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朱鹏
    人民黄河. 2002, 1(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振洲;张永
    人民黄河. 2002, 1(5):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建设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组成.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安全、用户平台等,应用系统包括防汛指挥系统、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水环境监测监督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黄河网等.要建设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系统,必须从逻辑上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各部分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 孙建奇;李东亚;于海泓
    人民黄河. 2002, 1(5):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信息资源是所有治黄信息的集合,是黄河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具有质量、数量、时效和组织等信息资源的基础属性.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加工等应用流程产生信息价值,服务于治黄工作.黄河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关系复杂,可以从组织化程度、采集途径、构成元素、时效性、业务门类等多个角度分类.根据治黄工作的实际需求,按业务门类将黄河信息资源划分为防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政务办公等.
  • 张永;孙建奇;赵如林
    人民黄河. 2002, 1(5):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黄河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已初具规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防汛决策支持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汛信 息单一、结构不合理、设备潜力没有得以最大发挥等.因此,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加大对 防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建立水沙实时监测系统、加快下 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抓紧安排部分子系统的二次开发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 人民黄河. 2002, 1(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卫民;王龙;杨健;谢莉
    人民黄河. 2002, 1(5):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文信息是整个水利信息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文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决策与信 息服务的方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和变革,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的渗透,为实现从传统水 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黄河"数字水文"就是借助"数字地球"的理论和 方法,建设满足现代治黄需要的大型信息系统."黄河水文"基本架构由信息采集与传输体 系,网络平台,信息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挖掘与分析体系,暴雨、洪水预报体系以及信息 服务与决策体系六大体系构成.其架构策略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分阶段逐步实现.
  • 张永;张振洲;卢杜田
    人民黄河. 2002, 1(5):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汛虚拟现实会商是通过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立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会商环境,为会商者决策提供立体的可视化信息服务,其 特点是跨域会商、会议全程智能记录、立体的可视化信息互动、会商主次场景可以互相切换等.
  • 陈永奇;朱辰华;张振洲
    人民黄河. 2002, 1(5):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具有快速完成各类信息收集处理,为编制水量调度方案和监督调度方案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为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计算手段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是一个由二级调度支持模式、三层计算机网络结构、四类信息采集体系构成的基本框架.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尽快实现合理配置,以发挥其更大的综合效益.
  • 李东亚;王先锋;渠康;封克俭;薛玉杰
    人民黄河. 2002, 1(5):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资源保护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库、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五部分.信息采集可通过常规监测、省界 监测、水量调度监测、实时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以及遥感监测等监 测站点完成.数据传输主要依托黄委计算机网和公共信息网,建成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为中心的水资源保护网络系统.水资源保护综合数据库主要包括水质监测数据库、文件资料 数据库和图形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监测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系统两部分.信息服务系 统由信息检索查询、图表生成、多媒体显示和信息发布等组成.通过这5个环节的建设,整体提高水资源保护的工作效率.
  • 秦鸿儒;常照波
    人民黄河. 2002, 1(5):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是黄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网建设采集水土保持信息,对各类调查统计数据进行科学、规范化处理;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数据库;开发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规划设计、效益评价、决策支持等应用系统;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的快速集成处理、网络化传输,为水土保持决策、管理、科研等提供信息化服务.
  • 程征;卢杜田
    人民黄河. 2002, 1(5):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检查、观测和监测等数据信息的实时采 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进行对工程安全状况的评估,从而确定工程维护需求的优先级 排序,制订工程维修养护策略,为工程维护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为黄河防洪工程运行、防洪 规划、防汛、水资源统一调度、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服务.
  • 刘学工;高新平;汤国平;杨斌
    人民黄河. 2002, 1(5):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政务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的主要应用系统之一,由表示层和业务层两部分组成,主要实现公文流转与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办公桌面自定制、统一身份认证和电子邮件等功能,同时实现全河系统的有机集成.
