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2, 1(1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准备时间长,参加人员多,取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次试验,确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寻求黄河下游河床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二是力求能够使得黄河下游的河床全线冲刷;三是验证已有的河道整治工程、数学模型、实体模型,深化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从结果看,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今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将深入研究以下工作:①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方式;②黄河下游河床演变规律;③"二级悬河"的成因、危害及解决对策;④黄河河口治理.
  • 张新玉;徐杏;李梅
    人民黄河. 2002, 1(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水利利用外资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加入WTO对水利利用外资结构的影响.水利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是世行贷款,主要安排的项目是防洪、灌溉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甲类项目.加入WTO对水利利用外资结构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促进水利利用外资方式及范围的多元化;②水利利用外资区域迅速扩大;③有利于提高水利行业利用民间投资和外资的深度和广度.为克服一些外资投资的不良影响,必须优化水利利用外资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世行及其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力度;②加大水利利用外资的市场机制运作,规范政策指导;③根据水利产业的投资偏好,选择具体的外资投资主体.水利利用外资应建立在充分利用内资的基础之上,将外资投向建设资金短缺的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效益明显的水利项目上去.加入WTO后,水利行业应以灵活的策略加快对外资流向的引导,真正实现外资在经济活动中的示范效应.
  • 张建中
    人民黄河. 2002, 1(12):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4个专题经过近4年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经专家鉴定,有两个专题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两个专题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总体国内领先、局部国际领先水平.各专题主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海荣;李文家;刘红珍
    人民黄河. 2002, 1(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库容较大,为了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库容优势,减少三门峡水库淤积及控制运用几率,对"上大洪水",当小浪底水库水位达273 m时,三门峡水库投入控制运用时机较好.对"下大洪水",当小浪底蓄水位达270 m时,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时机较好.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认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在不影响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中常洪水控制流量,中常洪水控制流量以5 000m3/s为宜,最高汛限水位以245 m为宜.另外,还提出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四库联合防洪运用方式.
  • 杨德应;王玲;高贵成;高国甫
    人民黄河. 2002, 1(12):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涧河是黄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全长167.8 km,流域面积4 080 km2.2002年7月4~5日,中上游发生了两场暴雨洪水.这两次降雨的特点是:雨量大、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小.该暴雨形成了子长水文站7月4日最大流量4 670 m3/s,是该站1958年7月建站以来实测最大值,为100年一遇洪水.延川水文站7月4日最大流量5 500 m3/s,是该站1953年7月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洪水,第一高水位.
  • 徐伟;李有才;张丽娜
    人民黄河. 2002, 1(12):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防洪、防凌问题突出,开发、建设和应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由水情遥测、计算机局域网和洪水预报三个子系统组成.水情遥测子系统采用Inmarsat-C卫星和超短波混合组网;计算机局域网采用分布式结构,并以Windows NT4.0网络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支持,通过网桥和厂内的MIS系统形成网间联系;洪水预报系统人机交互的界面为水库优化运行和防洪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 赵勇;边鹏;张遂芹
    人民黄河. 2002, 1(12):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黄河濮阳河段经多年建设,堤防、河道、滩区安全等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但因黄河泥沙淤积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状况仍在加剧,防洪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对黄河濮阳河段的二级悬河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形成二级悬河的原因,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统筹兼顾"的治理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适时进行调水调沙、淤滩、淤筑堤河等治理二级悬河的措施.
  • 黎桂喜;崔建中;齐洪海;王云
    人民黄河. 2002, 1(12):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下游近堤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阐明了近堤坑塘、堤河、井渠等险点隐患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其对于防洪的危害,提出了"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背河后临河,先坑塘后堤河,然后渠井"的消除原则和相应加固措施,并对险点隐患的查定、分类编报、消除计划编制等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 陈运涛;魏淑华;管清泰;孙保庆
    人民黄河. 2002, 1(12):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防洪工程"十五规划"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准.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黄河防洪工程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督查制.这种新的建设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 韩亚娟;张清田;王淑君
    人民黄河. 2002, 1(12):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工程现状和风浪险情发生原因,提出防风浪险情要以削减风浪对临水坡的冲力、增强临水坡抗冲能力为主要原则,对多种抢护方法优缺点及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适应黄河堤防临河坡风浪险情的几种常用抢护方法(如挂柳防浪、挂枕防浪、土工织物防浪及土袋防浪等),旨在能够主动做好今后的黄河防汛抢险工作,确保黄河防汛安全.
