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1, 1(1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对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是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及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5个环节,以及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电子政务、黄河网等7方面的内容."数字黄河"工程的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基础数据库.要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统一组织、做好规划、确保投入、应用牵引.
  • 人民黄河. 2001, 1(11):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包锡成;包婷
    人民黄河. 2001, 1(11):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老湖分洪和蓄水,既有矛盾,又可结合.江水东调如从东平湖泄水入黄,利用黄河输水到打渔张一带,可以减少黄河断流的几率.放淤固堤,抬高背河地面,可相对地降低河床抬高对防洪的影响.河口的治理,以改道北大堤与孤东围堰之间的流路为最短,入海口靠无潮点近,有利于分散泥沙.
  • 刘建明;张东方;张建中
    人民黄河. 2001, 1(11):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五"期间,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重点围绕长管袋褥垫沉排及水中进占、铰链式砼模袋沉排、桩坝、护根等新技术开展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与传统筑坝技术相比,新型筑坝及护根技术便于机械化施工,原材料供应渠道畅通,性能优越,价格便宜,环境效益明显,可以减少抢险次数或不抢险,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冷元宝;冷元宝;李跃伦;黄宜更;陈晓军
    人民黄河. 2001, 1(1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场法是利用水流场与电流场在一定条件下数学、物理上的某些相似性,通过分析"伪随机"电流场与渗漏水流场之间在数学形式上的内在联系,建立电流场和异常水流场时空分布形态之间的拟合关系,从而通过测定电流场就可间接测定渗漏水流场.
  • 赵洪林;王斌;孟广德;王亚伟
    人民黄河. 2001, 1(11):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堤防管理中,如果在堤顶布满石屑,当雨后行车时,石屑便被嵌入土中,与土成为一体.经多次重复后,部分堤顶就形成了不太均匀的泥结碎石面层,既保护了堤顶,又达到雨季行车对堤防不破坏的要求.泥结碎石面层便于维护,造价又低,是黄河堤顶维护中易采用的-种方式.
  • 刘广生;贾明勇;国华;宋圣家
    人民黄河. 2001, 1(11): 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清桃园控导工程处于黄河下游典型的"S"型弯道中段右岸.近年来,工程所处河段河势上提右移,淘刷工程上首滩地,形成新坐弯,并引发一系列不利河势,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在对河道特征、历史沿革、河势变化原因及不利影响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固桃园控导工程并进行其上延工程规划的整治方案.
  • 杜云岭;孙喜娥
    人民黄河. 2001, 1(11): 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应用广、性能可靠、重量轻、运输方便、施工简捷、耐久性好等优点,在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稳定性、堤防工程的截渗加固和险情抢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土体中埋入具有高拉伸强度的土工合成材料,通过筋材与周围土体界面间摩擦阻力的应力传递,从而约束土体的拉伸应变,减少土体变形,增加土体的模量,改善土体的受力情况,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 李传顺;王军;赵树臣;许洪印
    人民黄河. 2001, 1(11):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长平滩区的边界形态和黄河洪水的特点出发,结合历史实例,客观分析了长平滩区在黄河下游防洪防凌中的作用,继而提出长平滩区分滞洪计划和工程规划方案,即对长平滩区实行有计划的调控运用,下泄流量8 000 m3s时为最佳控制时机.
  • 牟玉玮;牟彦艳
    人民黄河. 2001, 1(11):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决口、改道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河道不断淤积抬高.在泥沙问题未解决前,下游治理应防洪、防淤并重.在搞好防洪的同时,尽快把"河槽防淤"工作开展起来,防止河道淤积抬高.造成河槽淤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沿程淤积;一是填海造陆、河道延长造成的河道平衡剖面升高.沿程淤积,是小水期有些河段河宽、水浅、水流挟沙能力低造成的,可用"三级河槽"缩窄河宽、加大水深、提高小水挟沙能力的办法解决;填海造陆、河道延长是泥沙在河口淤积造成的,可用"分洪、挖泥"降低水位、控制河道延长的办法解决.这样,既可解决河道淤积抬高问题,又可利用在河口淤积为害的泥沙,把潮间带淤成数十万公顷不怕潮、不返碱的高地良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都很大.
