方式的比较,重点介绍了浮船泵站取水技术的应用实践,认为:采用组合浮箱式泵船取水是解决游荡性河段泵站脱流的最佳方案.
  • 余强;赵云章;苗晋祥;张国建
    人民黄河. 2002, 1(6):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调蓄库在南水北调工程运行过程中 ,对水资源储备与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河南省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发 利用现状,对河南受水区地下水库调蓄条件、类型进行初步探讨,划分了三类五型15处地下 水调蓄库有利地段,并初步计算了规划库容,提出了地下水调蓄库水源调控及管理措施.
  • 丁易;田耕;田雨普
    人民黄河. 2002, 1(6):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电站布置6条地下埋藏式压力钢 管,结构设计时考虑了钢板、混凝土衬砌与围岩的联合作用.每条钢管平均长度188.8 m,管径7.8 m,衬砌钢板厚度20~34 mm,选用钢材符合美国规范ASTM A517和A537S标准,总重6 6 00 t.小浪底水电站压力钢管于1999年12月投入运行,运行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工程质量问题,说明压力钢管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