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0, 1(5):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海波;贺添;李建峰
    人民黄河. 2010, 1(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景观生态学法计算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景观指数,并对其1996-2004年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区域中斑块变化的成因和趋势.从集对分析的观点提出了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整体及各个行政区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整体景观相对贴近度1996年、2000年及2004年先从0.500 2降低到0.498 9,然后升至0.500 1;湿地景观相对贴近度1996年、2000年及2004年分别为0.496 1、0.499 9和0.504 5,表现为持续变好,说明湿地的景观格局和景观的生态功能都在变好.
  • 刘晓岩;刘九玉;张学成;黄福贵
    人民黄河. 2010, 1(5):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91-2008年宁夏灌区引、退水规律,以及冬灌退水对宁蒙河段防凌调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灌区退水过程滞后于引水过程,但变化与引水趋势相似,集中在5-8月和11月份,这两个时段退水量占年总退水量的94%,灌区退水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和蒸发量相关.对冬灌退水规律分析发现,退水对黄河宁蒙河段持续流凌10~15d的凌情影响不大,但对11月上中旬强冷空气降温造成流凌后迅速封河的凌情威胁较大.
  • 黄振芳;刘昌明;刘波;崔丽凤
    人民黄河. 2010, 1(5):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以来,北京城市河湖水体基本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为能对2~7 d短期水华进行准确预警,研究了较易实现自动化监测的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以及光照强度等气象指标与水华发生的响应关系.确定了水华短期预警系统的输出指标为与藻密度有很好线性相关性的叶绿素a和溶解氧;水华预警输入指标为总磷和总氮、水温、光照、叶绿素a、溶解氧等.
  • 周振民;乔明叶;邱海涛
    人民黄河. 2010, 1(5):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管理五方面的因素,建立了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构建了因子分析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各子系统的主成分,计算得出了各子系统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郑州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今后应加大对教育和环保的投入.
  • 刘增进;张建伟;张俊
    人民黄河. 2010, 1(5):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堤防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我国堤防信息化建设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符合我国堤防工程管理迈向现代化的建设方向;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堤防管理与防汛抢险技术的革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减少资金投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岳成鲲;崔玉刚;徐丛亮;李永军;王福恩
    人民黄河. 2010, 1(5):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黄河河势图无法反映水面下河槽形态变化和统测断面无法反映断面间河道形态演变的局限,采用河槽剖面形态沿程监测的方法分析了黄河口汊1-汊2河段河槽剖面形态沿程演变与水流动力作用的特点,确定了护岸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河槽剖面形态沿程监测的作用巨大,有必要对黄河下游河槽或重点河段实施加密断面测量,分析河槽水流动力作用及河槽形态变化.
  • 潘明强;刘生云;杨永叶;索二峰;杨晓箐
    人民黄河. 2010, 1(5):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渗流计算成果失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历史出险渗透比降计算方法.典型断面计算结果表明:依据历史险情资料推求出的渗透比降是实际发生的渗透破坏比降,将其除以安全系数后作为允许渗透比降是适宜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 罗玉丽;黄福贵;张会敏;卞艳丽
    人民黄河. 2010, 1(5):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各河段实测径流量和灌区引水资料,分别建立各河段下断面径流量与区间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关中灌区引水对渭河干支流径流量及入黄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引水对渭河干支流径流量及其入黄水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灌区引用水造成的渭河干支流径流减少量与引水量的比值为0.76~1.00,整个关中灌区的减引比为0.90;林家村-咸阳区间年引用水量每增大1亿m3,成阳断面径流量将减小约0.9亿m3;咸阳-华县区间泾惠渠和交口抽渭灌区年引用水量每增大1亿m3,华县断面径流量将减小约0.8亿m3.
