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佚名
    人民黄河. 2001, 1(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雷鸣
    人民黄河. 2001, 1(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建明
    人民黄河. 2001, 1(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大勇
    人民黄河. 2001, 1(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1, 1(7):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如何实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对治黄工作提出的"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4项目标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①黄河大堤5种决口形式(漫决、冲决、溃决、凌汛决口和人为决口)中,通过水库调节可以解决凌汛决口,对堤防威胁最大的漫决、冲决、溃决问题需要采取加高加固堤防、水库群联合调度、运用分滞洪区、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②黄河不断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通过行政、经济、工程、科技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去努力实现。③要保证黄河水质不超标,一是流域机构的水资源保护部门要提出沿河每个省(区)的最大许可排污量;二是要将水质监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三是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④黄河河床的不断抬高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所致,加强水土保持、加快中游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河口治理、适时调水冲沙是抑制黄河河床抬高的根本途径。
  • 赵永凯
    人民黄河. 2001, 1(7):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防洪减灾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直接服务于黄河防汛的实用系统,由中国与芬兰合作完成。该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经验表明:①坚持网络建设"三统一"的原则是网络建设成功的关键;②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是保证网络建设成功的基础;③建设管理体制落实,保证了系统建设的质量;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和应用软件先行是网络系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⑤稳定队伍、加强管理是发挥已建网络效益的保证。
  • 刘建明;赵永凯;李梅;张正斌;王龙;郝春明;毕东升
    人民黄河. 2001, 1(7):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芬合作黄河防洪减灾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利用芬兰政府贷款建设的黄河防洪减灾系统项目的重要子项目。通过该网络系统的实施,明显改善了黄河防汛信息的传输手段,并可方便地接入Internet。通过对该网络系统建设目标、建设规模、网络系统、局域网功能、网络应用的介绍,使读者对该网络系统有一基本了解。
  • 张正斌;郝春明;于剑平;董舞
    人民黄河. 2001, 1(7):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防洪减灾系统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为一体,是一个多级网络和多种应用的复杂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要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须建立系统运行日志和管理root口令,定期对环境运行条件进行检测和做好数据备份,同时也要有一套规章制度来保证。
  • 郝春明;张正斌;于剑平;郑丹
    人民黄河. 2001, 1(7):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防洪减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管理软件平台采用的是Compaq公司提供的NetView。实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网络管理模式,进行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 任齐;王龙;于剑平;李梅
    人民黄河. 2001, 1(7):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黄委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扩大,日常网络管理和监视工作在网络的正常运行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芬项目办依据ICMP协议,开发了黄河防洪减灾计算机网络连通测试系统,运用该系统可实时监视黄委网络系统的连通情况,并可进行自动报警、日志登记等项工作。
  • 王龙;任齐;张勇;牛大庆
    人民黄河. 2001, 1(7):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Internet时代,网络应用已经从传统的两层结构向多层应用体系转换。多层应用软件体系结构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两面层结构应用软件相比,有着可伸缩性好、可管理性强、安全性高、软件维护量小等诸多优点。分布式服务器阵列体系结构基于多层应用软件结构的思想,提供了建立高可用性、高伸缩性、高安全性、高管理性互联网应用系统的框架。利用Internet/Intranet分布式服务器阵列结构构建新一代黄河防汛应用体系将在治黄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彭成山;孙东坡;刘凤莲;耿明全
    人民黄河. 2001, 1(7):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充沙长管袋的几何、材料特性,分析了管袋沉降机理与沉降速度,导出了管袋位移与转角的计算公式。根据柔性连接体的假设,分析认为管袋沉降速度与管袋几何特性、充填度以及河流的流速与含沙量有关,管袋在沉降过程中同时受到水流冲击与重力作用。对黄河下游中常洪水,采用直径0.8 m、长15 m的管袋,其沉降位移可控制在2~4 m。
  • 赵勇;焦洪川
    人民黄河. 2001, 1(7):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黄河防洪工程设计中存在着设计成果质量不高,前期工作项目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设计项目划分过细和设计批复中预算超概算的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经分析认为,应通过逐步推行设计招标投标制度,实行项目设计责任人制度。项目设计工作要严格执行规范,适当合并同类性质的初步设计项目,改进设计成果审查制度,严格控制项目预算超概算问题,实行项目设计成果质量保证金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使黄河防洪工程的设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翟家瑞;郝守英;申冠卿
    人民黄河. 2001, 1(7):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修建的生产堤,对保护滩区农业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生产堤的存在,缩窄了河道的过洪断面,削弱了河道滞洪排洪能力,使同流量洪水水位抬高,洪峰流量沿程衰减量变小,洪水传播时间缩短,严重影响了下游水文预报的精度,给防洪决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彻底破除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的生产堤。
