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微信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必读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网络首发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出版道德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全选
|
论文
Select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游荡性河道整治应与挖河固堤相结合
江恩惠;张林忠;马继业;郑付生;宋广生
人民黄河. 2001, 1(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游荡性河段将普遍遭受冲刷。尽管河床下切可以促进河道稳定,但还不能摆脱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的威胁。近期黄科院开展的游荡性河道挖河固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游荡性河段只要挖河方案可行,可以达到规顺河势的目的。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泄清水为游荡性河道局部河段采用挖河方式规顺河势创造了条件,因此这期间游荡性河道整治应与挖河固堤相结合,在局部河段实施挖河疏浚,以促进游荡性河段河道的稳定。
Select
泵淤固堤技术参数选择与动力系统优化
卫国峰;王文东;李赴龙;刘桂民
人民黄河. 2001, 1(5):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泵淤固堤技术是用泥浆泵、管道、动力系统将河道内泥沙输送到堤防内外,把河道疏浚与堤防加固紧密结合起来的一项技术。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浓度泥浆管道输送中有关管径、泥浆浓度、沉降速度、粘性系数、临界不淤流速等参数的合理性确定,然后进行了动力系统的优化,最终使泵淤达到节能与安全运行的目的。
Select
隐患探测新技术在黄河堤防上的推广与应用
沈秀珍;张厚玉;杨玲;张淑兰
人民黄河. 2001, 1(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堤身隐患是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地利用堤身隐患探测技术,自1995年起,由黄委会河务局组织,经过对多种探测仪器的反复试验论证,最后选择了黄委会设计院物探队和山东黄河河务局生产的仪器在黄河下游进行推广。1999年利用该仪器累计探测堤防长度510.796km,发现异常点2 025处,判定隐患162处。文中重点介绍了仪器的选型、试验和推广过程,并分析了仪器推广的经济合理性。
Select
中牟县黄河河道管理办法刍议
郭全明;仵海英;孙玉庆
人民黄河. 2001, 1(5):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工程管理工作正规化、规范化,中牟县黄河河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以防洪保安全为中心,确保工程完整,强化工程管理,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方针,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堤防、险工、控导、涵闸等工程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堤防、险工、涵闸等工程的日常管理是工管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方法得当,工程面貌不断改观,管理工作水平一年一个新台阶,1999年被河南黄河河务局评为“十佳”先进单位,2000年被黄委会评为“九五”黄河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Select
以营促管管营结合推动工程管理全面发展
张玉宾;李林秋;王光国;孝延滨;董贤强
人民黄河. 2001, 1(5):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滨州市黄河河务局切实贯彻以防洪保安全为中心、以经营创收为重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强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工程的抗洪强度,改善工程面貌,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营促管、管营结合”的工程管理新路子。
Select
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渭河下游淤积状况分析
焦恩泽;张金良
人民黄河. 2001, 1(5):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文献记载,渭河“水浅,沙深”。由汉至唐因渭河淤浅不能通航,多次另行开挖漕渠为京师运粮。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华县、咸阳、道口的同流量水位年平均上升0.020~0.089 m,渭河下游也是淤积上升的。潼关是渭河下游侵蚀基面,潼关高程年平均上升0.035 m,渭河下游与潼关高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同步上升的。
Select
黄河口清8河口海域流场分析
程义吉
人民黄河. 2001, 1(5):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6年9月在黄河口清8河口附近海域设置了9个站位,对海流、水温、盐度和含沙量进行了连续2个潮周期分层次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新口门属不正规的半日潮型,流速口门前大于两侧,左侧最小,深水区大于浅水区,流速垂向分布呈不均匀现象,表层大于底层频率最高。含沙量垂向分布为上小下大,泥沙输移方向口门处与径流方向一致,其他部位与潮汐相对应。泥沙扩散范围达500 km2。
Select
巨型土工包在黄河堵口试验中取得成功
人民黄河. 2001, 1(5):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水资源在西北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胡建忠
人民黄河. 2001, 1(5):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是地均、人均占有量少,地区间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且存在着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西北地区是中国西部开发的主战场,水在西北大开发中至关重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集水、节水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对区内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但由于区内水资源本身的有限性,难于治本。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根本改善应主要依赖于引水工程,特别是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Select
现代水事立法的发展趋势
任顺平;薛建民;高戊戌;刘中利
人民黄河. 2001, 1(5):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在分析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时,发现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依靠有效的法律制度来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水资源的立法内容上出现了一种趋势,即水事立法规范内容相同或相近,尤其是在水资源的权属规定、水资源的流域统一管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Select
黄河水资源战略管理途径
蔺生睿;朱云通
人民黄河. 2001, 1(5):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战略管理的途径是:进行水资源功能区划,对黄河流域地形地貌、水沙特性、水资源分布、区段特点、作用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将黄河流域划分为自然资源保护区、水电资源开发区、农业节水灌溉开发区、水土保持治理区和防洪重点区等5个区;实行市场配置;建立黄河水资源基金;建立存水银行;使用水资源法制化等。