  • 许科研;方一平;鲍文
    人民黄河. 2010, 1(5):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Voronoi图插值法计算长江、黄河源区1961年以来各年代年均降水资源量,并结合产水模型中的年产水系数得到各年代水资源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资源与水资源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说明长江、黄河源区降水资源变化与水资源量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刘谦;孟宪静;单玉兰;孙玉琦;张雨
    人民黄河. 2010, 1(5):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高村水文站水文资料,对调水调沙之前和2002-2008年调水调沙期间高村段河道的演变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改变了导致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不利水沙组合,形成了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的水沙条件;高村段河道在调水调沙期间总体呈冲刷态势,平滩流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得到了提高.
  • 王韶伟
    人民黄河. 2010, 1(5):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SWAT模型数据库的建立、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验证,模拟了泾河流域1992-2001年的月流量过程,并将构建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分别输入SWAT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年均流量减小;地表裸露无植被时,年均流量比模拟期增大20.36%;地表全部为林地草地时,年均流量比模拟期减小7.68%;退耕还林和土地进一步退化时,年均流量均有所增大,但增幅不大.
  • 王淑雯;殷殷
    人民黄河. 2010, 1(5):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出发,运用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得到了与玛纳斯河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较优参数.同时,采用改进的可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残差进行了实时校正.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都吻合较好,径流量模拟合格率较高;模型结构稳定,能反映该流域冰雪融水与雨水混合补给的产、汇流物理机制.
  • 甘衍军;李兰;杨梦斐
    人民黄河. 2010, 1(5):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rcGIS软件,依据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遥感数据确定SCS模型参数,根据流域降水资料对东西汊湖集水域不同时段的径流量进行了模拟,并采用径流系数法对SCS产流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CS模型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 董奎;刘兵;郑旭
    人民黄河. 2010, 1(5):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金沟河八家户水文站1957-2008年径流量、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金沟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及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沟河流域各水文气候要素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存在变异;1957-1981年,气候朝冷干方向发展;1981-2008年,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气温是影响河川径流的主要气候因素,并且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对年径流量的影响愈加显著.
  • 徐文才;徐利岗
    人民黄河. 2010, 1(5):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地区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EOF)、主成分分析、分形理论及地统计学等方法探讨了降水的空间结构及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降水空间分布以南疆-北疆相反型、北疆-东疆一致与南疆相反的复杂型为主;北疆降水有增加,而南疆则有相对减少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和2001-2008年两个时段变异函数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其余时段与球状模型拟合较优;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0.06%~0.17%.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新疆地区空间变异性最强,21世纪以来空间变异性有所增强.
  • 邓绍云
    人民黄河. 2010, 1(5):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规则圆柱桩群阻力计算的问题,在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限深度均匀流中两圆柱沿水流前后排列进行了阻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圆柱遮流阻力影响系数kE与雷诺数Re和流速v无关,只与桩距与桩径的比值Sz/D密切相关.
  • 王玉峰;贺顺德
    人民黄河. 2010, 1(5):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洪水演进的特殊要求以及水电站日调节不稳定流演进的近似计算问题,假定河槽为棱柱体,将按较长时段推求的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法流量演进参数应用于较短时段的流量演算.实例演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便捷实用,很好地反映了洪水过程的变化,能够满足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
  • 李立阳;高宏;李玉洪;冯晨
    人民黄河. 2010, 1(5):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花园口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2003年以来日氨氮浓度数据(共1 789个)系列及小浪底水文站同期日流量资料,采用分位累计概率回归法分别计算了小浪底坝下不同级别流量在花园口河段氨氮浓度指标满足Ⅰ~Ⅲ类、Ⅳ类、V类、劣V类水质标准时的累计概率.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对花园口河段水质影响十分明显,不同级别的流量条件下,花园口河段各类水质出现的概率迥异;春灌期(3-4月)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对污染物稀释作用明显降低;利用Origin软件拟合氨氮浓度满足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散点,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和预测.