  • 张素平;祝杰;刘红珍;王玉峰
    人民黄河. 2001, 1(7):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和投入防洪运用,水库工程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按照2001年黄河防洪任务和洪水调度原则,在分析研究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等4座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基础上,制订出2001年黄河下游各级洪水处理预案。
  • 朱松立
    人民黄河. 2001, 1(7):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坝头险工是黄河下游防洪的节点工程,始建于1924年。"九五"期间兰考县黄河河务局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对其进行了改建,包括平扣石护坡、坝前根石加固、坝面绿化美化等。如今的东坝头险工已成为花园式工程,成为向世人昭示黄河精神和传播黄河文化的一扇窗口。
  • 李绍谦;曹兴毅
    人民黄河. 2001, 1(7):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阳县黄河河务局对黄河河道工程坚持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管理质量为目的,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管理意识,狠抓基础工作,注重科学管理,大胆实施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 李贵生;胡建成
    人民黄河. 2001, 1(7):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刘家峡水电站的泥沙问题,主要是由洮河泥沙引起的,严重威胁着电站的安全运行。虽然采取了异重流排沙、低水位拉沙等措施,对延缓坝前泥沙淤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挡不住洮河泥沙向坝前的推进。解决洮河泥沙的根本办法是在洮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当务之急应修建洮河口排沙洞将大部分泥沙直接排向下游。
  • 马文进;曹嫦娥
    人民黄河. 2001, 1(7):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站队结合工作是对水文基层测站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在站队结合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搞好站队结合,必须开拓思路、深入分析、加强管理,才能加速基层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改革的步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深化站队结合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防汛、水资源利用等日益提出的新要求。
  • 李秀云;傅肃性;李丽娟
    人民黄河. 2001, 1(7):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论述了川西滇北西线调水河流的河水矿化度、化学类型与河水硬度等水质特性。该区的河水矿化度及化学类型,依据其地质环境与降水量等因素分析,可分为4个类型区,它们绝大多数为中低矿化度,属重碳酸盐型水。该区的河水硬度,因受降水量等的影响,大部分为2.0~3.0 m.e/L,河水多属软水。据金沙江河流水质污染监测,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区一般干流水质好于支流,其污染程度干流向支流呈加重趋势。所以,调水前期应加强引水区水环境监测保护和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 郝庆凡
    人民黄河. 2001, 1(7):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基本情况,回顾了1999~2000年度黑河水量调度工作。要协调中下游之间用水矛盾,必须实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进一步落实水量调度地方首长负责制,狠抓灌区节水改造,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使有限的黑河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 李建民;史学建;吴卿;陈发中;王昌高
    人民黄河. 2001, 1(7):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IS方法,将规划区有关的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以同一大地坐标下的不同地图图层表示,并将相关图层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规划中间成果图和成果图,再进行面积量算和统计,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规划数据的可靠性。
  • 朱贵良;许强;石瑞昌
    人民黄河. 2001, 1(7):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旱井水窖集储雨水,对于解决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具有现实意义。林州市典型深山区旱井水窖施工技术包括挖窖、井壁配料、捶井等三方面内容。建成的旱井水窖储水水质经卫生防疫部门分析化验,保质期可达3年之久。经河南省文献中心查新,该技术在国内尚未见到相同报道。
  • 李宗坤;胡良明
    人民黄河. 2001, 1(7):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穿黄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方案之一,槽墩则是渡槽稳定的关键所在。编制任意三维结构的部分软件Auto,可处理断面突变、渐变及中间具有孔洞的三维结构,大大简化了槽墩的部分工作量。同时,采用super91程序对槽墩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槽墩结构的应力和位移,为工程设计单位提供了设计依据。
  • 任岩;沈冰珂;金辉
    人民黄河. 2001, 1(7):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电站已有3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其他3台机组将于2001年年底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运行。作为国家重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在系统电网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本着先进、快速和可靠的原则,广泛采用先进的微机技术,提高了电站自动化水平及运行的可靠性,为小浪底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 常桂芹;焦海波;周君林
    人民黄河. 2001, 1(7):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1号、2号U型渡槽伸缩缝采用了三重防水处理工艺:第一道为环氧砂浆封闭后外部刷两道聚氨酯涂膜;第二道为紫铜片止水;第三道为PVC油膏防水。槽身伸缩缝外部固定紫铜片防止油膏灌入时外溢。经过两年运行,未发生渗漏现象。
  • 谭兴华;陈全会;王海峰;李莉
    人民黄河. 2001, 1(7):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淇河渠道倒虹吸模型试验,对低水头大流量倒虹吸工程总体布置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闸宜设在上游,流态稳定,水流条件好;倒虹吸管进口不需要设置通气孔,也没必要使倒虹吸进口顶缘低于倒虹吸管通过最小流量时进水口前的水位。该项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平原地区低水头大流量倒虹吸管的设计与运用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