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胡一三
    人民黄河. 2001, 1(1):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河道整治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规划、团结治河;防洪为主、统筹兼顾;河槽滩地、综合治理;分析规律、确定流路;中水整治、考虑洪枯;依照实践、确定方案;以坝护弯、以弯导溜; 因势利导、优先旱工;主动布点、积极完善;分清主次、先急后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 冷元宝;胡伟华;何剑;刘建明;伊德文
    人民黄河. 2001, 1(1):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电法探测、电磁法探测、弹性波探测及放射性探测技术在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认为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我国目前对堤防“洞、松、缝”等隐患进行探测的主要方法,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测堤坝管涌和渗透性以及堤坝截渗墙质量的有效方法。
  • 李国繁;王松鹤;马忠民;刘勇
    人民黄河. 2001, 1(1):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河南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长管袋沉排筑坝和进占技术的四种结构型式的分析研究入手,对长管袋沉排筑坝和进占技术的发展概况、施工要点、运行情况、技术经济分析等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各种坝型结构的适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目前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利用长管袋筑坝,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较合理。
  • 庄景林;汪自力;余咸宁
    人民黄河. 2001, 1(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堵后导”是进行堤防漏洞抢堵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结合黄河洪水的特点,分析了堤防加固与险情抢护的区别。分析认为:堤防加固工程在背河不能用不透水材料进行加固,以免人为抬高堤身浸润线而造成新的险情;而抢堵堤防漏洞,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利用背河封堵后至发生新的渗透破坏前这段时间,从背河进行临时性封堵,但后续措施要跟上,并强调“临背并举,一气呵成”。
  • 人民黄河. 2001, 1(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兴明
    人民黄河. 2001, 1(1):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做好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是防洪保安全的基础。“九五”期间,济阳县黄河河务局按照河道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加压负重,求实创新,围绕“堤防长廊化、险工公园化、庭院花园化、淤背区园林化”的工作思路,树立品牌意识,创建样板工程,推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 王惠民;罗思武;刘建军
    人民黄河. 2001, 1(1):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摩擦、磨损与润滑理论,根据吴堡水文站水文缆道多年运行过程中磨损问题的观测试验,分析了轮与索磨损的主要原因。借鉴相关行业经验,研究了水文缆道相应的改进办法,从而达到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安全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并对水文设施的改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高振斌;张利;崔久云;孙楷正;郭树春
    人民黄河. 2001, 1(1): 1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利津水文站改造前的水文缆道状况,从吊箱缆道系统改造方案的选定、设计与安装、主要优点、工程效益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利津水文站吊箱缆道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创造性。其吊箱升降系统的改造以直流电机为动力设备、高能蓄电池作电源,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 赵晋华;朱瑞华
    人民黄河. 2001, 1(1):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中游测区各水文勘测局及其所辖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大多位于贫困山区,通信技术较为落后,多年来一直采用短波电台作为主要报汛工具。近年来随着地方电信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在水文方面投资力度的加大,许多水文勘测局和水文报汛站点都同时拥有几套通信设备。通过分析该测区现有的通信设备及采用的通信手段,结合中游测区报汛站点的实际情况,在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选择了一套既经济又实用的通信途径,提高了通信质量。
  • 人民黄河. 2001, 1(1):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权毅荣;刘红侠
    人民黄河. 2001, 1(1):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征收水资源费在黄河流域还是新事物,目前国内外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对如何制定具有调节功能的征收标准和建立调节机制,刺激和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客观上还有一个认识过程。黄河流域的青海、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五省(区)虽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先后制定和颁发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并分别开征了水资源费,但受各省(区)客观条件所限,征收标准过低,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的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在用水过程中没有节约用水的内在经济动力。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不但未得到缓解,而且一年比一年突出。通过分析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设想。
  • 吴艳秋;卞世忠;郭芳;曾鹏
    人民黄河. 2001, 1(1):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现行黄河下游地表水水费征收标准太低,致使水管单位亏本供水。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企业重视节水,另一方面直接导致黄河断流加剧和下游水环境恶化。建议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资源价格体系,同时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水费足额征收。
  • 人民黄河. 2001, 1(1):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人民黄河. 2001, 1(1):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自强
