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鄂竟平
    人民黄河. 2001, 1(6):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21世纪治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治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2001~200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 郭国顺;石春先
    人民黄河. 2001, 1(6):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分析治黄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2001~2005年各项治黄工作的基本思路,为编制改革发展五年计划提供了基础条件。
  • 赵国训;尚长昆
    人民黄河. 2001, 1(6):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2001~200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改革发展五年计划的编制过程,着重分析了该计划的特点,旨在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计划的主要内容,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该计划的主要编制特点为:宏观指导性强;体现了治黄思路的调整和转变;突出改革,着眼发展;增加了保障措施;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坚持把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
  • 人民黄河. 2001, 1(6):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新民;时明立;王大明
    人民黄河. 2001, 1(6):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2001~2005年黄委人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建立新型的流域管理体制,改善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对治黄队伍进行分类管理,强化培训,提高治黄队伍素质,并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从而最终建立起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 刘建明;张建中;刘晓燕
    人民黄河. 2001, 1(6):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治理开发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伟大成就,科学技术为黄河治理与开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回顾和总结以往科技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黄河治理开发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2001~2005年科技工作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 杨含侠;赵汉宾;王晓东
    人民黄河. 2001, 1(6):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分析黄委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优势和具体情况,制定2001~2005年黄委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改革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立足黄河、发挥自身优势,构建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 夏明海;杨惠杰
    人民黄河. 2001, 1(6):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委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抓住国家水利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健全会计机构,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监督,争取到2005年末基本建立适应新形势和治黄新体制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
  • 孙广生;孙寿松;陈连军
    人民黄河. 2001, 1(6):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以来,黄河法制建设、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流域立法滞后,流域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依法实施流域水行政管理受到制约。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缺水断流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将对黄河法制建设、水行政执法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黄河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加快治黄改革与发展,实现从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的重要途径。
  • 张永;杨韧
    人民黄河. 2001, 1(6):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建成投入运用后,下游防洪形势将发生很大变化,但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水库运行初期清水下泄,下游河床冲刷下切,险情有所增加。2001~2005年,黄河下游防洪目标为:确保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 000 m3/s的标准,努力减小中常洪水造成的漫滩损失。通过加强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制订切实可行的洪水调度方案,以确保防洪安全。
  • 任松长;刘红卫;冯省
    人民黄河. 2001, 1(6):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搞好2001~2005年黄河基本建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的挑战之一。通过分析以往黄河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2001~2005年搞好黄河基本建设的关键措施:做好治黄方略研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认真推行基本建设三项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培育和建立黄河流域有形建设市场。
  • 陈连军;孙艾芳
    人民黄河. 2001, 1(6):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黄河水资源贫乏,承担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很不适应,与黄河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很不相称。为配合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腾飞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开创面向21世纪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新局面, 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有效保护黄河水资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刘景发;李西民
    人民黄河. 2001, 1(6):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治理开发的需要,选择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水土保持,以带动区域和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治理意义重大。未来五年,按照确定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思路,要突出多沙粗沙区,抓好重点支流示范项目、“两川两河、十大孔兑”生态建设项目以及沟道坝系工程、沙棘资源建设等。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加强科研与推广,不断深化改革,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确保完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25万km2的建设任务,努力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促进脱贫致富、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
  • 曹捍
    人民黄河. 2001, 1(6):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2001~2005年改革发展五年计划的编制要求,分析了制约黄河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黄河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探讨了今后五年内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水质监测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要达到的目标。
  • 司毅民;宋传国
    人民黄河. 2001, 1(6):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山东黄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1~2005年山东黄河河务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保护;坚持科技兴黄战略,加快依法治河进程;深化治黄改革,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不断改善、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动山东治黄事业全面发展。
  • 任海波;裴志强
    人民黄河. 2001, 1(6):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委会党组从治黄战略的高度,提出深入思考黄河治理开发的对策措施,制定具体的改革发展计划,全面推动治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河南黄河河务局编制完成了《河南黄河河务局治黄与改革发展五年计划(纲要)》。该《计划》立足于河南黄河治理开发,着眼于改革与发展,在全面总结50多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河南黄河治理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初步明确了今后五年河南治黄与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及保障措施。
  • 刘刚;张石中
    人民黄河. 2001, 1(6):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综合型甲级勘察设计单位,1999年在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居第12位。随着国家勘察设计体制改革的深入,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将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今后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改企建制、科教发展、精神文明、后勤保障五个方面进行。其中,发展经济是中心,改企建制与科教发展是动力,精神文明和后勤保障是保证。
  • 张红月;王宝华;郭喜有
    人民黄河. 2001, 1(6):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2001~2005年期间黄河水文改革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并结合当前黄河面临的三大问题及黄河水文“为防汛服务、为水资源管理服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服务”的新定位,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阐述。
  • 李文学
    人民黄河. 2001, 1(6):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形势,提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制定了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等五年计划。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人才资源和专业结构的合理优化配置;培养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奠定黄科院科技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以适应治黄工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把黄科院的科研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 李银全
    人民黄河. 2001, 1(6):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黄河防洪、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各项治黄工作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促进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是黄河通信工程建设的工作目标。通信网络是推进信息化的基础,在信息网络化中发挥着主导和骨干作用。“九五”期间黄河通信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黄河通信工程建设需要解决数字微波通信干线的扩容改造、交换系统、水文报汛通信等问题。
  • 张振洲;娄渊清
    人民黄河. 2001, 1(6):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70年代,长期以来,为治黄工作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但在统一规划和软件开发利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计划在2001~2005年,主要围绕黄河防洪、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大力推进黄委信息化进程,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开发各种信息数据库,为治黄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并逐步实现全河无纸化办公。
  • 人民黄河. 2001, 1(6):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柴建国;翟玉召;李肖强
    人民黄河. 2001, 1(6):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障措施是指在重大工作、工程、生产活动或计划中,对于目标任务的实施完成起保证支撑作用的配套条件。黄河水利委员会在编制新世纪第一个改革发展五年计划时,特意增加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稳定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水法规政策体系,提高治黄队伍素质,注重科技治黄、强化管理。为保证黄委改革发展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必须强化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 徐书森;尚长昆;千析
    人民黄河. 2001, 1(6):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治沟骨干工程自1986年开始实施,经历了“七五”试点、“八五”重点,目前已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多年的实践证明,搞好骨干工程建设,必须要强化前期工作,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还要以科技为先导,重视后期的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建设规模远不能满足治理的需要、单坝投资不足。无论从建坝资源、坝地发展潜力看,还是从治理黄河、促使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角度来看,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在多沙粗沙区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千析;陈晓磊;王磊
    人民黄河. 2001, 1(6):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利经济所处市场类型属卖方的垄断市场,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此市场上的产业主体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黄河水利经济的产业发展战略在于从核心、紧密层着手,以明确政策导向、加快资本融合为手段,以“投资、整合、引进、分流”为指导,走一体化、集团化、品牌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