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包锡成;包婷
    人民黄河. 2000, 1(3):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治理规划,应实行拦洪、滞洪、排洪,拦沙、放沙、排沙等各项措施.除害兴利,使黄河水沙资源有利于生产.要保护水资源,统一调度,定额供水,并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开源节流并重.
  • 程艳红
    人民黄河. 2000, 1(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海山;李玉东
    人民黄河. 2000, 1(3):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机淤设备的不断发展、施工方式的不断改进和防洪工程建设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与之相配套的定额标准应及时进行测算和完善;技术装备补贴费、施工企业基地建设补贴费应该取消;建设单位经常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的费用标准应适当提高.
  • 于松林;王铁民;姚建闯
    人民黄河. 2000, 1(3):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群波;王磊;刘德福;李兆良
    人民黄河. 2000, 1(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目前黄河防洪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现状,从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内容、操作方法、运行情况等方面对黄河防洪工程"3+1"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阐述.
  • 刘红宾;赵银亮;周景芍;王晓东
    人民黄河. 2000, 1(3):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机理.根据混凝土四脚锥体重心低、稳定性强等特点,提出采用四脚锥体对根石进行加固,以防止根石走失.经过试验,加固坝段根石走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再发生险情,根石断面基本稳定,坡度变陡.利用混凝土四脚锥体加固或补充根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防止根石走失的有效途径.
  • 赵新生;吉俊峰;马永来;杨宣东
    人民黄河. 2000, 1(3):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园口水文站水位遥测系统是一套适于黄河水沙特性、能监控花园口测验河段纵横向水位变化的自动测报系统.系统采用无线自报式工作方式,包括12处遥测站点、1处中心接收控制站、2处中继站和3处领导单位接收系统.野外的12处遥测站点分布在上至邙山、下到辛寨的50?km河段范围内.在花园口水文站的中心机房可随时查阅该河段内的水位信息.采用水位遥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监测、控制较长河段的洪水位演变情况;第二,遥测水位资料连续完整、及时可靠,可弥补人工定时观测的不足;第三,可为本站掌握测验时机和合理布置流量测次争取主动;第四,可为本站测验河段横比降的研究提供实时观测数据.
  • 任汝信;刘小红
    人民黄河. 2000, 1(3):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口段来水来沙、河道冲淤及排洪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河段近10年来水来沙偏少,汛期洪峰流量小,中水持续时间短,河道主槽不断淤积,同流量水位抬高,排洪能力下降.
  • <人民黄河>杂志社
    人民黄河. 2000, 1(3):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国华
    人民黄河. 2000, 1(3):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多泥沙河段含沙量大、泥沙对河流CODMn浓度值影响大的突出特点,运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浓度的影响,揭示了浑水、清水中CODMn浓度与含沙量之间的关系,即:黄河原状水中CODMn值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去除泥沙后清水的CODMn浓度测定值随其原含沙量的增大呈微上升趋势;黄河原状水即使不加酸保存,泥沙对CODMn测值也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要比加酸样品显得微弱.最后提出了多泥沙河流去除泥沙后所剩清水的CODMn浓度测定值基本可代表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影响程度的观点.
  • 姚鹤岭
    人民黄河. 2000, 1(3):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论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GIS在水资源开发领域的应用.GIS以其直观、形象、高效的工作方式,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强大的处理空间数据的能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资源的开发领域.从80年代后期至今,GIS在水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从较为简单的防洪GIS发展到现在的水资源规划、水环境、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洪涝灾害防治和水资源规划设计方面成效显著,大大节约了经费开支,提高了劳动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全国重点江河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空间数据库;建立急需的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等.
  • 人民黄河. 2000, 1(3):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勇
    人民黄河. 2000, 1(3):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省是地处我国西北的内陆省份,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8.9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形成了小流域综合防治工程、水平梯田工程、水土保持绿色工程、水土保持拦蓄工程等四大工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6万km2,平均治理程度达到16%.分析表明,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截降水20.61亿m3,减少土壤侵蚀量2.1亿t,增产粮食10亿kg.水土保持已成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其今后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 刘平;杨郁挺
    人民黄河. 2000, 1(3):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谢儿渠小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以土壤侵蚀防治原理、生态经济学为依据,本着节省投资、节省能源、高质、高效、高速的原则,紧紧围绕水资源的利用,以集水-蓄水-用水为主线开展工作.采取以常规水保措施为主,拦蓄天然降水与发展以蓄流微灌技术为主的高效农业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经过3年综合治理,建设了6个以水资源利用为中心的农、林、牧相互配合利用的水土保持防御体系,总结出一套以集水-蓄水-用水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
  • 岳德军;李辉
    人民黄河. 2000, 1(3):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志贤;茹建峰
    人民黄河. 2000, 1(3):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神府榆横煤田开发区水土保持现状及社会环境特征,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这一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治理、监督和政策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 张宏安;肖金凤;解新芳;梁丽桥
    人民黄河. 2000, 1(3):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业主、环境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的共同努力下,承包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 梁丽桥;张宏安;李国强;王吉昌
    人民黄河. 2000, 1(3):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何因地制宜搞好施工期污水处理,是工程设计部门和承包商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小浪底工程实际,论述了各标承包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采取的一系列处理措施.
  • 喻斌;贾东;丁自鲜;董红霞
    人民黄河. 2000, 1(3):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工程施工区大气污染进行评价,并选取西霞院施工区作为对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施工区总粉尘浓度超标较多,并明显高于对照区;有害气体浓度基本不超标,有害气体和飘尘与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别.另外,还介绍了小浪底施工区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估,提出建议.
  • <人民黄河>杂志社
    人民黄河. 2000, 1(3):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贾东;喻斌;魏蓓
    人民黄河. 2000, 1(3):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噪声污染是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评价中的重要一项.小浪底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机械设备种类多,产生的噪声影响较为突出.为科学评估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影响,在对施工区及其周边地区噪声本底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施工区基本布置及主要噪声源情况,对主要噪声源的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建议.
  • 解新芳;肖金凤;张宏安;许祥龙
    人民黄河. 2000, 1(3):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施工期环境报告是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小浪底环境监理工作报告制度的实践为线索,对工程施工期环境报告的种类、相互之间的关系、承包商环境月报编制的主要内容、工程师半年阶段报告编制的重点内容作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 张厚玉;沈秀珍
    人民黄河. 2000, 1(3):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分摊系数是计算灌区灌溉效益的关键.由于灌区灌溉效益是灌溉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摊系数的计算有其复杂性.通过分析位山灌区建成后的灌溉历史,把灌区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从作物产量或产值的变化着手,探讨了分摊系数的计算方法,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王付瑞;杨涛;李东旺
    人民黄河. 2000, 1(3):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旧建筑物的安全拆除中,有些情况不能使用炸药爆破,采用人工或机械拆除劳动强度大、功效低、费用高、工期长,而采用无声破碎剂拆除则能达到方便、安全、高效、费用低的目的.无声破碎技术不失为一种在旧建筑物拆除中值得推广的新技术.在分析了无声破碎剂的特性后,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无声破碎剂的施工方法.
  • 人民黄河. 2000, 1(3):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伟兵;徐欢
    人民黄河. 2000, 1(3):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贾让三策提出时的历史背景,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其内容作了详细分析,认为贾让三策是西汉时期各家治黄理论的一次全面总结,是当时治黄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也是自汉一直迄明为止我国治河理论发展的一个制高点.
  • 朱富仁;王实诚
    人民黄河. 2000, 1(3):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