    人民黄河. 2001, 1(1):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河两川”(黄甫川、窟野河、孤山川和秃尾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是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两河两川”流域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及水土流失防治现状的分析,指出该区的治理必须与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及人口布局调整相结合;以沟道坝系建设为重点,实施大面积封禁保护。考虑到其在西部开发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应将其列为西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 胡建忠
    人民黄河. 2001, 1(1):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来概括,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稀疏等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5个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适地适树适法是现阶段防治造林“三低”的主要技术途径,其核心是“林水平衡”。合理布局,适地适树,重视经济树种造林、抗旱造林以及加强病、虫、鼠、兔、牛、羊危害防治,是搞好区内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 罗健恩;田润青;赵东辉
    人民黄河. 2001, 1(1):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着重研究了全移动窑窖滴灌技术的设计、设备配套与选型。确定了合理的水泵型号,适合窑窖滴灌的灌水器、过滤器。在管网布局上突出了窑窖滴灌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提出电动加压移动滴灌模式为1套移动设备控制4眼窖,滴灌8亩地,简称“1.4.8”模式;手动加压移动滴灌为1套移动设备控制2眼窖,滴灌4亩地,简称“1.2.4”模式。
  • 皇甫泽华;朱翠民;郭春梅
    人民黄河. 2001, 1(1):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弯道护砌一直是引黄灌区干渠整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赵口引黄干渠弯道处水流和泥沙特性的分析,介绍了预制空心板坡脚基础护砌结构型式、施工方法和防护效果。这种护砌型式材料采用预制空心板,结构型式为斜坡式,施工方法采用冲沉法,与灌区内以往直立型砌石坡脚基础弯道护砌型式相比,不仅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而且经过3年的运用观察,防护效果理想。
  • 靳玉平;高世中;任国强;曹国利;李泽民
    人民黄河. 2001, 1(1):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张庄闸具有排涝、挡黄、滞洪退水、倒灌分洪四项功能。经过30多年的长期运用,工程存在挡黄标准不够、闸室淤积严重、止水老化失效、观测设施失灵等问题,为此经黄委批准对该工程进行了改建加固。主要工程项目有:闸底板驼峰堰和消力池护面板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胸墙、部分闸墩、公路桥、机架桥、启闭机房、临金工作桥的拆除和新建,闸门启闭机、发电及配电设备的更换等
  • 任国强;熊飞云;李泽民;邵力群;赵衍湖
    人民黄河. 2001, 1(1): 3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庄闸改建加固采用总承包模式,在黄河系统内尚属首次。目前该工程已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其成功的事实表明,设计单位依据自身的专业技术、工程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代业主组织和管理整个建设项目,开展“设计—建造交钥匙”方式的工程建设,即工程总承包(EPC)是可行的、成功的。这样既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又能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并有利于工程实施当中设计资源的充分发挥。
  • 曹国利;任国强;阎红梅;李泽民
    人民黄河. 2001, 1(1):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旧闸改建中闸墩加高设计比较关键,需要新老混凝土粘结良好,以承担由牛腿传递来的巨大弧门推力。张庄闸改建加固工程的闸墩设计充分利用老闸墩的钢筋,合理布置和配备插筋,解决了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问题,从而保证了闸墩的整体性。
  • 靳玉平;赵衍湖;高世中;任国强;曹国利
    人民黄河. 2001, 1(1):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张庄闸改建加固工程施工中,发现8号中墩老混凝土中有一竖向裂缝,最大缝宽0.3m。采用暗梁、并缝钢筋和表面封闭等措施处理后,裂缝已基本闭合,且趋于稳定。实践证明,采用被动法处理闸墩竖向裂缝,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投资较少,效果较为理想。
  • 吴恒安
    人民黄河. 2001, 1(1):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0年初提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三五十年内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通过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论述了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必要性、可能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水利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今后水利建设的方针和措施。
  • 后立胜;许学工
    人民黄河. 2001, 1(1):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极为严重,美国对之的治理成效也举世瞩目。研究密西西比河治理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流域治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治理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在上游清除暗礁、堵塞支汊、修建梯级闸坝,中游修建防洪堤、丁坝群、护岸以及疏浚,干流下游建防洪堤、分洪区(道)、裁弯取直以及稳定河床,河口治理拦门沙、修建导流堤,各支流则以综合利用水库为主;非工程措施的成功运用主要体现在管理、立法保障、防洪保险及对科研的重视等几个方面。在对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措施和经验的认识基础上,得出了对于我国流域治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几点启示。
  • 杨士荣;张振国;付天清
    人民黄河. 2001, 1(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汾河是山西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汾河中游地区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区内在防洪、供水、水环境和生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针对现存诸类问题,通过采取科学、合理地完善防洪体系,新建、改建和扩建供水工程,防治水质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使汾河为沿岸人民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