  • 易成伟;朱桂珍;马辉
    人民黄河. 2002, 1(5):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文管理是伴随着行政管理应用而生的, 起到了承上启下、上传下达、保证政令畅通的作用.目前,黄委公文管理的电子政务化进程发展不平衡.为进一步规范公文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十五"期间,要全力推进公文管理的电子化工作,逐步实现全河所有公文无纸化办公.
  • 任齐;陈维达;彭绪鼎
    人民黄河. 2002, 1(5):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网是宣传黄河治理开发的窗口,是世界了解黄河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研究黄河的平台.由全文检索、信息采编、信息发布、视频点播、数据库、电子邮件等构成黄河网的基本框架,高质量、高容量、高效率是黄河网的建设目标,"新、快、强"是黄河网的建设原则.
  • 林韬;司权
    人民黄河. 2002, 1(5):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黄河通信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结合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确立了黄河通信网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黄河通信网优化改造方案是:加快黄河微波干线和全河交换网的更新改造;建立县局以下宽带数据接入系统;完善水文和水资源数据采集以及水量调度与水质监测通信网等.
  • 张正斌;任齐;冯存华
    人民黄河. 2002, 1(5):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黄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高速、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信息化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是实现信息高效准确传输的保障,是实现信息化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要实现信息化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
  • 王龙;刘伟;张勇
    人民黄河. 2002, 1(5):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库系统是当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 ,黄河基础数据库在黄委信息化中属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也是黄河专业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规范、整合黄河的信息资源,建设黄河基础数据库系统,将为黄委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 张振洲;司权;孙建奇
    人民黄河. 2002, 1(5):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化的关键是公用信息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其中公用信息平台包括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软件开发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可视化平台,标准体系包括公用信息平台标准、信息编码标准、信息资源开发规范.
  • 司权;任齐;郑丹
    人民黄河. 2002, 1(5):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的治黄目标要求全面实现黄河信息化.随着Internet的接入,黄委广域网的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化安全的问题亦日益突出.基于黄委的网络现状,其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应从技术安全措施、安全管理措施、评估安全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完成.
  • 王龙;张振洲;于海泓
    人民黄河. 2002, 1(5):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水利信息化.黄河的综合治理问题客观上决定了必须综合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要首先了解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黄河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应用到的关键技术有所掌握,旨在对黄河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启发.
  • 刘红卫;任松长;王万民
    人民黄河. 2002, 1(5):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水平是反映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要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全面实现黄河的信息化.要推动黄委信息化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必须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强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统一.
  • 崔家骏
    人民黄河. 2002, 1(5):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门峡-花园口实时遥测洪水预报系统"是黄委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的信息工程项目,目前除陆浑、故县水库的两个子系统还在运行外,其他组成部分已停用,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分析认为,当时该系统建设的技术策略是正确的,而且效果也十分显著.后来之所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建、管、用分离是一个重要失误.另外,设计中对我国当时的国情考虑不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工程量大、建设周期过长,使其技术无法保持先进性;目标定得太高,近年来没有显现系统优势的机遇;没有可靠的维护经费来源.
  • 周海燕;邓雪清
    人民黄河. 2002, 1(5):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旨在对小浪底水库的地形、断面及水文要素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为黄河的防洪、抗旱、调水调沙、引黄济津、水库河道冲淤变化及治理开发等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设计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扩充性和安全性原则,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库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库区水文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输入、存储、查询、分析、显示、输出和一体化管理空间图形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
  • 周朝义;史学军;张联国;曾宪胜
    人民黄河. 2002, 1(5):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黄河流域的基础数据都是过去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取得的.用这样的数据建立工程基础数据库将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黄河要素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原貌,也会使以后工程运行中数据更新产生巨大的障碍.因此,需要建立与完善GPS控制网对原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空间基础数据完整统一、数据质量精密.通过阐述GPS在"数字黄河"中的基础作用,对建立与完善黄河GPS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