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赵业安;张红武;温善章
    人民黄河. 2002, 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柳树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黄河上游干流黑山峡峡谷出口处,上距兰州250 km,下距银川160 km,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33.6%,总径流量的58%,总输沙量的10%;水多沙少,水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拦河大坝拟采用面板堆石坝,正常高水位1 380 m,最大坝高163.5 m.总库容110亿m3,经水库冲淤平衡,100年后还可永久保留50亿m3库容.水电站装机容量200万kW,年发电量78亿kW·h.大柳树水库与龙羊峡、小浪底水库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三大骨干工程,大柳树水库具有承上启下、反调节径流、兼顾各方面利益的独特功能,是有利于黄河上、中、下游的战略性工程.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上游径流,增加黄河可用水源,缓解黄河断流,改善水沙条件,维持主汛期造床输沙流量,减轻河道淤积萎缩,提供生态用水,建设绿色屏障,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发电效益;提高宁蒙河段防洪标准;防治冰凌灾害;从治理和开发黄河全局出发,综合效益更大.另外,大柳树工程还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节水库与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的调节枢纽,对于西部开发和黄河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 王道席;王军良;张继勇
    人民黄河. 2002, 1(2):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的治黄工作仍然要面临解决与水有关的"环保"(保护自然界免遭人类社会的破坏)和"人保"(保护人类社会免遭自然的危害)两大问题.系统观、辩证观和科学技术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黄河治理开发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
  • 人民黄河. 2002, 1(2):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骅
    人民黄河. 2002, 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悬河,为国家防汛保安之心腹大患.分析认为,防沙减沙、加强中上游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进而提出"上中下游区域、大中小坝库工程,点线面治理三结合,拦、淤、保、冲、排五兼顾,以拦、淤、保为核心" 的治理方略,以防治黄河河床抬高.
  • 王恺忱;王开荣
    人民黄河. 2002, 1(2):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河道善徙,河口河段尤甚.河口三角洲尾闾流路始终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演变之中.河口拦门沙主要受制于河流入海水沙条件和河口滨海潮汐等海洋动力特性,它随河口口门的改移而变化,极不稳定.当前,关于黄河口拦门沙治理的观点还不一致,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可行性均缺乏较为全面可靠的论证,难以制定具体有效的治理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 李祚谟
    人民黄河. 2002, 1(2): 1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已建成较为系统的分滞洪工程,但当前水库工程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为确保水库运用达到"分得进,守得住,排得出,群众保安全"的基本要求,提出以下四点建议:黄河上建拦河闸控制分洪;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多方加大排水措施;抓紧完善避洪安全设施建设.
  • 韩宝国;林宏达;姚宏超;尉剑;谷合长
    人民黄河. 2002, 1(2):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淤背固堤技术在黄河堤防加固工程中应用已30余年.近年来,工程地点由险工堤段向平工堤段延伸,输沙距离越来越远,沙场条件变差,机淤生产效率低下,施工成本增加,沙场问题成为制约淤背固堤施工的重要因素.在消除黄委编号险点(鲁-Ⅱ-渗-14号)淤背固堤机淤生产中,首次应用跨河穿管及塑料编织布长管袋水中填充围堰取沙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淤背固堤沙场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投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张生;董永全;李希宁;许琛;曾森财
    人民黄河. 2002, 1(2):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泥土截渗墙技术是运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截渗桩机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以水泥作为固化剂,使土体固结成具有良好整体性、稳定性、不透水性,并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截渗墙,达到截渗的目的.在滨州大道王堤防工程加固过程中,采用BJZC-JS-IB型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机进行水泥土截渗墙施工,经对已完工程进行检测分析,水泥土截渗墙的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该技术适合在黄河堤防加固工程中应用.
  • 崔联华;孙晓辉;王建民;白玲玲;蒋成林
    人民黄河. 2002, 1(2):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大堤71+200~74+300段工程施工包括临河帮宽、后戗加培、堤顶加高等内容.设计堤顶高程为2000年设防水位加设计超高2.5 m,一级戗台顶部高程为2000年设防水位浸润线出逸点高程加1.5 m.施工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搭迹宽度大于10 cm,压实度不小于0.94.工程质量实行项目经理制,层层开展目标管理,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 贾杰华;石钦周;王志刚;邓晓颖
    人民黄河. 2002, 1(2):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冲积扇的发育经历了三个地质历史时期:①中更新世后期,黄河逾越三门湖进入华北湖,揭开了黄河冲积扇的发育进程.该期冲积扇在郑州以西形成黄河古阶地,郑州以东被晚更新世地层所埋藏.②晚更新世是黄河冲积扇形成的鼎盛时期,黄河冲积扇进入地质作用的加积阶段,扇区轴部和上部广泛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砂层.③全新世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发育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黄河多次大规模迁徙改道,泥沙淤积,扇面抬高,遗留下古河道高地和现今"悬河"等地貌景观.黄河冲积扇的粗粒相带,是富水性较好的地区,黄河侧渗是沿黄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侧渗影响带是建立大型傍河水源地、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想地段.
