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包锡成
    人民黄河. 2001, 1(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化云主持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期间,注意研究历代治河方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认识黄河,从而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治河方案。从“确保临黄,固守金堤”到“宽河固堤”,采取了一系列宽河与巩固堤防的措施,保证了40多年的防洪安全。在黄河全面治理方面,从“蓄水拦沙”到“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以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还研究了调水调沙、河口治理、南水北调等方案。他赞成水土保持,主张河道整治,但不宜束水攻沙,反对改道和分流,对疏浚河道、河口挖沙、大放淤等也不赞成。我们应学习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黄河,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重视科技,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等等。
  • 秦莉云;金忠青
    人民黄河. 2001, 1(2):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我国江河流域的特点,通过对流域活动、流域政策与流域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并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水资源为主要控制因素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更为合理和全面的方法。
  • 人民黄河. 2001, 1(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冉大川;刘斌;罗全华;张志萍;王存荣;郭永乐
    人民黄河. 2001, 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泾河流域各县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流域坡面措施减沙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6.537亿m3、减沙0.475亿t。
  • 人民黄河. 2001, 1(2):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冉大川;刘斌;罗全华;张志萍;王存荣
    人民黄河. 2001, 1(2):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0~1996年泾河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为:①年输沙量及洪水输沙量比80年代明显增大,增幅分别达47%和49%;②“96*7”洪水干流泾川和杨家坪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分别达3 320和5 060 m3/s,均为建站以来的最大值;③单位毫米汛期降水产洪产沙量为50年代以来最大。“水文法”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总减水量7.851亿m3、总减沙量0.709亿 t,其中人类活动减水减沙居主导地位,年均减水5.487亿m3、减沙0.559亿t,分别占总减水、减沙量的70%和79%;降水影响年均减水2.364亿m3、减沙0.150亿t。
  • 刘斌;冉大川;罗全华;张志萍;王存荣
    人民黄河. 2001, 1(2):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核实的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对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1996年底,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7.32万hm2,其中梯田4.64万hm2、林地18.26万hm2、草地3.98万hm2、坝地0.44万hm2。北洛河流域(氵状头以上)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年均减少洪水8 417万m3,减洪效益21.4%;年均减水27 793万m3,减水作用24.7%。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洪沙1 246万t,减洪沙效益15.4%;年均减沙1 543万t,减沙效益16.4%。
  • 刘斌;冉大川;罗全华;张志萍;李欣
    人民黄河. 2001, 1(2):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影响较为突出的项目有毁林开荒、陡坡开荒、修路、开矿等。根据典型调查情况及有关资料,对北洛河流域的水沙基本特性及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量随年代有较大的增加,1990~1996年人类活动年均增沙1 768万t,分别是70、80年代的2.3和1.7倍;增沙量所占比例最大的项目是毁林开荒,其次为陡坡开荒。
  • 王宏;秦百顺;马勇;赵俊侠
    人民黄河. 2001, 1(2):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截至1996年底,渭河流域累计修梯田52.85万hm2,造林75.66万hm2,种草20.54万hm2,淤成坝地0.32万hm2,建成100万m3以上水库151座。经水保法分析计算,1970~1996年年均减水量25.50亿m3,其中减洪水量8.23亿m3;年均减沙量4 765万t,其中减洪沙量3 964万t。经水文法分析计算,1970~1996年流域综合治理年均减水量21.58亿m3,其中减洪水量11.37亿m3;年均减沙量6 400万t,其中减洪沙量占91.2%。
  • 宾光楣
    人民黄河. 2001, 1(2):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国标《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第7章堤防防护工程的内容,论述了堤岸防护工程的作用、分类、设计的基本要求,常用的材料结构型式及其发展过程。堤岸防护工程可分为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及其他护岸四类,常用材料、结构型式有8种。全国江、河、湖、海基本情况不同,所处地域、环境、条件差异很大,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防护工程的布局型式以及材料结构。
  • 李明;孙明英;刘枫彩;孙志平;曾鹏
