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陈效国;吴致尧
    人民黄河. 2000, 1(8):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以来水库减淤运用的研究情况,总结以往的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对水库减淤作用、水库运用方式与分阶段运用、主汛期调水及运用方式的动态研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分析论证了调水调沙与拦粗排细、近期调度与长远分析、小浪底工程与其他治黄工程建设等问题的辩证关系。提出水库初期运用应以调水为主,其后逐步抬高运用应与适时降低水位冲刷相结合。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跟踪研究,及时合理调整运用方案。
  • 林秀山;沈凤生
    人民黄河. 2000, 1(8):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进展及当前施工形象面貌,以及大坝深覆盖处理、导流洞改建的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大跨度地下厂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等具有开拓性的设计研究及实践。
  • 石春先;安新代
    人民黄河. 2000, 1(8):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项目由来、实施准备、实施过程、主要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对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项目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 石春先;安新代;李世滢;刘继祥
    人民黄河. 2000, 1(8):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控制河南河段滩岸坍塌、河势变化及整治工程险情的前提下,从有利于下游尤其是山东河段的减淤出发,论证了小浪底水库2000年减淤调度运用的关键调控指标,推荐起始运行水位采用205m,调控上限流量采用2600m3/s,调控库容采用8亿m3。分析了2000年遇不同水沙条件时库区淤积变幅及下游河道清水冲刷风险。
  • 安新代;石春先;李世滢;刘继祥
    人民黄河. 2000, 1(8):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控制河南河段滩岸坍塌、河势变化及整治工程险情的前提下,从有利于下游尤其是山东河段的减淤出发,论证了小浪底水库2000年减淤调度运用的关键调控指标,推荐起始运行水位采用205m,调控上限流量采用2600m3/s,调控库容采用8亿m3。分析了2000年遇不同水沙条件时库区淤积变幅及下游河道清水冲刷风险。
  • 刘继祥;郜国明;曾芹;张厚军
    人民黄河. 2000, 1(8):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36年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特性,总结了低含沙非漫滩洪水、中含沙非漫滩洪水、较高含沙非漫滩洪水、高含沙洪水、一般含沙漫滩洪水及非汛期河道的冲淤规律和各河段的相互调整关系,指出了各河段冲淤最严重的洪水类型,确定了各河段冲淤平衡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调水调沙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 安新代;何予川;刘红珍;周丽艳
    人民黄河. 2000, 1(8):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近期黄河水沙变化,采用门限回归、谐波分析等模型预测了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15年的黄河天然水沙情况及入库水沙条件。预估15年平均入库水量310亿m3,其中前5年约360亿m3、后10年约290亿m3;15年平均入库沙量约为9亿t,前5年与后10年均值接近。
  • 安催花;郭选英;余欣;彭瑜
    人民黄河. 2000, 1(8):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水库泥沙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问题的深入分析,依据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和大量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排沙、分组泥沙运动、泥沙沉降等计算关系,建立了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利用三门峡水库1960~1990年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小浪底水库的各种运用方案进行了冲淤计算,计算精度满足要求。
  • 余欣;安催花;郭选英;李福生
    人民黄河. 2000, 1(8):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沙基本方程着手,结合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建立了水库一维不平衡非均匀悬移质泥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潼关以下三门峡库区1960~1990年的模拟验证,以率定有关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浪底水库初期不同调度运用方式库区冲淤计算。
  • 刘继祥;郜国明;曾芹
    人民黄河. 2000, 1(8):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文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的认识,结合水动力学理论,进一步建立了流量演进、河道输沙能力、主槽糙率调整、分组沙冲淤和复式断面形态调整等复杂问题的计算方法,开发研制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文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经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可以适应不同的水沙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等生产研究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
  • 张厚军;刘继祥;郜国明;郭选英;毛陆春
    人民黄河. 2000, 1(8):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水沙运动基本方程,结合黄河水沙特点,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一维恒定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用黄河下游1960~1965年、1965~1974年、1974~1996年3个时段的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验证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模型用于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中,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计算。
  • 郜国明;刘继祥;郭选英