  • 苏青;施国庆;薛松贵;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02, 1(2):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基于基本用水水权的黄河下游水权体系,是对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的初步探讨.从水权、水市场理论出发,提出包括基本用水水权层次和丰余水层次的水权体系架构,分析了河流内外分水、农业水权、水权界定、用水主体等黄河下游干流水权分配的基本问题;并就黄河下游基本用水水权初始分配、丰余水水权配置以及水权体系运作的技术前提、水权转让及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刘晓岩;王建中;于松林;周建波;王铁民;姚建闯
    人民黄河. 2002, 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199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向沿黄省(区)颁发了<取水许可证>.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制还存在政府指令配水严重失控、没有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同比例丰增枯减的原则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在黄河上建立水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 蒋秀华;王玲;抄增平;李东;王玉明
    人民黄河. 2002, 1(2):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黄河上游甘宁蒙三省(区)存在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灌溉定额高、站网不完善、退水控制差、测验精度低、用水计量误差大、数据传输手段落后、水权不集中、计划性差等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行用水计量监测监督管理对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局面,平衡上中下游用水矛盾,实现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优化调度等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委属水文系统对黄河上游用水计量监测、监督的管理模式.建议黄委利用水文系统站网分布面广、线长,具有先进的测验设备和完整的通讯网络等条件,授予其用水计量监测、监督管理职权,从而实现对黄河流域用水计量的有效监测、监督管理.
  • 张爱国;李锐;杨勤科;张平仓
    人民黄河. 2002, 1(2):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区域土壤侵蚀学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相兼顾的角度出发,吸取前人在野外测点布设、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及相应设备选择上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全国范围内水土流失土壤野外测试的"点、面映射"、"点、类映射"和"分级点控"的测点选择原理;初步确立了全国水土流失土壤野外测试的指标体系、测试方法和操作规程体系、测试原始数据的统计公式体系;初步建立了全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的原始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库.
  • 李永乐
    人民黄河. 2002, 1(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豫西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补给源之一.其土壤侵蚀规律受地质环境——区域地质、地貌及地表岩性的控制,呈现出不同的侵蚀特征,其中处于地壳隆起上升区,地表岩性疏松,垂直裂隙及大孔隙发育的黄土丘陵区侵蚀严重;而处于隆起上升区,地表岩性坚硬的基岩山地以及处于地壳沉降区的阶地平原区侵蚀相对较弱.红土丘陵区因地表岩性较黄土抗侵蚀能力强,属中等侵蚀区.
  • 李宁;杨宝中;林斌文
    人民黄河. 2002, 1(2):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堆积在渠道和沉沙池两旁,不仅恶化了环境、形成沙害,而且也占压了大量耕地.三义寨灌区是较典型的引黄灌区,以沉沙条渠泥沙农田化和渠道两侧沙垄治理为重点,进行了堆沙高地作物品种、土壤改良、小麦灌溉、果农间作种植模式等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泥沙农田化技术,为引黄灌区泥沙的处理和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 张汝军;张学文
    人民黄河. 2002, 1(2):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灵武市针对节水灌溉实验区灌溉现状,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生产实际需要,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调整灌溉时间、灌溉定额、灌溉方式,有效控制了水量和作物营养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适宜当地条件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获得十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
  • 袁群;沈凤生;张金良;谢义兵
    人民黄河. 2002, 1(2):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碳化对三门峡水利枢纽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坝本身的混凝土质量及耐久性比较好,而其他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严重不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 袁群;曹雪玲;司马军;管自强;杜卫兵;唐伟东
    人民黄河. 2002, 1(2):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浑水库泄洪洞自1965年8月建成以来,衬砌混凝土裂缝大量出现,质量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泄洪洞的安全运用.依据1974、1984、1991及2001年的4次检测结果,分析认为,过大的外荷作用、温度应力、混凝土的溶蚀破坏等因素是泄洪洞裂缝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原因.
  • 曹雪玲;司马军;何心望;蔡秋霞
    人民黄河. 2002, 1(2):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故县水库溢流坝弧形闸门启闭机工作桥混凝土大梁严重开裂.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评估的基础上,决定采用裂缝化学灌浆及粘贴钢板进行加固.采用粘钢加固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可有效控制裂缝扩展,并且施工方便、快捷.通过合理计算、设计后,进行表面处理、涂胶、粘贴、固定等一系列工序后,即可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
  • 司马军;曹雪玲;杜卫兵;汤劲松
    人民黄河. 2002, 1(2):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故县水库溢流坝弧形闸门启闭机工作桥混凝土大梁质量进行检测评估的基础上,决定采用裂缝化学灌浆及粘贴钢板进行加固.裂缝化学灌浆材料为TH1型化学浆材,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后,灌浆质量经检测是较为理想的.
  • 童海鸿;焦爱萍;秦金虎
    人民黄河. 2002, 1(2):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除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不单纯是一般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移民).在介绍天桥水电站现状及除险加固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角度提出了除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选择的原则,从而合理利用了原工程及其周围地区已有的场地、设施或设备,并充分考虑永久占地的合理利用,不仅使得国有资产得以盘活利用,而且由于占地的减少,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避免了一系列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