  • 王现国
    人民黄河. 2010, 1(5):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确定了系统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与外部系统的关系,认定:龙涧泉是系统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
  • 宋庆国;周艳丽;杨勋兰;张宁
    人民黄河. 2010, 1(5):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查明黄河干流重点城市水源地的有机污染状况,于2006-2007年对黄河干流兰州、三门峡和郑州3个城市水源地分丰、平、枯3个水期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共检出10类432种有机化合物,其中103种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大多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标准限值.
  • 杜丹;朱仲元;王义;寇雅芳
    人民黄河. 2010, 1(5):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神东矿区污水净化处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根据矿区中水水质监测结果,指出矿区中水生态应用主要问题是含盐量较高,对中水灌溉和植物生长不利.对应用电渗析技术深度处理回用高矿化度矿井水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神东矿区生态用水提出一些建议.
  • 李红艳
    人民黄河. 2010, 1(5):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供应链理论和网络流理论引入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按行政隶属关系、水流方向和现实情况,设计了4层串行链状结构的水资源供应链.将水流、资金流、信息流集中在一起,构成了供应链的网状结构.供应链的特点是第二层次的节点各湖泊之间通过上下游供需各方联结而成串行链状结构、每个节点湖泊周围又存在子供应链,绩效考核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中心,各节点的组成成员相对稳定.另外,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在供给和需求上表现出的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论证了实现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网络配置的可行性.
  • 赵志江;于淑娟
    人民黄河. 2010, 1(5):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施地下水资源储备战略,是保障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浙江省水资源储备的形式和地下水使用状况,分析了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所需的地质条件和制度保障条件,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储备规划、完善政策法律、建立技术与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 韩业珍;魏晓妹;李立
    人民黄河. 2010, 1(5):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宝鸡峡灌区67个长期观测井2002-2007年的地下水位数据为样本资料,在地下水位样本统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地下水位空间变异的球状、指数和高斯模型,通过各拟合参数的比较和Cross-Validatiom交叉验证,选择高斯模型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地下水位.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子影响;地下水位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年际变幅较小.
  • 刘洋;何俊仕
    人民黄河. 2010, 1(5):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将浑河流域发展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建立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5年为基准(现状)年,以202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以203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采用密切值法对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流域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整体较差,其中抚顺、铁岭情况优于其他地区;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现状年有所提高,但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仍然很小.
  • 任高珊;李援农;蒋耿民
    人民黄河. 2010, 1(5):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充分理解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缺水率、灌溉率等7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较小,开发潜力不大.建议: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合理调蓄与调配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 白洁;王学恭
    人民黄河. 2010, 1(5):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系统可持续发展属性细分理论,按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人口5个子系统确定70个指标,建立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甘肃省14个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值为0.337~0.487,均属弱不可持续状态.
  • 段美霞;姚淑霞
    人民黄河. 2010, 1(5):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WinCE的水质检测系统主要由水质采集模块、GPRS模块和以太网模块构成.该系统通过水质传感器将实时水质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由现场分析模块进行选择处理,可以现场给出分析结果,也可以将现场数据通过GPRS模块或者以太网接口送到中心分析子系统进行多点数据分析.
  • 岳海英;李援农
    人民黄河. 2010, 1(5):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求点源入渗条件下垂直湿润锋的运移规律,根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达西定律及其相应的假定,研究了点源入渗情况下,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率和累计入渗量的关系,以及湿润锋随入渗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渗率与湿润锋倒数问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累计入渗量与湿润锋呈线性关系;湿润锋与时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关系.
  • 潘延红;张重阳;李庆朝
    人民黄河. 2010, 1(5):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平衡、含沙量大、水污染严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灌溉发展缓慢、缺乏针对灌区特点的节水技术研究等问题.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和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等节水措施,可缓解灌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节水灌溉可减少泥沙的引入量,从而减少泥沙对灌区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以及河流等的危害.