Select
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王志坚;牛越先
人民黄河. 2001, 1(5):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综合治理汾河上游的水土流失,从1988年开始,山西省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整个汾河上游地区分期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穷致富、拦沙保库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从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实践,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是必须加强政府行为,加大投资力度;二是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发展高效小流域;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各项治理措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Select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探讨
杨林同
人民黄河. 2001, 1(5):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需水量和水资源状况的分析,建议应优先使用天然降水,其次从黄河引水,必要时动用地下水调节储量;天然降水、地下水、客水联合运用,适时适量满足灌区需水。另外,通过计划用水,井渠结合灌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衬砌防渗,建立合理水价机制等手段,使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Select
自动化技术在引黄济津渠首工程中的应用
刘衍杰;王汉新;田忠梅
人民黄河. 2001, 1(5):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水量大,历时长,跨越整个凌汛期。输水线路的渠首——位山闸,闸门能否做到启闭灵活、安全运用,关系到调水的成败。为确保引黄济津调水的顺利实施,聊城市黄河河务局对位山闸进行了维修改造,引进了闸门启闭自动控制、电视视频监视和水位遥测三项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闸门启闭、水位检测和运行检测自动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运行模式,为圆满完成引黄济津调水任务奠定了基础。
Select
小浪底大坝排水设计
姜苏阳;尹德文
人民黄河. 2001, 1(5):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排水设计是小浪底大坝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右岸排水幕长777 m,左岸排水幕长1 377 m;排水幕体深度超过150 m;排水幕上、下之间设两层排水洞;经过泥化夹层设有组合过滤体,长度达到70 m。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工程中都是罕见的。结合这些特点,介绍了排水幕、排水洞及排水孔的设计。
Select
黄河悬河段涵闸闸门减振问题分析
张耀先;焦爱萍;郑万勇;孟昭岭
人民黄河. 2001, 1(5):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黄河悬河段引黄涵闸闸门振动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开封市黄河河务局共同开展了黄河柳园口引黄涵闸闸门振动研究。通过原型观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认为振动的主要原因是水流紊动引起的,并提出了改变闸门设计方案、改进闸门型式、消除机械故障、调整开启方法、消除水流紊动等减振措施和改建方案,给以后新建此类涵闸提供了理论依据。
Select
小浪底工程开始发挥综合效益
人民黄河. 2001, 1(5):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预应力混凝土方案对比模拟试验分析
尹德文;程翠林;王军;韩克伟;马爱玉
人民黄河. 2001, 1(5):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排沙洞是小浪底工程重要的泄水建筑物。在施工前期,对设计方案——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方案和替代方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方案进行了模拟试验。通过对比试验,专家一致认为,有粘结和无粘结方案在技术上均是可行的,但无粘结方案具有比有粘结方案更优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Select
大型钢筋混凝土涵洞式渡槽结构分析与试验研究
张世宝;解伟;张淙皎;赵平
人民黄河. 2001, 1(5):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钢筋混凝土涵洞式渡槽双槽分缝结构形式进行了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并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涵洞式渡槽的边联段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结构仿真试验。经成果整理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两种手段所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Select
地震作用对小浪底水利枢纽2号进水塔的影响分析
胡良明;李宗坤;王广印;汤礼彬
人民黄河. 2001, 1(5):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8~21节点块体单元离散小浪底工程2号进水塔。针对六种不同工况进行静动力分析,以了解地震作用对进水塔各方面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地震作用下,塔顶动位移比静位移大5~6倍;垂直水流向地震比顺水流向地震对内力的影响大;工作门挡水比事故门挡水时的地震工况所产生的内力要大;地震作用对塔体压应力的影响比对塔体拉应力的影响大。
Select
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构想
李满洲
人民黄河. 2001, 1(5):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水流系统泥沙输移载体能量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以治沙为中心,从调整和优化泥沙侵蚀、堆积和输移的载体水能分布入手”的基本思路,以及“上游分水改道,分能减沙;中游限(断)能拦沙,减少下泄和下游引水增能,冲沙减淤”的系统治黄战略构想,并就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认为:利用水能的相机增减,实施上、中、下游输沙载体的优化调配,辅以必要的生物水保措施,是能够创建黄河下游动态冲淤平衡局面的。
Select
浅谈新时期研究民国治黄历史的必要性
蔡铁山
人民黄河. 2001, 1(5):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治黄历史很重要。这一时期,传统治河技术虽仍占统治地位,但近代治河技术已逐步传入中国,并开始在中国扎根,运用近代技术治河已成为历史潮流;李仪祉、张含英提出了上中下游综合治理、除害兴利并举的治黄思想,这是一个迥异于历代方略的新的治河方略,极大地推动了治黄事业的发展;治河机构实现了由分散到统一的转折,治河主体完成了由旧政权治河到人民治河的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还很不系统,几乎是个空白。新时期开展民国治黄史研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是总结民国治黄经验的需要,是弘扬黄河精神的需要,是探讨当代治河方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