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孙寿松
    人民黄河. 2002, 1(9):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实际需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新经验、新理念,把近几年来党和国家的治水方针、政策、思路和目标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确立了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和统一调度、水资源有偿使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强化了流域管理,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流域管理制度,并赋予流域管理机构相应的职责以及强有力的水行政执法和处罚的权利,为实施流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郜国明
    人民黄河. 2002, 1(9):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世界上河性最为复杂、治理最为困难的河流之一,原因是黄河流域的气象、降雨、地理地质、产水产沙、水沙输移、河道演变等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是目前解决黄河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有效手段.应用于水利领域最主要的两种人工智能形式是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黄河治理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难点,黄河治理人工智能技术体系至少有5个部分的应用内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下游游荡性宽河道的河性控制、黄河防洪减灾系统以及黄河河口的综合治理.
  • 葛钢;李同春;王祥来
    人民黄河. 2002, 1(9):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某防渗墙内力分析实例阐述了防汛墙及桩基的受力特点、常规计算方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考虑墙、桩及其与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根据有限元结果直接计算防汛墙桩内力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结构设计中需用内力配筋、而常规有限元法只能给出应力的缺点.
  • 宋靖邦;岳仁意;徐建军;李栓才;林攀
    人民黄河. 2002, 1(9):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焦作黄沁河防汛综合数据库的研制,旨在提高焦作市防汛决策速度和防汛资料管理、运用的水平,进一步规范基层防汛工作.该数据库主要采用目前比较流行和成熟的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数据库处理技术,操作非常便捷,并可在内部网络上使用.应用表明,该数据库涵盖面广,使用方便,已成为防汛技术人员的重要工具.
  • 毕拥军;贾敬立;郑建志
    人民黄河. 2002, 1(9):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两岸大堤多是在明、清老堤的基础上加高培厚形成的,隐患多、内在质量差.过去由于靠河次数少,偎水时间短,加之隐患探测不全面和探测技术条件限制,所以问题暴露不够充分.刘庄堤段截渗墙施工失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正确认识黄河下游堤防隐患,加大堤防加固力度提供了有力佐证.
  • 周传平;杨春林;张吉勇;陈和平;仝兆龙
    人民黄河. 2002, 1(9):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山东梁山岳庄截渗墙工程的施工实例,阐述了振孔高喷技术处理地下石坝堆石体的工艺原理.它区别于常规高喷的优点主要在于:高压喷射流对地基的切割作用强,且对堆石体石块有击碎和排挤的作用,并可通过控制摆喷角度避免喷射盲区.
  • 刘恒;王卫红;张春亮;余咸宁;殷民强;王良玉
    人民黄河. 2002, 1(9):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软体袋围井是一种用柔软、高强、不透水材料制成的环形袋子,用刚性材料作为其支撑,通过向袋内充水形成一种围井.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袋子内部与井内管涌出水产生的水压差,使软体袋底部与地面紧紧贴合,阻止管涌水的渗出,从而达到养水、抢护险情的目的.软体袋围井设计原理新颖、工作方法可靠,用它代替传统的土袋围井有许多优势,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抢险新技术.
  • 贾敬立;毕拥军;汤弢
    人民黄河. 2002, 1(9):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防汛管理正规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防汛信息的数字化的地位和作用在防汛管理体系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黄河防汛信息化、电子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注重统一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以努力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 张吉勇;周传平;李明勤;国殿振;王修君
    人民黄河. 2002, 1(9):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山东黄河梁山岳庄截渗墙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了振动切槽法截渗墙的技术原理、施工材料设备、技术要求、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认为该项技术成墙质量高,对地层适应性较强,成本低,且施工工艺简单、效率高、进度快.
  • 李栓才;冯利海;张小稳;林攀;王新波;徐建军
    人民黄河. 2002, 1(9):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清水下泄使下游河道受到严重影响,给防洪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焦作河段位于黄河中下游结合部,上首距小浪底水库仅32 km,也是受影响最早、最严重的河段.通过对焦作河段冲淤变化的分析,阐述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清水下泄对防洪工程的影响规律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 王文善;汪习军
    人民黄河. 2002, 1(9):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要通过建设高质高产的粮食和饲料基地,满足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证坡耕地能"退"得下来,巩固得住,即"以建促退".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侵蚀环境特点,在千沟万壑中修建坝系工程,拦泥淤地造田,发展高产稳产的粮食和饲料基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得退耕还林还草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和物质基础,在腾出的坡耕地上造林种草.二是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解决水量资源性不足,提高林草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林草能"还"得上去,并能够正常地生长,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即"治水保还".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区,干旱是制约林草生长的主要因素.能否顺利地沽植?关键取决于水资源.应采取"保、蓄、节、调"四个方面的措施,解决退耕还林还草的水资源问题.
