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英
    人民黄河. 2001, 1(10):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调水160亿~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人黄河上游.远期还可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亿~200亿m3.仅第一期工程输水到受水区的末端线路长达3 672 km.调水工程区海拔3 000~4 500 m,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受水区为我国西部六省区,一般黄河水低地高,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谓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遏制河道不断抬高等将发挥巨大作用.
  • 人民黄河. 2001, 1(10):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沈凤生;谈英武
    人民黄河. 2001, 1(10):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介绍了1952年以来工程研究进展情况,明确了调水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范围,从缺水量预测、可调水量分析、区域地质条件、调水工程方案及实施意见、投资估算等8个方面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求,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西北地区增补水资源,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的重大举措,应该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件大事来抓.
  • 谈英武
    人民黄河. 2001, 1(10):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从水量丰沛的长江或远到澜沧江、怒江调部分水量人黄河,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研究表明,这个总体思路是正确的.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认识不同,工作基本思路也不同,因此在总体思路中要不断调整具体工作内容.调水工程方案布局经历了三次基本思路的第一期工程,同时还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供水范围、经济分析和政策、管理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分析.
  • 高治定;王玉峰;张志红;李伟佩;慕平
    人民黄河. 2001, 1(10):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利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流域50余个水文和气象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引水地区水文气象特性.该区气候环境严酷,严寒、低压、缺氧,且多霜冻、雪灾、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引水区径流主要来自降水,6~10月为汛期,系径流、洪水主要形成期,多年平均年经流量387.2亿m3,各引水分区平均年径流深90~382 mm,其变差系数为0.17~0.29.本区汛期暴雨稀少,洪水主要由持续中~大雨形成,洪水呈矮胖型,70%是复峰,历时长达30天,洪水的Cv值小于0.38.引水区平均含沙量小于1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不足1000万t.各引水河段冬季冰期长达4~6个月.
  • 高治定;张志红;王玉峰;尚辉
    人民黄河. 2001, 1(10):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引水地区18个参证站近40年系列实测径流资料和温波坝址5年径流资料,运用面积比分配法、月径流相关法、概念性水文模型法及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等方法,分析计算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坝址天然径流量.
  • 张玫;王军良;韩侠;刘刚
    人民黄河. 2001, 1(10):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受水区缺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水工程可调水量的确定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引水河流及引水坝址径流量;二是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三是引水水库工程规模.在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后,提出各引水坝址可调水量占坝比径流量的比例在70%左右比较合适,按现阶段推荐的两种方案,可调水量可达160亿~170亿m3.
  • 胡建华;唐梅英;牛景宾;张广禹
    人民黄河. 2001, 1(10):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十年规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规划阶段的工作提出了通天河歇马一直门达、雅砻江宜牛甘孜、大渡河斜尔尕以上为三条河引水河段,黄河贾曲河口以上为受水河段.通过大量方案比较,选择了12个代表方案,又对代表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了两种调水工程的总体布局,进一步研究结果推荐调水170亿m3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选择达曲贾曲联合自流方案为西线调水的第一期工程.
  • 张新海;何宏谋;陈红莉;肖素君
    人民黄河. 2001, 1(10):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调水规模约170亿m3,其中第一期调水40亿m3,第二期调水50亿m3,第三期调水80亿m3.在对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缺水形势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线调水的供水范围为黄河上中游的六省(区)及其邻近地区,供水对象主要为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并对西线调水进行了初步配置.
  • 丁自鲜;尚宇鸣
    人民黄河. 2001, 1(10):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 牛景宾;曹廷立;李庆中;刘生云
    人民黄河. 2001, 1(10):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距黄河上游较近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三条河调水,调水量160亿~170亿m3,基本上能够满足黄河流域2050年左右需水要求.但是紧临黄河流域的广大内陆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在三条河调水方案规划的基础上,对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进行了初步的方案研究,作为西线调水的后续水源.后续水源方案可调水量160亿~200亿m3,相当于三条河总调水量,但是,调水工程规模浩大,应在三条河调水工程实施后进行深入研究.
  • 尚宇鸣;丁自鲜;童海鸿
    人民黄河. 2001, 1(10):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调水河流地区的坝址上、下游,调水工程区和受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大区域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通过采取相应措施,生态环境方面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可以减免.从环境角度分析,西线调水工程的兴建是可行的.