  • 吴婕
    人民黄河. 2010, 1(5):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疏勒河灌区部分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且地下水埋深较深的特点,提出了该区排盐系数经验公式与冲洗定额计算公式.分别在毕家滩、七墩滩、双塔镇3个改良亚区各选取了5个试验点,进行了大定额灌水竖直压盐改良试验.结果表明:15个试验点脱盐层为0~100 cm、脱盐标准为1.0%时,计算的洗盐定额只有2个试验点的误差大于10%.按照大定额灌水竖直压盐改良技术的冲洗定额计算方法,制定了不同含盐量的相应洗盐定额.
  • 蒋任飞;阮本清
    人民黄河. 2010, 1(5):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以往灌区耗水量计算方法的不足和灌区水循环机制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四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的灌区耗水量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灌区来水在不同介质之间的转化与消耗,并重点考虑引水灌溉、地下水开采、工业生活排污等对灌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耗水量的影响,把灌区划分为农田、林草地、荒地、湖泊湿地和城乡居工地5类水均衡模块,各模块间通过地表渠系、排水沟、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该模型可计算灌区各耗水类型的耗水量,并能对灌区各水均衡模块之间的水量交换进行分析计算.
  • 邢文刚;李志忠;陈泰雄;翟亚明
    人民黄河. 2010, 1(5):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滴灌二因子三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频率及灌水量对番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初期可抑制番茄株高过快增长,后期对株高生长有促进作用,滴灌还能提高蕃茄植株茎粗;在相同滴灌频率下,减少灌水量对番茄株高影响不明显,灌水量不变时灌水频率的变化对茎粗影响也不显著;滴灌各处理蕃茄产量显著高于CK,灌水间隔为3 d、灌水量为100%腾发量时总产量最高.
  • 孙秀娟;马孝义;战国隆
    人民黄河. 2010, 1(5): 75-7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行设计的点源入渗设备,对陕西杨凌地区的中壤土和沙壤土进行不同开孔率和膜孔直径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点源三维膜孔入渗室外试验,分析了累计入渗量与土壤质地、容重、开孔率和膜孔直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土壤质地、容重条件下,膜孔直径越大,膜孔累计入渗量越大;在膜孔直径相同情况下,平均入渗水深随开孔率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容重越大,平均入渗水深越浅.
  • 李玉建;侍克斌;吴培军
    人民黄河. 2010, 1(5):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修复的断根萌蘖更新技术、激活土壤种子库技术和引水漂种技术,重点研究了与河道输水相配合的生态修复模式,通过实地踏勘调研,针对不同修复区的水土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措施.
  • 王斌;杜守君;王爱龙;唐志
    人民黄河. 2010, 1(5): 79-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坡陡沟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和封坡禁牧等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及毁林毁草后水土保持效益减退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沟谷林、沙棘林、人工林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森林被破坏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影响较小,对径流年内分配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种植草木樨,可有效地减少冲刷量和径流量.
  • 吴卿;杨春霞;甄斌;陈月娥;郭丽娜
    人民黄河. 2010, 1(5):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豫西某高速公路边坡植物护坡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了人工模拟降雨和径流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在百年一遇暴雨条件下,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植物措施配置边坡的侵蚀形态特征也不同,坡面侵蚀沟的大小、多少及其形态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褐黄土坡面细沟宽度和深度最大,细沟的平均宽度和深度与长度的关系最显著.
  • 李占松;王玲玲;赵廷华;张文峰
    人民黄河. 2010, 1(5):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衬砌渠道运用排水系统进行减压时,纵向集水暗管、横向连通管及逆止式排水阀构成排水管网,管网各管段具有变流量的特点,可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排水减压计算.当渠基为弱渗透性的重粉质壤土时,排水粗沙层可简化为一维渗流场,粗沙层的厚度起控制作用.渠堤渠基渗流场可按二维渗流场处理,二维渗流场计算与排水管网计算通过纵向集水暗管剖面进行耦合,经对渠内无水稳定渗流及渠内正常水位非稳定渗流两种控制工况进行计算后,即可进行渠道衬砌排水减压系统的设计.