  • 肖培青;郑粉莉
    人民黄河. 2002, 1(12):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位于坡面上部的供沙土槽和坡面下部的试验土槽的双土槽径流小区,定量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上方来水来沙对陡坡地细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及其细沟水流水力学特征参数与坡上来水引起的坡下方净侵蚀产沙量的关系,建立了细沟水力学参数与坡下方净细沟侵蚀产沙量的统计模型.
  • 高小平;曹全意;庞小明;安乐平
    人民黄河. 2002, 1(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耤河示范区生态建设项目自1998年10月由黄委正式批复立项后,天水市将此项目列为1999年度市政府所办的十件大事之首,并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几年来,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发展产业,提高科技含量,使示范区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集绿化、美化为一体,山、水、田、林、路、渠、园综合配套的城郊型水土保持生态样板工程的雏形.
  • 倪新贤;郜国明;杨建顺
    人民黄河. 2002, 1(12):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少沙多是其突出特点,也是引黄供水项目决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济南鹊山供水项目沉沙条渠引水时考虑了黄河的水情、沙情、凌情以及供水保证率等因素.设计代表系列引水引沙量计算结果表明:前10年年均引沙108万m3,后15年年均引沙124万m3.
  • 亢景付;殷保合;林秀山
    人民黄河. 2002, 1(12):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排沙洞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水工隧洞.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对排沙洞的预应力效果、张拉前后和使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小浪底排沙洞结构是合理的,在预应力混凝土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超挖和欠挖,并保证开挖面的光滑平整度.
  • 王庆明;李全胜;秦常
    人民黄河. 2002, 1(1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频监视系统为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创造了条件.介绍了小浪底工程视频监视系统的主要任务、系统配置、主要设备选择等,并就目前视频监视系统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名称、设计标准、系统结构、监视范围等方面都有待规范、统一和完善.
  • 吴道胜;杨木振;李建明
    人民黄河. 2002, 1(12):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5~1993年期间,三门峡水电站曾先后多次进行监控自动化改造,但受投入资金所限,改造的规模和程度远远满足不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从1994年三门峡水电站采用自下而上、以点带面的模式对电站的控制设备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造.通过一系列改造,提高了三门峡水电站在河南电网的地位,增强了电厂的竞争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改造中加以解决.
  • 吴道胜;冯宏现;李建明
    人民黄河. 2002, 1(12):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1980年以前,三门峡水电站采用全年发电运用方式,水轮机过流部件磨蚀十分严重.1989年后,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进行汛期发电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过流部件的抗磨蚀性能.近年来,与国外公司合作,采用了先进防护技术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袁群;曹雪玲;司马军;唐伟东;职轶;李文莉
    人民黄河. 2002, 1(12):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高效减水剂掺量、砂率、水胶比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影响规律.经过优化组合,配制出坍落度不小于240 mm、坍扩度不小于500 mm、强度不低于50 MPa的高流态高性能混凝土,为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渡槽的混凝土应用提供参考.
  • 崔国喜
    人民黄河. 2002, 1(12):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曲率模态理论,对黄河小浪底库区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损伤识别进行数值研究.利用连续梁桥损伤前后的曲率变化对桥梁的损伤进行定位识别,探讨了曲率模态法对于连续梁桥不同损伤情况的诊断能力以及不同损伤程度对于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的影响等.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是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标示量,可以对连续梁桥的损伤进行准确识别.
  • 施祖留
    人民黄河. 2002, 1(12):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工程移民是众多人口有组织的迁移和相关社会经济系统的新建、重建和改建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所以参与移民的行动主体必然众多.这些主体之间因存在着不同利益而以不同的行动方式相互冲撞、制约、融合并最终整合成一种联合行动过程来保证移民任务的完成.通过分析小浪底和尼尔基两个水利枢纽的移民管理体制个案,提出移民管理是一种由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整合而成的双层结构体系.
  • 郑恒祥;黄海江;金栋
    人民黄河. 2002, 1(12):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工程日渐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对西线工程长-恰线深埋长隧洞单、双洞方案在工程地质、布置方式、施工技术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两种方案隧洞的主要特征值、水力计算、理论工程量,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