  • 崔荃
    人民黄河. 2001, 1(10):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形成从通天河调水80亿m3,雅砻江调水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联合引水40亿m3的总体布局.第一期工程为达曲贾曲联合自流方案,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调水40亿m3,工程由"五坝七洞一渠”组成,线路总长260 km,在2010年左右开工,以解决黄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 王学潮;张辉;陈书涛;刘振红;杨金魁
    人民黄河. 2001, 1(10):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水区地貌上为构造侵蚀浅强切割高山区,外动力地质现象具有南强北弱的特点,主要岩性为三叠系的砂板岩,为中等坚硬一坚硬岩.工程区地震烈度主要为Ⅶ度.一期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深埋长隧洞方面,其中,深埋长隧洞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有地应力和岩爆、软岩大变形、突水和碎屑流、活断层的突发性位错及高地温灾害等.
  • 李金都;陈书涛;张辉;秦建甫
    人民黄河. 2001, 1(10):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工程地质条件出发,分析评价了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五个引水枢纽所选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五个引水枢纽所选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满足修建中坝、高坝的基本地质要求,不存在制约建坝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从工程地质角度推荐坝型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 杨娜;刘松侠
    人民黄河. 2001, 1(10):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线南水北调第一期工程投资估算编制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长隧洞掘进机施工单价尚无定额可循,缺乏在类似寒冷、缺氧地区工程施工经验,编制难度大.其中掘进机经济寿命和深埋深、长隧洞人工和掘进机生产效率的确定,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或通过类似试验性工程,积累施工经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成本估算资料.
  • 屠晓峰;王海政;丁大发;唐梅英
    人民黄河. 2001, 1(10):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不同的供水范围和目标分析,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产生的可定量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48.01亿元,其中城镇供水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含黄河干流补水经济效益)、水力发电经济效益分别为200、17.14、30.87亿元.根据不同的测算条件分析得出,调入黄河干流的水成本价为0.7~1.0元/m3.
  • 胡鑫凡;尹德文;尹赜
    人民黄河. 2001, 1(10):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寒冷缺氧地区特殊条件,对西线南水北调第一期工程拦河坝及输水线路超长隧洞工程的施工进行了研究.根据工程布置和施工条件对料源规划、支洞布置、设备选型、施工通风和不良地质问题处理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建议采用电力驱动设备,加强对冻土条件下的筑坝技术研究.
  • 汪习文;韩侠;王延红
    人民黄河. 2001, 1(10):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调水40亿m3人黄河.调水以后减少了原河道的径流量,改变了当地径流分配,对被调水地区用水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水力发电影响最大.分析2020年水平达一贾线调水40亿m3对长江干支流有关梯级发电指标的影响程度后认为: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调水对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发电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 刘新
    人民黄河. 2001, 1(10):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隧洞长244.1km.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研究,如开挖与出渣方案、支洞与竖井布置、通风方案、涌水处理、穿越断层破碎带、穿越活断层、岩爆等已取得初步成果,从而使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成为可能.
  • 王海政;崔荃;王延红;丁大发
    人民黄河. 2001, 1(10):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多准则动态规划决策模型和基于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动态规划决策模型,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开发次序.通过研究,初步推荐开发次序为第一期大渡河达-贾、第二期雅砻江阿-贾、第三期通天河侧-雅-贾.
  • 谈英武;刘新;刘刚
    人民黄河. 2001, 1(10):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的各条输水线路均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带,每年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长达5个月,因而有必要对冬季输水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水库水温指标,隧洞、引水明渠沿程水温的分析计算得知: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现冬季输水是可能的.
  • 李治明;代巧枝;王新奇
    人民黄河. 2001, 1(10):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枢纽面板坝规划的最大坝高已达到300m级(最高302 m).而目前国内外已建和施工中的面板坝最大坝高仅为200m级;国外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坝规划为300m级,与西线工程同属一个研究阶段.通过工程类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并辅以二维有限元静力计算,探讨以现有技术水平修建300m高面板坝的技术可行性.
  • 范雪宁;陈兴亮;刘杰;凌霄;宋爱华
    人民黄河. 2001, 1(10):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区存在区域性断裂,隧洞穿越活断层在所难免.活断层对隧洞工程的危害有蠕动破坏和错动破坏.穿越活断层处的结构应设计成柔性的复合衬砌结构.根据研究,初步提出了三种复合衬砌方案,以适应西线不同滑动速率的活断层.
  • 蒋会军
    人民黄河. 2001, 1(10):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鉴于工程所处地理和地质区位的特殊性,许多工程技术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疑难技术问题,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加快和促进工作进度,与有关科研院所进行协作攻关,并寻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委托外单位协作配合工作已开展了十几年,对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推动阶段工作开展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著的.今后还应继续加强与外单位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