  • 鲁孝轩;付卫山;马花能;孙绵惠
    人民黄河. 2001, 1(11):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汛初,三门峡库区堆积了大量的淤积物,各级运用水位的回水范围小.经泄洪排沙运用,淤积物基本得到清理,305 m水位回水延伸到北村附近,调沙库容增至0.5亿m3左右.此时,壅水淤积物分布在北村以下,上段河道不受壅水影响,河床冲刷继续发展.进入非汛期运用后,潼关坫段淤积量主要来源于运用水位大于322 m,尤其是324 m水位期间的部分入库沙量.潼关高程年内升降变化与潼关-坫段冲淤量密切相关;年际间,潼关高程与潼关-坫段河槽淤积量之间呈线性变化,即潼关坫段河槽淤积量增减0.023亿m3,潼关高程随之升降0.10 m左右.
  • 鲁孝轩;高德松;孙绵惠;牛长喜;杨世理
    人民黄河. 2001, 1(11):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汛期流量小,悬移质及河床泥沙颗粒组成变粗,是潼关河床淤积的基本原因;凌汛期冰情加重,潼关以下河道流冰搁浅堆积,以及冰塞壅水上延,导致河床淤积增多,是非汛期潼关高程升幅最大的运用时期;桃汛对潼关河床有明显的冲刷作用,适当降低起调水位,能改善淤积分布状况,增大洪水冲刷效果,降低潼关高程;水库高位蓄水加重了河床淤积;河道输沙条件对潼关高程上升起着制约作用.
  • 李连祥;刘浩泰;鲁承阳;高潮
    人民黄河. 2001, 1(11):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汛期潼关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平水期微淤或处于冲淤相对均衡状态.洪水水沙组合情况是决定潼关河床是否发生冲刷的基本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对洪水冲刷产生影响.1 974年以来,使河床发生冲刷的洪峰占69%,潼关高程升降值一般小于0.30 m;使潼关高程下降0.5 m以上的主要是流量大于5 000 m3/s的各级含沙量洪峰;使潼关高程上升0.5 m以上的,以流量小于5 000 m3/s、含沙量大于200 kg/m3的洪峰居多.近期潼关洪峰少、流量小、含沙量高,导致洪水期潼关高程下降值比前期偏小50%左右,是河床逐年淤积升高的主要原因.
  • 李连祥;孙绵惠;段新奇;付卫山;任伟
    人民黄河. 2001, 1(11):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汇流区黄河主流摆动常引起渭河河口位置及汇流方向的变化,下段河道河势随之改变.潼关-大禹渡段主流游荡,河床宽浅,水流分散;大禹渡-灵宝老城段河槽束窄,水流集中,河势以弯道发育为主;灵宝老城-三门峡水库坝前段河势基本稳定.1977年大洪水以来,潼关-大禹渡段河道主流摆动加剧,河槽展宽淤高.大禹渡以下弯道发育,弯曲半径变小,弯道河长增加.由此引起滩岸坍塌,河槽展宽坦化,河床淤积升高,同流量水位上升.
  • 孙绵惠;鲁孝轩;兰现卿;马花能;高潮
    人民黄河. 2001, 1(11):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门峡水库建库以来,根据库区淤积和潼关高程变化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库区淤积的措施.建库初期水库运用方式由蓄水运用改为滞洪排沙运用;枢纽工程增建和改建的泄流孔(洞)全部投入运用后,库区大量冲刷,潼关高程下降,为调水调沙运用创造了条件.1986年以来入库水量大幅度减少,库区淤积增多,潼关高程上升.为了适应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对水库运用方式作出相应调整和改善;在潼关河段实施清淤疏浚工程;加快河道整治步伐.由此,潼关以下河道形态发生有利变化,泄洪输沙条件改善,潼关高程相对稳定.