    人民黄河. 2001, 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防洪工程线路长、点多、段落分散,采用传统方法测绘工程断面费时耗力。全站仪快速断面测绘系统是利用全站仪在完成了测点数据的输入和后视方位角的设置后,进行距离和角度的测量。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堤防、机淤、险工控导等工程的断面测量问题,并具有测量精确、测速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工作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
  • 王锦峰;尉剑;程传来;韩宝国
    人民黄河. 2001, 1(2):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法是按数理统计原理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时决定检测工段、检测断面、检测位置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可在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中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检查数据更具客观性。该方法适用于对工程施工中各质量检查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测定时,为取得代表性试验数据而确定检测断面、检测位置。
  • 人民黄河. 2001, 1(2):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万军
    人民黄河. 2001, 1(2):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五”期间,齐河县黄河河务局认真贯彻黄委工程管理“九五”工作意见精神,坚持以防洪保安全为中心,以巩固提高工程抗洪强度为基础,深化工程管理改革,突出管理效益,加强政策研究,强化科学管理,依法治河,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使工程抗洪强度进一步提高,工程面貌明显变化,工程效益及管理水平一年一个新台阶。
  • 李群;刘红侠;李梅
    人民黄河. 2001, 1(2):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管理中可采用的经济手段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建立水资源市场、正确量化水环境价值、建立健全收费制度和建立生态破坏或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对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泽刚
    人民黄河. 2001, 1(2):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黄河的入海水沙变化、海岸的严重侵蚀以及水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状况,证明建设西河口水利枢纽,可以实现灵活调度和利用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使河口海岸处于动态平衡,消除河口淤积对下游的影响,为清水沟流路长期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优化了河口地区水沙综合利用系统。
  • 李东;蒋秀华;王玉明;李红良
    人民黄河. 2001, 1(2):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计算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调度、生产、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天然径流量主要包括实测径流量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量两部分,其中实测径流量由水文测站进行断面控制,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的量需要通过还原,这部分还原水量的计算工作是天然径流量计算中最重要的部分。对黄河流域还原水量的计算,黄委目前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即通过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从黄河干支流引出的水量扣除回归河道后的水量,便可计算出还原水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净耗水量。通过介绍还原水量计算方法,阐述了河川径流量与水资源量的区别。
  • 人民黄河. 2001, 1(2):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庆来;姚志林;王玉明;刘红宝
    人民黄河. 2001, 1(2):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利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利用部分世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采用外国承包商为责任方的联营体施工。就以上特点,着重介绍了小浪底工程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网络的建立,以及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 杨建忠;高巨伟
    人民黄河. 2001, 1(2):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结构安装测量方法一般没有固定模式,要求既不能耽误施工进度,又要保证测量精度。结合万家寨水利枢纽金属结构安装测量实例,介绍了金属结构安装监理测量方法和测量数据计算方法。经过实测分析,万家寨水利枢纽金属结构安装达到优质工程,从而证明了该监理测量方法的合理性。
  • 王海;廉有武;杨保军;常婕
    人民黄河. 2001, 1(2):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主体工程全面展开之前,监理单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结合近几年从事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践,认为主要内容有提醒、协助建设单位完成的工作,监理单位自身应完成的工作,以及检查、督促承包商完成的工作等几项。
  • 张瑞洵;李晨英;竹怀水;郝亚平
    人民黄河. 2001, 1(2):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进水塔群地层呈层状产出,基础范围内有四组裂隙发育,分布较广,延伸较长。塔基除受F28大断层影响外,还有十多条小断层横穿塔基基础,造成一定宽度的岩体破碎。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塔基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固结灌浆设计,灌浆总面积2.2万 m2,基岩钻孔总进尺计2.93万 m。施工中采用了稳定浆液注浆方式和以耗浆量为灌浆结束标准以及下一序孔布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