  • 魏玉峰;荀晓慧;聂德新;万宗礼
    人民黄河. 2010, 1(5):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上游直岗拉卡、黄丰、康扬3个水电站红层软岩的试验资料,对黄河上游新第三系红层软岩岩石及岩体的饱水强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第三系红层软岩的抗剪强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较显著,强度参数取值应以岩体的基本赋存环境条件为依据.新第三系红层弱风化、微风化软岩饱水状态下岩体抗剪断摩擦系数大于0.54,抗剪断内聚力大于0.1 MPa;抗剪摩擦系数为0.48~0.50,抗剪内聚力为0.1 MPa左右.
  • 王春山;周洪福;聂德新
    人民黄河. 2010, 1(5): 8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右岸边坡变形体的变形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变形体岩体破碎、卸荷深度大、波速低,受构造控制,由多条软弱结构面切割成大小两个块体,变形体的变形机制为蠕滑-拉裂变形.对软弱面物质进行试验分析,结合可能出现的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变形体在天然和地震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条件下为临界状态;在暴雨和地震叠加的情况下将会失稳.建议在施工中将变形体清除,以确保工程安全.
  • 王家成;陈星;陈飞;别小平
    人民黄河. 2010, 1(5): 9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和VB.NET开发了大坝施工可视化仿真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以下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预测大坝施工未来进展计划,为施工现场实时控制与管理服务,辅助工程决策,改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 刘红珍;李海荣;李荣容;许明一
    人民黄河. 2010, 1(5):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故县水库主汛期入库洪水特点,对其主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防洪调度判别条件、动态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动态控制运用后的防洪风险进行分析,认为对5年一遇以下洪水进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的风险较小,并依此制定了故县水库主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方案.
  • 郝伯瑾;张斌;乔瑞社
    人民黄河. 2010, 1(5):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多沙粗沙区某坝体加高5 m的淤地坝为研究对象,在上游新建卧管和竖井,通过涵洞与老放水设施连接;将溢洪道出口加高,开挖新消力池组合消能的方式对淤地坝加高后的放水设施及溢洪道进行了改造设计,有效降低了水头,避免了淤地坝放水设施直接加高对下游坝体的冲蚀.
  • 张岚;张飞
    人民黄河. 2010, 1(5): 96-97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钻孔深部变形问题,对棉花滩水电站边坡钻孔进行监测,在对测斜孔变形曲线进行突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边坡滑动面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已趋于稳定,右岸边坡局部位置受到断层及风化夹层的影响出现了滑动现象.
  • 刘永涛;李宗利
    人民黄河. 2010, 1(5):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非饱和渗流理论和非饱和强度理论,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降水强度下无防渗层和具有不同宽度防渗层的窑洞土壤入渗深度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关键点位移及塑性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窑洞的安全性随着降水强度和降水历时的增加而降低;洞顶土体的防水防渗措施对窑洞安全的影响非常显著;当埋深为3.5 m、防渗材料的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时,只要防渗层宽度大于2倍洞宽,就能达到既安全合理又经济适用的目的.
  • 周晖;房营光;曾铖
    人民黄河. 2010, 1(5): 101-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压汞法对广州软土单轴压缩过程中的不同固结压力下的试样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状淤泥土孔隙较大,孔隙分布以小孔为主,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土体中孔隙体积显著减少,土中团粒发生塌陷、滑移,团粒内的孔隙被压密,孔隙分布逐渐向微孔和超微孔发展;当固结压力达到800 kPa时,孔隙分布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孔隙结构完全以微孔和超微孔为主.
  • 袁秀霞;武宗良;侯庆志;韩爱红
    人民黄河. 2010, 1(5):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管-土位移传递系数,对线性土弹簧系数Kx、Ky进行了修正.采用Goodman单元模拟管-土接触面,不同埋深管道在管-土发生相对移动时接触面上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管道浅埋时,管-土轴向作用刚度系数的非线性特征非常明显,随管道埋深的增加,土体非线性特征减弱;管-土轴向作用系数及横向作用系数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轴向土弹簧系数的非线性特征比横向土弹簧系数的非线性特征明显.