    人民黄河. 2000, 1(8):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测资料分析是研究小浪底水库减淤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一场洪水的冲淤特性,需在历史洪水中找出一场或几场水沙及河道边界与之相近的洪水来类比,许多复杂处理人工往往难以进行。本次研究引进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具有较高精度的下游河道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成功地应用于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中。
  • 李世滢;余欣;安催花;杨丽丰;张厚军
    人民黄河. 2000, 1(8):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遵照小浪底水库“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综合利用,除害兴利”的开发任务,根据库区地形及库容分布特点,通过库区及下游河道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从不同水沙条件库区干支流淤积量、部位、形态,下游河道尤其是山东河道的防洪减淤,水库供水、动能指标等项对比,对拦沙初期起始运行水位进行了分析论证,推荐拦沙初期起始运行水位采用210m,2000年采用205m。
  • 刘继祥;安催花;曾芹;张厚军;林秀芝
    人民黄河. 2000, 1(8):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从减淤角度出发,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的上限及下限调控流量。对得出的调控流量从下游河道河势及工程险情、下游河道的减淤效果、水库的淤积发展及综合效益4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论证。经综合比选,水库拦沙初期,调控下限流量采用800m3/s,调控上限流量采用2600m3/s。以后随着下游河道冲刷的发展、河势的调整及整治工程的建设,在条件适宜时,调控上限流量可采用3700m3/s,以适当提高下游河道的减淤效益。
  • 安催花;余欣;郜国明;杨丽丰;李福生
    人民黄河. 2000, 1(8):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小浪底水库的开发任务、初期水库输沙规律及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规律,对初期运用满足防洪减淤、供水发电要求所需要的调控库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调控库容调水、水库淤积、下游河道减淤及断面形态调整、发电的效果。认为当调控上限流量采用2600m3/s时,调控库容采用8亿m3;当调控上限流量采用3700m3/s时,调控库容采用13亿m3,可较好地满足防洪减淤和供水发电需要。
  • 李世滢;谢宝平;魏向阳
    人民黄河. 2000, 1(8):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以防洪减淤为主的开发任务,小浪底水库7月11日~9月30日平水期实行调水调沙运用。水库调节使出库流量两极分化,尽可能避免花园口断面出现800~2600m3/s对艾山以下河道减淤不利的流量,利用大水输沙,提高下游河道尤其是艾山以下河道的防洪减淤效益。
  • 杨丽丰;李世滢;陈吉灵;彭瑜
    人民黄河. 2000, 1(8):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设计阶段使用的原始库容是依据1966年航测、1970年调绘的1∶1万地形图量算的。为了满足水库运用方式研究的需要,黄委设计院1995年5月航测了小浪底库区1∶1万地形图。本次计算以该图为基础,利用数字化成图与净化技术、光栅—矢量化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对水库原始库容进行了采集,并对其库容特点进行了分析。
  • 何予川;安新代;刘占松;刘勇
    人民黄河. 2000, 1(8):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实际调度资料的统计,在分析小浪底水库初步设计阶段调度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调度模拟方法,开发了模拟调度模型。模拟计算与实测资料较为吻合,已成功应用于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工作中。
  • 刘红珍;张素平;冯立亚;王玉峰
    人民黄河. 2000, 1(8):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受调水调沙和水库移民高程的限制,2000年汛期只有22.8亿m3的防洪库容,可以部分发挥拦洪作用。按照2000年黄河防洪任务和洪水调度原则,在分析研究小浪底水库和其他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及调度运用方式的基础上,制定出2000年黄河下游各级洪水调度预案。
  • 张俊华;陈书奎;王严平;李书霞;马怀宝
    人民黄河. 2000, 1(8):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2000年运用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拟定的运用方式下,库区基本上为异重流排沙,异重流的潜入条件符合原型观测资料及水槽试验得出的一般规律;库区干流为三角洲淤积;支流为异重流或明流倒灌淤积,在三角洲顶坡段的支流沟口形成拦门沙,而处于三角洲异重流淤积段的支流并无明显的倒坡。
  • 张红武;刘海凌;董年虎;赵新建;曹永涛;李丙瑞
    人民黄河. 2000, 1(8):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动床模型开展了有小浪底水库调节(调控上限流量为3700m3/s)和无小浪底水库两种方案的试验。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将出现的变化。此外,还进行了小浪底水库2000年调控流量2000、2600m3/s及自然滞洪3种方案的试验,为水库2000年运用方案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曾芹;张长江;刘豪杰;张永
    人民黄河. 2000, 1(8):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和断面冲淤实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2000年5月下游河道冲淤特性以及加密测验断面后对计算冲淤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枯水少沙,洪峰流量不大,下游河道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主槽淤积加剧;汛期淤积集中于孙口以上河段,非汛期冲刷主要在夹河滩以上河段;测验断面加密后提高了计算冲淤量的精度,河段冲淤定性上也趋于更加准确。
  • 周丽艳;张长江;史新庄;姚巧芝
    人民黄河. 2000, 1(8):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河道表层及深层床沙测验于1998年汛前开始,具有较高的控制性及测验精度。通过对实测资料的系统分析,阐述了床沙级配的沿程及沿深度的变化特点,并首次利用床沙级配,从新的途径分析计算得出1998年5月~1999年10月d<0.031mm、d=0.031~0.062mm和d>0.062mm的淤积量分别占全沙淤积量的28.7%、43.6%和27.7%。
  • 王道席;雷鸣;王军良
    人民黄河. 2000, 1(8):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小浪底库区及下游河道有关数据库纳入可视化空间,增强了系统数据管理的可视化水平、空间分析能力和友善性,并开发了库区泥沙冲淤动态模拟、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等数据分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