  • 王少军;张志;华学理
    人民黄河. 2001, 1(11):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遥感信息发现黄河河源鄂陵湖、扎陵湖的湖三角洲发育,空间上湖三角洲分布于勒那曲、扎曲和玛曲的入湖处,面积分别为4.18、2.07 km2;扎陵湖入湖泥沙水舌影响范围为40.93 km2.目前河源地区生态环境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叠加作用下不断恶化,自然因素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而人类活动却可以规范化.黄河流域的治理应从源区开始,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不能忽视.
  • 王答相;蒋得江
    人民黄河. 2001, 1(11):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引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原理,以正反两方面的例证为依据,分析了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与作用.指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是黄河洪涝灾害的隐因;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秀美山川的有效措施.依据资源水利的新思路,针对黄河上中游地区面临的实际问题,探讨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宜采取的措施.具体建议:要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综合治理,注意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
  • 李雄飞;尤尊贤;吴中心
    人民黄河. 2001, 1(11):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泥沙分布现状和泥沙问题的具体表现,提出了灌区泥沙处理的具体措施:加强引黄水沙科学调度;采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加快泥沙应用研究;采用技术改造等工程措施,提高渠道输水输沙能力,逐步达到"浑水灌溉,输沙到低级渠道和田间"的总体泥沙处理方针.
  • 刘晓岩;王建中;刘筠;刘沛清
    人民黄河. 2001, 1(11):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现有引黄涵闸90处,设计引水能力约4 050 m3/s.水量统一调度以前,下游涵闸引水无节制,缺水断流现象经常发生.由于缺乏监管手段,每到用水高峰期,管理单位总要组成临时工作组巡回黄河两岸监督检查,限定闸门开启度,关闭部分闸门,但收效甚微.为解决实时引水信息监测问题,199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李家岸引黄涵闸进行了远程自动化流量监测实验.通过对两年来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尽快开展涵闸流量率定和局部流态研究,低水位、小流量条件下仪器性能尚须进一步检验等下步试点工作的建议.
  • 马麟;谢遵党;王春;朱耕林
    人民黄河. 2001, 1(11):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面钢闸门计算机辅助设计PGCAD(Plane Gate Computer Aided Design)系统是一个功能齐全、易于使用的交互式平面钢闸门CAD软件.它具有Windows风格的窗口图形界面,结构分析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方法,绘图部分用AutoCAD作图形支撑软件,可以完成常用形式平面钢闸门的技施设计,包括设计计算和绝大部分施工图绘制.程序主要用C语言、FORTRAN语言编制,闸门设计数据库用Foxbase建立.
  • 谢水生;郭新民
    人民黄河. 2001, 1(11):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风水库系渭北旱塬地区平原水库,坝基为多层砂砾石.用劈裂灌浆技术解决了东风水库坝基的截渗问题,消除了坝体隐患.其特点是:锤击钻干法造孔,能钻则钻;阻浆环干土封孔,能灌则灌,部分钻孔灌浆压力超标,进浆量增加;坝体最大位移部位在坝高的3/4处,灌后坝体回弹量大于外张量,坝体积缩小密实;主坝探井土样有水平浆脉层多处.通过劈裂灌浆处理,使水库渗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从而拓宽了劈裂灌浆的应用范围.
  • 谈采田
    人民黄河. 2001, 1(11):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西省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已接近尾声,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方向上,引导移民科学种田、发展有特色的经济、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成为移民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为此,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帮助、引导移民共同走科学致富之路,以保持库区的稳定发展.
  • 张庆来;王玉明;刘红宝;王吉昌;刘新民
    人民黄河. 2001, 1(11):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条件和部分利用世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投标的特点,小浪底工程施工区的环境管理采用了根据合同依法管理、统一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利用世行权威,使环境管理规范化,从而使小浪底环境保护工作获得了世行代表团、国际咨询专家组的好评.
  • 司红云;胡建兰;姚党生
    人民黄河. 2001, 1(11):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整体式闸室底板结构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结合控制裂缝开展宽度的措施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原理,提出考虑裂缝开展宽度控制值的水闸钢筋混凝土底板纵向钢筋面积计算的简便方法,从而为水闸闸室底板设计提供一种有效实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