  • 万云霞;王君;刘福臣
    人民黄河. 2010, 1(5): 10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国内外各种基坑稳定性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考虑因素.按圆弧滑动破坏得到的安全系数比整体复合滑动破坏得到的安全系数小,在工程设计中应优先按圆弧滑动破坏进行验算.整体复合滑动破坏,普朗特尔-赖斯法和太沙基法,可以同时考虑土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普朗特尔-赖斯法得到的安全系数最小,考虑围护结构长度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安全系数最大.对于软黏土,普朗特尔-赖斯法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给出的计算公式相同,普朗特尔-赖斯法与太沙基法有所差别,太沙基公式得到的安全系数较普朗特尔-赖斯公式计算的大.
  • 柴志阳;孟旭央;孙晓英;徐凌
    人民黄河. 2010, 1(5): 108-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西沟电站钢岔管采用Y形月牙肋结构,钢岔管为空间薄壁结构,体形复杂,加工过程中焊缝较多,构件残余应力较大,采用传统工艺难以消除残余应力,因此采用了振动时效新工艺消除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效果分析表明:振动处理过程中a-t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趋于稳定;振后、振前a-n曲线对比看出,振后加速度峰值比振前高、振后的带宽比振前窄,表明所选参数下的振动时效处理对工件起了较大的作用.
  • 毛小青;梁通;刘瑞宁
    人民黄河. 2010, 1(5):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分析了盘道水库浆砌石坝坝基扬压力的变化和分布,建立了扬压力数学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帷幕前扬压力与上游库水位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随库水位升降而升降,扬压力在帷幕后下降迅速且年变幅很小;扬压力纵向分布呈河床段低、岸坡段高的特点,个别坝段存在薄弱部位;河床段坝基扬压力受水位、时效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上游库水位是影响扬压力的主要因素.
  • 夏成;李平先;胡香芹
    人民黄河. 2010, 1(5): 112-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0根深受弯构件受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斜截面抗裂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混凝土强度、梁的截面形式及尺寸,梁斜截面开裂剪力与跨高比(均布荷载作用时)、纵向配筋率、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结合国内外69根深受弯构件的试验资料对开裂剪力进行了回归分析,同时按95%的保证率给出了开裂剪力的建议计算公式,对比计算表明该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性良好.
  • 王军玺;王晖
    人民黄河. 2010, 1(5): 114-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瞬态温度有限元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商业软件ANSYS模拟大体积混凝土锚碇薄层浇筑动态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温度场,对比日照影响、不同气温、不同浇筑温度、不同浇筑间歇期、不同浇筑层厚等情况的仿真计算结果,得出:浇筑温度对混凝土锚碇施工期温度场的影响比较大;气温周期变化对运行期混凝土温度的影响大于施工期;太阳辐射对混凝土锚碇的温度场有一定影响;混凝土分层浇筑层间间歇期对混凝土锚碇的温度场影响较大,但最终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基本不变.
  • 郭峰;杜应吉;徐路军
    人民黄河. 2010, 1(5): 116-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宁夏七星渠改造工程,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50%时,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增强效应最为明显.
  • 吴胜文;陈振华;陈伟
    人民黄河. 2010, 1(5): 118-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堤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概率极限状态方程,根据土工试验资料,用设计点法分析了某加筋海堤在施工加载期和稳定运行期的整体稳定可靠性.结果表明:施工初期安全系数与可靠度均较小,其中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运行期的可靠度无论是否考虑加筋均大于规范规定的二级建筑物可靠度.
  • 高英;赵廷华;司友深
    人民黄河. 2010, 1(5):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河南-黄河南渠段勘察过程中,对膨胀性黏土岩进行了大量的膨胀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膨胀力在空间分布上的随机性较大,局部相同地层相邻地点的膨胀力差异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膨胀力差异亦较大.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及主要因素检验,在膨胀岩物理指标中,液限是影响膨胀力的最主要因素,含水量与干密度是主要因素,黏粒含量与胶粒含量是次要因素.