  • 胡建军;秦向阳;王逸冰;于小科
    人民黄河. 2002, 1(9):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韭园沟流域相对稳定坝系防洪标准研究是在相对稳定坝系优化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坝系防洪标准研究数学模型,对不同洪水频率下坝系投资与垮坝损失进行计算、分析加以确定.研究表明,当韭园沟坝系中骨干坝取相同设计标准,坝系防洪标准为100~200年一遇设计频率时是经济、合理的.
  • 康清海;严国民;潘东卫
    人民黄河. 2002, 1(9):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佳芦河流域上游地区属丘陵片沙区与丘陵沟壑区过渡带,农田筑埂问题一直困扰着梯田的发展.利用柠条网络土体筑埂,并在柠条网上带间压上紫穗槐,形成以短养长的生物护埂固沙技术,解决了沙地土段建设基本农田难筑埂的问题.为黄土高原片沙区大力发展基本农田提供了一种生物护埂固沙的新技术.
  • 刘纯义;赵志贡;朱岐武
    人民黄河. 2002, 1(9):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流量和含沙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中有两种用流量加权计算悬移质日平均输沙率的方法.而在生产实践中,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都会有一定的误差,且误差的大小也难以控制.特别在涨水涨沙和落水落沙的情况下,会造成单向系统计算误差.为了提高悬移质日平均输沙率的计算精度,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设计了计算表.采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可以直接得到理论计算结果,避免了计算方法造成的误差,而且即使在流量、含沙量最大涨落段也无需进行直线内插便可求出相对精确的计算结果.改进后的计算表和原来的基本一致,便于测验记录、分析整理资料和推广使用.
  • 任建华;李万寿;张婕
    人民黄河. 2002, 1(9):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河流域水资源极其匮乏,加之地区上的配置不均衡和中游地区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黑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影响到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游地区,该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耗水量占流域耗水量的85%以上,是黑河的主要耗水区和径流利用区.利用黑河上游控制站莺落峡站和中游控制站正义峡站水文资料,分析了黑河中游耗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黑河中游耗水量在4.4亿m3左右,比较稳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耗水量明显增加,80年代耗水量比70年代以前增加了1.97亿~2.49亿m3;90年代耗水量又比80年代增加了1.64亿m3左右.80年代以来流域耗水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是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的结果.
  • 史辅成;李伟佩
    人民黄河. 2002, 1(9):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测资料分析,黄河北干流天桥电站以下河段在小流量(564 m3/s)和高含沙量(500 kg/m3)的情况下也可产生小规模的揭底冲刷.从揭底冲刷景观和相应的流速及泥沙颗分资料分析,揭底冲刷前应该有小流量及细颗粒泥沙淤积过程.
  • 高治定;刘占松;王宝玉
    人民黄河. 2002, 1(9):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明、清时期历史文献、水尺志桩和实测雨、洪等资料,结合现代水文学、天气学原理与经验,分析指出近500年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产洪的降雨仍主要有区域性较短历时暴雨与持续连阴雨,暴雨地区分布特性、季节变化特性与现近基本一致,但较异常大的暴雨洪水过程比现今发生季节可能推迟一旬.另外,河三区间区域性暴雨也存在年际与多年周期变化.近20年来暴雨偏少的情况仍属历史正常情况.
  • 张仁田;鞠茂森
    人民黄河. 2002, 1(9):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导致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用户之间冲突时常发生,因此推进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改进水用途、协调用户用水冲突的有效措施之一.水权交易具有提高水生产力、刺激合理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交易水权产生的方法,并列举了水权交易的典型范例.
  • 倪深海;崔广柏
    人民黄河. 2002, 1(9):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或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不至于进一步下降时河道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最少水量,以及在这一水量下生态系统能够容纳的最差水质.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河道蒸发损失量、河道渗漏损失量、河道基础流量三项之和.以大汶河为例计算了各主要河段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河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詹子胜;李会安;李清杰;王自英;黄福贵
    人民黄河. 2002, 1(9):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影响引黄灌区用水水平的因素,建立了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对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
  • 哈岸英
    人民黄河. 2002, 1(9):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宁夏青铜峡灌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工程情况和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的原则、目标.主要工程措施包括:①灌区渠系改造;②田间节水工程;③土壤改良及中低产田改造.
  • 李玉娥;赵廷华;鲁智礼
    人民黄河. 2002, 1(9):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是解决渑池县、义马市两地区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沿线人畜吃水、部分农田灌溉用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取水方案的选择事关重大,我们通过对当地水资源、洛河引水、黄河引水三种水源的大量分析,确定从黄河南岸渑池县槐扒西坡村引水.槐扒取水口上游有三门峡水库、下游有小浪底水库,水量丰沛,引水较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