  • 吴彬;张新;于为
    人民黄河. 2010, 1(5): 123-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广泛分布的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物具有半成岩特性,其工程地质特性界于岩石和土之间,具有特殊性.根据新疆某水库现场渗透、载荷、变形和弹性模量原位试验结果,对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砂砾石层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冰水沉积物胶结较好,属中等透水性;在饱和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呈近似直线,天然状态下为上凹型,其变形呈现孔隙、裂隙双重特征.
  • 韩建宏;娄宗科
    人民黄河. 2010, 1(5):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特细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特细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间存在一定交互作用;一定试验条件下,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21%和20%时,特细砂混凝土抗渗性能最佳.
  • 周艳;杜应吉
    人民黄河. 2010, 1(5): 128-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研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发展规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机理,对掺量分别为20%、40%、60%和80%(采用超量取代法选取粉煤灰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灰比、龄期等因素对混凝土的干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刘羽霄;李昕;周晶
    人民黄河. 2010, 1(5): 13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坦海床上的裸铺管道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极易发生横向整体屈曲变形.基于能量法,推导了无初始几何缺陷情况下的弹性管道横向屈曲模式1及横向屈曲模式2对应的临界轴向荷载,与已有理论值相比误差不超过3%,可以用于预测平坦海床上裸铺管道横向屈曲的临界屈曲.
  • 李亮;路世豹;于广明;褚雪松
    人民黄河. 2010, 1(5): 132-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本复合形搜索方法仅仅考虑了目标函数值的改进,而忽略了复形顶点的多样性,易陷入局部极优点.在目标函数值最大点及其剩余顶点几何中心的连线上,分别在几何中心点两侧寻找使目标函数值改善的新点,基于最小共享度替换准则选择一新点替换掉最坏点来保持迭代过程中复形的多样性,构成了双侧映射多样复合形法.将其应用于某复杂土坡的最小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双侧映射多样复合形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且简单易行.
  • 莫崇勋;杨绿峰;麻荣永;刘方贵;孙桂凯
    人民黄河. 2010, 1(5): 134-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联合国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定量表达式,提出水库土坝漫坝危险度的定义和求解模型.采用5级制对漫坝危险度[0,1]划分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漫坝危险属性,为漫坝安全评判提供依据.该评价方法克服了传统漫坝风险分析中评判标准过于绝对化且标准取值不统一的缺点.该方法应用于澄碧河水库安全评价中得出,水库危险度在不超过"中度危险"前提下,其汛限水位可提高1.40 m.
  • 王路君;左永振;孔宪勇
    人民黄河. 2010, 1(5): 136-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小玻格栅加筋土体的三轴试验研究及剪切后试样的CT扫描,分析了不同加筋层数对试样应力应变关系、抗剪强度和侧向变形束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筋作用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种加筋材料,加筋层数越多,加筋效果越明显;适当的加筋层数可以很好地约束加筋土侧向变形,但加筋层数超过一定范围后,加筋层数越多对侧向变形的约束并一定越强.
  • 陈星
    人民黄河. 2010, 1(5): 138-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LAC3D简洁而高效的fish语言能方便地模拟施工开挖卸荷过程,其编制的强度折减程序免去了手动折减参数的烦扰,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某边坡开挖和卸荷工况的有限元计算成果对比表明,卸荷作用下岩体质量劣化,应力状态重新调整,坡体表面位移明显增大.边坡剖面位移矢量图表明,开挖面附近边坡的位移主要向临空面发展,开挖面内侧高程为370 m处位移明显,应重点加固;将岩体假设成理想弹塑性体,采用本构模型Mohr-Coulomb准则,经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整体是稳定的.
  • 人民黄河. 2010, 1(5): 14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